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573篇
基础理论   13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苏州市连续重污染过程中可溶性离子组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苏州南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可溶性离子组分的数据,结合2013年连续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中可溶性离子组分.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一次污染过程,从后向轨迹分析,空气团裹挟大量污染物到达苏州,使本地污染和区域污染相互叠加;可溶性离子组分占到细颗粒物组分的一半,可溶性离子又以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为主要成分,其中硫酸盐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硫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2.
长江近口段沿岸刀鲚生物量的时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变动状况,探讨沿岸水域对刀鲚资源的保育作用,于2002~2013年间用定制张网对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作了每月2~3个样本的采集。分析结果显示,12a采集的369份样品中,刀鲚的出现频率达94.6%,分别占总渔获数量和重量的5.18%和5.46%。刀鲚平均CPUEN和CPUEW有16.7±19.9尾和106.6±109.5g,是沿岸鱼类群聚的优势种或次优势种。但其年资源量并不稳定,最高的2010年是最低2002年的5.4陪。平均体长123.6±37.0mm,平均体重仅7.5±8.2g。0+龄组占78.9%,1+龄组占20.7%,2+龄仅出现在4、5月份,且仅占当月个体数的3.0%,幼体是沿岸刀鲚群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从0+龄个体的月度体长分布看,当年孵化的幼鱼大多栖息在河岸水域,沿岸生境在维持刀鲚幼鱼资源上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显示,4月1日至6月30日的长江禁渔期虽可保护约42.6%的幼鱼个体,但从保护效果看,还因适当延长沿岸水域的禁渔时间。维护沿岸水域的生境完整性,也是保护长江刀鲚幼鱼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3.
2020年秋季,在闽江河口鳝鱼滩东部的互花米草分布区,由陆向海方向选择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前的光滩(MF)、入侵1~2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N)和入侵6~7年的互花米草湿地(SA)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土壤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均是互花米草不同入侵阶段土壤中nir S型反硝化微生物的优势门(90.41%~97.36%),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三者在SAN和MF土壤中的丰度均与SA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入侵阶段土壤中共有的nir S型反硝化细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偶氮弧菌属(Azoarcus)、陶厄氏菌属(Thauera)、Sulfurifustis属、副球菌属(Paracoccus)、鲁杰氏菌属(Ruegeria)、红肠命菌属(Rubrivivax)、趋磁螺菌属(Magnetospirillum)和福格斯氏菌属(Vogesella),其中,假单胞菌属是...  相似文献   
104.
季斌  龚喜平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1):117-122
藻-菌颗粒污泥(Micro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MBGS)工艺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胞外多糖(Polysaccharides,PS)是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重要组分,是维持颗粒稳定性的关键物质之一.研究了MBGS中PS的凝胶性能,以及松散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和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 EPS,TB-EPS)中PS的含量、分布及单糖组成,并探究了MBGS的EPS中PS可能的微生物来源.结果表明,MBGS的PS具有凝胶性,主要分布在TB-EPS中,含量为 (40.06±2.30) mg·g-1,其中半乳糖、葡萄糖和鼠李糖为主要单糖组分,而果糖和古罗糖醛酸未被检出.ThaueraHydrogenophagaAzoarcusAcutodesmus是PS的主要微生物潜在来源.本文研究结果阐释了MBGS PS的基本特性,为MBGS工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叶楠  马嫣  蒋友凌  郑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8):3591-3599
利用Aerodyne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F-AMS)对南京北郊秋冬季非难熔性亚微米气溶胶(NR-PM1)的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氯化物)和特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利用多元线性模型(ME-2)对其中复杂的有机物进行来源解析.观测期间,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氯化物对NR-PM1的贡献分别为42%,28%,15%,13%和2%.有机物解析出6类有机气溶胶:烃类有机气溶胶(HOA)、烹饪类有机气溶胶(COA)、生物质燃烧有机气溶胶(BBOA)、高氧化有机气溶胶(MO-OOA)、低氧化有机气溶胶(LO-OOA)、液相反应生成氧化有机气溶胶(aq-OOA),平均浓度分别占总有机气溶胶的18%,14%,19%,19%,11%和19%.通过不同污染事件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次观测期间二次气溶胶在污染时期占比会明显上升并且液相反应对二次组分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6.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particle pH,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the climate and human health effects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High-Resolution Time-of-Flight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HR-ToF-AMS)and 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SMPS)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of submicron particles. Moreover, we applied the ISORROPIA-II model to analyze the particle acidity effect on the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bmicron ...  相似文献   
107.
