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7篇 |
免费 | 663篇 |
国内免费 | 34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1篇 |
废物处理 | 24篇 |
环保管理 | 225篇 |
综合类 | 1271篇 |
基础理论 | 45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77篇 |
评价与监测 | 50篇 |
社会与环境 | 315篇 |
灾害及防治 | 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火灾高温下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外C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抗火试验相关研究,总结了CFRP的高温热工性能参数。用ANSYS软件对火灾高温下不同情况(无防火保护层和有防火保护层)和不同工况(防火涂料涂抹形式)下CFRP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涂料厚40 mm时,梁耐火极限可达2.5小时以上,且底面和两侧面全面涂抹防火涂料的防火效果最好。本文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和耐火极限,且对CFRP加固后的结构防火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在考虑流固耦合和断层活动作用的情况下,应用ADINA中流固耦合分析求解器ADINA-FSI,建立了埋地管道破坏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介绍了固体模型和流体模型的建模过程以及流固耦合计算过程、断层位移荷载加载和约束的实现以及模型参数选择等。依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管内介质及流速等参数对管道破坏的影响。管道内输送的介质密度和流速越大,管道越易破坏,故在埋地管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管内介质的密度与流速。针对计算结果,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常温厌氧MBR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膜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膜污染的关系,在常温下运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并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技术,对膜丝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胞外聚合物(EPS)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常温状态下膜污染周期约为18d,CODCr的去除率约为93%,运行效果稳定;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浓度随着微生物种群的演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加速了膜污染进程;膜压(pTM)处于缓慢上升期时,膜丝表面微生物优势菌群为Raoultella、Owenweeksia hongkongensis,膜压(pTM)处于稳定上升期时,膜丝表面的优势菌群演替为 Delftia acidovorans、Halothiobacillus neapolitanus,最后当膜压(pTM)处于快速上升期时,bp78的微生物成为了膜丝表面的顶级群落.膜压(pTM)处于缓慢上升期和稳定上升期时,膜压(pTM)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膜污染进入快速上升期时,膜丝表面出现了顶级群落,此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明显降低且与膜压升高呈弱相关;膜丝表面微生物群落均匀度随着膜压(pTM)的升高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膜丝表面微生物群落经历了不断附着,相互竞争至顶级群落出现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104.
乌江干流中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水温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江流域洪家渡库尾至乌江渡坝下的水电工程干扰典型段为研究区域,利用建坝前后的水温实测资料,采用建坝前天然水温和建坝后下泄水温比较法,对乌江干流梯级水库水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天然水温改变最大的电站为洪家渡和乌江渡,前者是受水库水温结构自身影响,后者是梯级联合运行的结果;梯级联合运行使库区水温分层有所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上游梯级电站的建成,电站下泄水温年变化过程趋于均化,与天然水温的延迟也越加明显;不同的水库水温结构对水温累积效应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稳定分层型水库对水温累积具有正效应,混合型水库具有负效应,过渡型水库处于两者之间,体现了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为研究减缓下泄低温水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长江沿江区域“点-轴-集聚区”空间结构等级系统主要由三级点型式、三级轴型式和三个集聚区组成,形成机制在于其开发条件,中心一边缘疚以及区位和政策因素等,相应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正确处理沿江轴线和三级轴线(省域主要轴线)之间的关系,扩大参与沿江开发开放的地域范围,构筑与沿江轴线相交的新一三级轴线,重点发展一、二级轴线的节点港口城市;(2)加快沿江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特别是沿江铁路建设;(3)优化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县域资源组合结构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资源分布的地域分异规律,论述了中国县域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的分类问题。首先对采用多因素综合作用、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兼容组合、资源优势、资源系统良性循环等原则进行了必要性的论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其分类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其主要步骤是在确定10种主要的县域资源,建立相关在指标体系的前提下,鉴于威弗组合指数对于划分县域资源组合结构类型的可行性,运用改造过的,角立县域资源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的划分程序与计算方法。最后,按此分类法,把我国县域资源地域组合结构类型划分为自然资源型、自然资源主导型、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混合型、经济资源主导型、经济资源密集类等5个一级类型及其下属的8个二级类型。 相似文献
107.
蚂蚁的筑丘活动是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生物干扰因子。本文针对青海湖北岸高
寒草甸草原,调查了不同大小的蚁丘及其周围对照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状况。结果表明:
蚂蚁筑丘活动显著地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温度,但对土壤pH 值的影响较小。
蚂蚁扰动改变了群落组成,增加了大部分禾本科和豆科物种的重要值而降低了杂类草的重要值。
以莎草科的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禾本科的异针茅(Stipa aliena Keng)、赖草(Leymus
secalinus)、溚草(Koeleria cristata)等为主的群落逐步演替为以禾本科的异针茅和赖草为主的
群落。植物群落的盖度降低但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增加;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降低但均匀度指
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8.
109.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8(4):307
利用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地扩展迅猛,城镇加速蔓延,从而导致区内耕地面积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其次为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林地、未利用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用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各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且三市园地、牧草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方向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有限元仿真,预测飞机复合材料-铝合金搭接试件可能产生的腐蚀部位和腐蚀深度。方法采用动电位极化的方法,测得温度为40℃的5%NaCl溶液中铝合金和复合材料两种材料的极化曲线。以极化曲线及其拟合的电化学动力学参数作为边界条件,建立电偶腐蚀仿真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分别得到两种材料的腐蚀预测结果,将其结果与实验室腐蚀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电偶试件模型预测得到的电偶电位值与实验测量得到的电偶电位值对比误差为4.2%。搭接试件的腐蚀部位为偶接处3 mm内,其腐蚀分布与搭接件电偶腐蚀模型预测的电位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腐蚀深度的预测值和腐蚀实验的实测值对比误差为12.5%。结论该研究的仿真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