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1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安全科学   346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237篇
综合类   875篇
基础理论   254篇
污染及防治   243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is work aims at evalua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for chlorinated solvents in groundwater,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ols. The study investigates long-time series of chlorinated solvent concentrations in groundwater measured for 18 contaminated industrial site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ontaminant plumes and delineation of pollutant sources are essential for choosing appropriate monitoring and remediation strategies, as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pattern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centration variability, with wide unpredictable fluctuations over time. The present work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a new exploratory statistical method called the Variability Index Method (VIM)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data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using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as molecular tracers to reveal aquifer dynamics, industrial impacts, and point sources for contamination plum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provides a useful assessment of controls over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as well as support for remedia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22.
耐热乳杆菌的分离及在食物垃圾乳酸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垃圾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有较大比重.发酵食物垃圾生产乳酸是实现其资源化的有效方法.从厌氧发酵的食物垃圾中分离到一株耐热乳酸菌TY50,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确定该菌株属于乳杆菌属的干酪乳杆菌组群(Lactobacillus casei group),其最高生长温度为52℃.TY50发酵食物垃圾生产乳酸的最佳同液比为1:12,最适温度为45 ℃.在pH 5.5~6.0条件下,发酵食物垃圾产生36.29 g/L的乳酸,乳酸体积产牢和转化率(乳峻/垃圾干重)分别达到1.01 g/(L·h)和0.44.  相似文献   
123.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列举出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6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4.
以柠檬酸废水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物,在不同pH值调控条件下开展柠檬酸生产废水剩余活性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研究.通过对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s)、有机质、氮磷和污泥脱水性能的分析,探讨了柠檬酸污泥厌氧产酸机制.结果表明,pH≥10的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有机质的溶出从而促进VFAs的产生.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在恒定pH值下腐殖酸(HA)和富里酸(FA)会大量溶出降低VFAs的产量.初始pH=10是柠檬酸污泥厌氧产酸的最佳p H值,发酵4d的VFAs浓度最高达(6681.47±126.82)mgCOD/L,是文献报道中市政污泥产酸量的近2倍,其中乙酸占比49.8%,发酵后产酸功能菌Chloroflexi、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分别由初始的9.52%、10.87%增至16.84%、14.39%,污泥归一化毛细吸水时间(nCST)为(11.34±0.27)s·L/g,脱水性能良好,发酵液TP浓度为(20.45±0.33) mg/L.研究表明,利用柠檬酸剩余活性污泥碱性厌氧发酵产酸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外加碳源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5.
采用碱片-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的硫酸盐化速率,方法在硫酸盐质量浓度为1.00~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0);碱片剪碎或不剪碎对空白碱片中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的测定无明显影响,且高低两种加标浓度的回收率均在80.0%~120%之间;对于碱片实际样品,碱片剪碎更有利于硫酸根离子的快速溶出;随浸泡时间的延长,碱片中溶出的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7 h硫酸根离子基本溶出完全,从保证结果质量和节省时间的角度考虑,确定最佳浸泡时间为3.5 h,建议碱片全部采取剪碎处理。  相似文献   
126.
精细化工固定源废气采样时机的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医药企业某产品生产过程为实例,综合各工段生产步骤、时间、废气产生情况及估算的污染物浓度等因素,绘制各污染因子排放规律图,从而确定各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量)最大的1 h为最佳采样时机。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昌吉州农田地膜使用现状进行调查,阐述了地膜污染的危害,并提出了适期揭膜、残膜回收、推广新型生物膜等措施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8.
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经过预处理、发酵和脱水可生成燃料乙醇,秸秆乙醇化技术已经备受关注。针对预处理、发酵和脱水3个过程的多种化学或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指出其不足。秸秆预处理中的超临界技术虽然设备制造成本高,但在秸秆资源化中与传统技术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具有反应迅速、无需催化剂、无产物抑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9.
针对《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中对空气质量AQI实时发布存在的欠缺,从增加颗粒物1 h浓度的AQI分级浓度限值及颗粒物24 h滑动平均值计算方法改进着手,解决PM2.5和PM10的24 h滑动平均值实时延迟、1 h平均值代替24 h滑动平均值偏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0.
为了精确有效地提取声波法检测气井环空液位的回波周期,在分析环空中测试波的传播特征及基音周期检测的基础上,提出1种基于检测信号短时自相关函数(ACF)及平均幅度差函数(AMDF)的液面回波周期提取方法;利用自主搭建的室内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初始环空压力下环空液位检测实验;对检测信号进行中心削波处理并计算ACF/AMDF,提取出液面回波周期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现场环空液位检测信号,提取其回波周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有效地用于提取环空液面回波周期;室内实验中,该方法最大误差绝对值为1.54%;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液面回波信号中的随机噪声及接箍反射波等,处理后的信号曲线在回波周期处峰值更加突出、集中,而在其他位置更加平滑,提高了对液面回波周期特征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