Luoyang is a typical heavy industrial city in China, with a coal-dominated energy structure and serious air pollution.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ean air actions,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PM2.5 have chang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M2.5 was conducted from October 16, 2019 to January 23, 2020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ious control measures and further to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more effective policies in the futur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erosol pollution in Luoyang in autumn and winter is still serious with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91.1 μg/m3, although a large reduction (46.9%) since 2014.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nitrate increased from 12.5% to 25.1% and sulfate decreased from 16.7% to 11.2%, aerosol pollution has changed from sulfate-dominate to nitrate-dominate. High NO3/SO42− ratio and the increasing of NO3/SO42− ratio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pollution indicating vehicle exhaust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M2.5 pollution in Luoyang, especially in the haze processes. Secondary inorganic ion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enhancement of PM2.5 during the pollution period. The high value of Cl/Na+ and EC concentration indicate coal combustion in Luoyang is still serious. The top three contributor sources were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33.3%), coal combustion (13.6%), and industrial emissions (13.4%). Close-range transport from the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directions were more important factors in air pollution in Luoyang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coal combustion and reduce vehicle emissions in future policies.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固定床实验研究了再生条件对钾基CO2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再生温度和气氛对吸附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再生温度为200℃,N2气氛下再生时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再生后钾基CO2吸附剂循环性能良好,10次循环后仍然能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再生气氛中有H2O或CO2时会影响再生反应的进行,不利于吸附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9.
上海金山区酸雨分布特征及降水酸度主控因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上海金山区2006-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降水pH年均值、酸度及酸雨频率的分布特征,并对降水化学组成及各离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金山区降水的酸化及酸化频率较高,pH均值为4.24,酸雨频率为86.4%。降水主要离子为SO42-、NO3-、NH4+、Ca2+和Na+,上述5种离子占降水离子总浓度的87.8%,主要酸性离子SO42-、NO3-与阳离子NH4+、Ca2+和Mg2+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通过对降水酸度主控因子的探讨发现,主要致酸物质为SO42-,但NO3-对降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碱性物质中和作用中起主导地位的是NH4+,雨水酸化的最主要来源为人为污染源。  相似文献   
110.
于2012年4月沿大九湖湿地平均分布10个采样点,各采集0~10、10~20以及20~30 cm浅层土壤,采用GC-MS对大九湖湿地浅层土壤中USEPA 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对其分布、组成、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高山湿地PAHs污染标志物进行了浅析.结果表明,研究区0~10、10~20、20~30cm浅层土壤中∑16PAHs含量分别为48.55~984.73、14.36~806.47、12.84~1191.53 ng·g-1,均值分别为302.94、142.98、208.68 ng·g-1;7种致癌单体多环芳烃含量范围分别为21.20~844.29、2.96~592.06、0.66~964.70 ng·g-1,均值分别为197.25、93.16、147.16 ng·g-1,分别占总PAHs的65.12%、65.13%、69.08%;泥炭区PAHs含量明显高于非泥炭区,且已达到重度污染程度;PAHs组成以4、5、6环为主;结合IcdP/(IcdP+BghiP)及Pyr/BaP比值分析,推测大九湖湿地浅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及木材的燃烧,近年来旅游车辆的进入对PAHs的贡献较大;对浅层土壤中各单体PAH与PAHs总含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苯并(b)荧蒽、茚(1,2,3cd)并芘、苯并(a)蒽作为泥炭地PAHs标志性化合物,用来评价PAHs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