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煤岩巷道锚杆支护锚固失效引起的冒顶问题,建立了煤岩巷道顶板锚杆树脂锚固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锚固方式下树脂锚杆的波导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锚固长度与树脂锚杆激振响应特性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得出无论何种锚固方式,检测结果与实际锚固长度的误差大约在1%-6%,同时可采用修正补偿的方法降低检测误差。研究结果得出:采用应力反射波法检测树脂锚杆的锚固长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可实现树脂锚杆锚固长度的便携、准确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2.
3种抗生素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生态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四环素、环丙沙星和磺胺嘧啶3种抗生素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评价抗生素污染的生态影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保湿培养法研究了它们对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抗生素的生态毒性差异和相对敏感的指标。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期,一定浓度范围的抗生素胁迫会引发植物种子抵抗逆境的应激反应,因此,3种抗生素在1 mg·L~(-1)处理水平下均能促进种子发芽。超过该浓度,四环素对黑麦草种子发芽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环丙沙星和磺胺嘧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四环素对种子发芽率的最大无作用浓度(NOEC)为5 mg·L~(-1),而环丙沙星和磺胺嘧啶对种子发芽率的NOEC为1 mg·L~(-1)。实验结束时,3种抗生素在1 mg·L~(-1)处理水平下的种子发芽率最高。3种抗生素浓度超过0.1 mg·L~(-1)时,种子根长和芽长即受到抑制,因此,它们对种子根长和芽长的NOEC均为0~0.1 mg·L~(-1)。其中,磺胺嘧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根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强于芽长。黑麦草种子萌发受3种抗生素影响程度依次为磺胺嘧啶环丙沙星四环素。  相似文献   
83.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技术和16S 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不同深度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研究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下降,而古菌群落多样性则有上升的趋势,且土壤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都呈现出规律的层状分布.该土壤包括各种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古菌、光合细菌等丰富的细菌和古菌资源.图5参27  相似文献   
84.
外源Mo降低As(Ⅲ)和As(Ⅴ)对水稻的毒性及As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添加Mo对2种价态砷(As(Ⅲ)和As(Ⅴ))胁迫下水稻吸收积累Mo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价态的As对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As(Ⅲ)比As(Ⅴ)对水稻毒害更明显,添加Mo可缓解As对水稻的毒害。As添加可影响水稻根系和茎叶对Mo的吸收积累,但是不同价态As对Mo积累量的影响不一致。同时,Mo的添加也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根系和茎叶对2个价态As的吸收积累。在100μmol·L~(-1)As(Ⅲ)处理下,添加0.1和0.5 mg·L~(-1)的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8.8%和52.8%,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5.1%和10.6%;当As(V)浓度为100μmol·L~(-1)时,添加0.1和0.5 mg·L~(-1)的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15.4%和62.4%,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11.9%和23.7%。Mo的添加还能显著地降低2种价态As在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富集系数。因此,通过施用适量的Mo肥可以用来防治农田As污染,降低A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5.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添加Mo对2种价态砷(As(III)和As(V))胁迫下水稻吸收积累Mo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价态的As对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As(III)比As(V)对水稻毒害更明显,添加Mo可缓解As对水稻的毒害。As添加可影响水稻根系和茎叶对Mo的吸收积累,但是不同价态As对Mo积累量的影响不一致。同时,Mo的添加也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根系和茎叶对2个价态As的吸收积累。在100 μmol?L-1 As(III)处理下,添加0.1和0.5 mg?L-1的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8.8%和52.8%,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5.1%和10.6%;当As(V)浓度为100 μmol?L-1时,添加0.1和0.5 mg?L-1的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15.4%和62.4%,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11.9%和23.7%。Mo的添加还能显著地降低2种价态As在水稻根系和茎叶中的富集系数。因此,通过施用适量的Mo肥可以用来防治农田As污染,降低A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6.
采用UNITANK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考察了主体阶段和过渡阶段时间的设置对除磷脱氮处理效果的影响 ,并提出通过氧化还原电位进行释磷和反硝化监控的设想  相似文献   
87.
88.
对不同轴比和不同瓣数的不锈钢扁球壳体进行了整体无模胀形成形实验研究及理论探讨。首先介绍了壳体成形的几何调节原理和材料调节原理 ,讨论了扁球壳体的应力分布特点和塑性变形顺序。对实验壳体的尺寸变化、变形过程中的内外表面应变分布、变形前后的壁厚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 ,探讨了各种壳体的趋球变形过程 ,壳体的长短轴变化趋势及塑性变形规律。实验证明 ,在封闭扁球壳体内塑性趋球规律仍然起作用 ,扁球无模液压整体成形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89.
Chen D  Yin C  Wang X  Wang L 《Chemosphere》2004,57(11):1739-1745
The HQSAR (Holographic QSAR) method, which has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can offer the ability to rapidly and easily generate QSAR models of high statistical quality and predictive value. HQSAR analysis requires selecting values for parameters that specify the size of the hologram that is to be used, and the size and type of fragment substructures that are to be encoded. The color coding is provided by HQSAR to reflect which molecular fragments may b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In this work, we studied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selected esters using the HQSAR method. A robust HQSAR model with r2 (non-cross-validat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0.981 and q2 (cross-validat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0.912, was developed after optimizing the fragment size and the hologram length. The color coding analysis, which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before, was done here to explain the outlier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90.
The stability parameter (z/L, where z is the height and L the buoyancy length) is an essential parameter i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studies. From routine measurements, the bulk Richardson number (Rb) is usually computed. On the basis of appropriate field measurements at sea, it is shown that z/L = A Rb where A = 10.2 (with R 2 = 0.97) for unstable and 6.3 (with R 2 = 0.97) for stable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It i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simplified equations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ose more complicated form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