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81.
The innovative process consists of biological unit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ozonation unit for excess sludge treatment. An 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 was used to remove organics and nitrogen, and an anaerobic reactor was added to the biological unit for the release of phosphorus contained at aerobic sludge to enhance the removal of phosphorus. For the excess sludge produced in the MBR, which was fed to ozone contact column and reacted with ozone, then the ozonated sludge was returned to the MBR for further biological treatm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process could remove organic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fficiently, and the removals for COD, NH3-N, TN and TP were 93.17%, 97.57%, 82.77% and 79.5%, respectively. Batch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specific nitrification rate and specific denitrifieation rate of the MBR were 1.03 mg NH3-N/(gMLSS^ h) and 0.56 mg NOx-N/(gMLSS^ h), and denitrification seems to be the rate-limiting step.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in the MBR was kept at 5000--6000 rng/L, and the wasted sludge was ozenated at an ozone dosage of 0.10 kgO3/kgS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of two months, no excess sludge was wasted, and a zero withdrawal of excess sludge was implemented. Through economic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an additional ozonation operating cost for treatment of both wastewater and excess sludge was only 0. 045 RMB Yuan( USD 0.0054)/m^3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282.
李克林 《环境科技》2005,18(Z1):22-23
为探讨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厌氧反应器与好氧MBR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解氧(DO)浓度为1.8~2.6 mg/L的条件下,HRT为7.5、4.5和2.5 h时,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8.7%~96.5%、87.3%~97.2%和81%~92%,出水COD的浓度分别为78.9~51.2、81.6~50.8、93.4~65.8 mg/L.试验同时考察了不同HRT条件下,活性污泥浓度(MLSS)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本工艺中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最佳污泥浓度应控制在6 5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283.
采用国产膜对小试规模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以工业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进行研究.在秋冬季,启动培养活性污泥,至出水水质达到CJ25.1-89杂用水标准.试验表明,在进水COD平均大于500 mg/l,BOD5/COD=0.2~0.4并且水温低于20℃的情况下,MBR在16天内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出水效果.并且对三种不同抽吸压力(TMP)下的出水水质、膜通量及膜污染进行比较,得出本系统最优TMP为30 kpa.  相似文献   
284.
中水回用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中水回用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并指出MBR工艺和CASS工艺因其独特的优点在中水回用领域中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中水回用实践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指出在中水回用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生态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85.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短程硝化生物脱氮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25~30℃),曝气量为0.15m3/h、pH值为7~8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平均值为89.0%(最高达95.4%),出水氨氮在5.0mg/L以下(平均3.1mg/L),NO2-得到了富集,出水中基本监测不出NO3-,总氮去除率平均为86.2%(最高达94.0%),且系统对有机物与氮源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好;曝气量和pH值是短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6.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新工艺,近年来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试验采用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某城市工业区污水,并对该平板膜在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同时介绍其污水处理效果。试验表明,该MBR在次临界操作运行的情况下,以通量13L(m2·h)运行33d后,膜污染非常严重,将平板膜取出清洗后改以8L(m2·h)恒流运行,在此后60多d运行时间内,MBR系统保持稳定。同时,系统对该工业区污水CODCr、BOD5、NH3N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95%、90%和98%以上,但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一般,去除率只有50%~60%。  相似文献   
287.
MBR在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MBR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新工艺。国内外MBR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高浓度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实践经验表明 ,MBR工艺具有常规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在污水处理与回用事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88.
利用厌氧反应器与好氧MBR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解氧(DO)浓度为1.8~2.6mg/L的条件下,HRT为7.5、4.5和2.5h时,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8.7%~96.5%、87.3%~97.2%和81%~92%,出水COD的浓度分别为78.9~51.2,81.6~50.8,93.4~65.8mg/L.试验同时考察了不同HRT条件下,活性污泥浓度(MLSS)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本工艺中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最佳污泥浓度应控制在6500mg/左右.  相似文献   
289.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青霉素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分析青霉素废水水质的基础上,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青霉素废水时的启动特点及影响因素,得到进水CODCr容积负荷应控制在5~8kgm3·d,污泥浓度在7~12gL之间运行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90.
膜生物反应器联合工艺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的中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混凝沉淀+砂滤+膜生物反应器+活性碳+臭氧工艺处理合成制药废水中COD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出水的COD平均值为78.6mg/L,去除率为74.3%;最终出水的COD平均值为40.4mg/L,去除率为9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