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654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和培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和饮用水、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廉价培养基的探索实践。提出针对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代谢的环境条件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寻找或设计廉价培养基,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其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52.
集成电路是军用电子设备最重要的器件之一,集成电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军用装备的质量。从集成电路的选择、二次筛选和破坏性物理分析(DPA)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军用集成电路的质量控制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质量控制筛选得到的集成电路整批使用可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3.
Identification of vulnerable arable areas to phosphorus (P) losses is needed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mitigation measures. Indicators for source (soil test P, STP), potential mobilization by erosion (soil dispersion), and transport (unit-stream power length-slope, LS) risks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vulnerability to suspended solids (SS) and P losses in two contrasting catchments regarding topography, soil textural distribution, and STP. Soils in the first catchment ranged from loamy sand to clay loam, while clay soils were dominant in the second catchment. Long-term SS and total P losses were higher in the second catchment in spite of significantly lower topsoil STP. A higher proportion of areas in the second catchment were identified with higher risk due to the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overland flow generation (LS) an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obilization risk in the soil dispersion laboratory tests. A simple screening method was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placement of mitig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54.
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构建适合该场地的修复技术筛选体系,筛选最佳修复方法。根据特征污染筛选结果、场地修复目标及业主需求等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施工现场微调等方法,确定污染场地最优修复方案。结果表明,作为Cd、苯并[a]芘复合污染场地,根据筛选体系结合Topsis法进行评估,确定场地修复技术为异位化学淋洗。运用响应曲面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多因素实验进行室内模拟,确定最佳修复条件。采用0.6mol/L柠檬酸与20g/Lβ-环糊精进行复配的淋洗剂,在pH=3.0、淋洗温度35.00℃、液固比(淋洗剂与土壤的体积质量比)6.00mL/g、搅拌强度320.00r/min下,淋洗4次,每次淋洗3.4h,对某化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中Cd、苯并[a]芘的去除量分别为69.88、39.20mg/kg,去除率分别达80.14%、70.50%,达到预期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55.
邵啸  毕潇  吴涓  王宁  李玉成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027-1032
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 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 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56.
饮用水中有毒污染物的筛查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饮用水中含有痕量有机有毒污染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在水质标准管理范围.应用安捷伦公司解卷积报告软件(DRS)提供的保留时间锁定(RTL)、谱图解卷积(Deconvolution)技术和有毒化合物数据库(HCD),建立了1种可以应用于饮用水中有毒污染物的筛查和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北京市自来水厂进出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定性筛查到113种有毒有机污染物,并对其中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物和酚类物质等62种污染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定量分析数据的污染物中,列入标准的有机有毒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际主要水质标准限值;对未列入水质标准或没有浓度限值的有机有毒污染物,初步进行了健康风险分析和水厂工艺的去除效果评价,发现它们的健康风险基本处于可接受的水平.此外,还定性筛查到当前国际水质标准中没有列入的51种有毒有机物,包括敌敌畏、五氯硝基苯、仲丁威、残杀威、邻苯基苯酚、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苯胺和腐霉利等,并分析了这些污染物的风险特征,是否存在健康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
一株蒽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蒽的高效降解菌株JUST-1,JUST-1可在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能利用蒽的最高浓度为70mg/L左右。经形态学观察并进行ITS序列分析,初步判断菌株JUST-1属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或该菌的一个株系。JUST-1的菌丝呈白色或粉红色,并存在三类孢子,分别为小型分生孢子(microconidia)、大型分生孢子(macroconidia)和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s),但大孢子分隔数较少,隔膜1~2个。JUST-1菌株为好氧菌。投菌量、初始蒽浓度、pH和H_2O_2浓度是影响蒽降解效率的因素。JUST-1菌株对蒽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蒽浓度40mg/L,投菌量10%~20%,pH7.0~8.0。在此条件下,摇床培养5d后,葸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58.
采用植物油为唯一碳源,设计选择培养基,从饭店下水道污泥中筛选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结果分离到12株菌,其中一株能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从68 mN·m-1降低到34.5 mN·m-1,具有开发潜力,被选出作进一步的研究.该菌株经鉴定为犁头霉菌(Absidia orchidis).通过正交试验对犁头霉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其优化培养条件为:植物油3.6 g·L-1,KH2PO412.1 g·L-1,Na2HPO45 g·L-1,(NH4)2SO4 1 g·L-1,NaNO32 g·L-1,酵母浸膏0.1 g·L-1,MgSO4·7H2O 0.15 g·L-1,NaCl 5 g·L-1,CaCl2 0.1 g·L-1,EDTA 1 g·L-1,KI 0.83μg·L-1,H3PO4 0.01μg·L-1,CoCl2·6H2O 0.048μg·L-1,MnSO4·H2O 0.312μg·L-1,Na2 MoO4·2H2O 0.048μg·L-1,ZnCl2 0.287μg·L-1,CuSO4·5H2O 0.125μg·L-1,初始pH值8,接种量6%.发酵70h时可获得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大收获量,此时发酵液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相对浓度达402倍.  相似文献   
59.
抗铬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r3+、Cr6+,经过长时间驯化,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株对Cr具有较高抗性的菌株(A和B),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了其最佳生长条件及对Cr3+的生物吸附规律。结果表明,菌株A和B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米根霉菌(Rhizopus oryzae)。菌株A和B的最适生长pH值均为7,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佳装液量为80~100 mL(250 mL摇瓶)。在培养时间一定时,随着Cr3+浓度的增加,菌株对Cr3+的吸附率减少,而生物吸附量则逐渐增大;在Cr3+浓度一定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对Cr3+的吸附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与生物吸附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Cr3+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A和B对Cr3+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1.47%和46.36%。  相似文献   
60.
甲醛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集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高效降解甲醛能力的菌株并命名为JQ-1,根据其形态特征,初步判断菌株JQ-1属假单胞菌属。同时对菌株JQ-1的生长特性及降解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甲醛的最适条件为:甲醛废水浓度为50mg/L,pH值为6,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50r/min。在最适条件下,菌株JQ-1具有较强的降解甲醛能力,当甲醛废水浓度为50mg/L时,在24h内甲醛降解率可达8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