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29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1165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171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942.
为研究硝基芳香族化合物(NACs)在上海城区大气中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以及与气态前体物关系,采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2020~2021年上海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冬季39个和夏季46个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其中12个NACs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后向轨迹、前体物及气象要素等相关性分析,并对其中含CHON类物质进行分子组成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冬季ρ(NACs)平均值(17.1 ng·m-3)是夏季(5.7 ng·m-3)的3倍,冬季气团主要来自于北方,夏季气团则主要来自于较清洁的东南部海洋.冬季NACs组成中含量最丰富的物种为4-硝基苯酚,夏季则为4-硝基苯酚(清洁天)和4-羟基-3-硝基苯甲酸(污染天),冬、夏两季均表现出昼高夜低的特点.单环和多环芳烃化合物识别和表征的芳环等值数(Xc)以及O/C和H/C值等特征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区冬、夏两季PM2.5中CHON类化合物主要是芳香族化合物,且在PM2.5污染天检测到的CHON类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943.
朱淑贞  佟洁  鲍丰  孙浩 《环境科学》2023,44(1):20-29
分析了2019~2020年秋冬季廊坊市北部、市区和南部这3个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及其化学组成.空间分布上,PM2.5浓度整体为:南部>市区>北部.PM2.5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矿物组分、氯离子和元素碳,分别占PM2.5的质量分数为25.4%、21.5%、11.0%、11.5%、13.7%、3.5%和5.8%,金属元素及其他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和7.2%;二次无机盐浓度呈现市区(28.7μg·m-3)高于北部(28.0μg·m-3)和南部(26.8μg·m-3)郊区的变化特征,而有机物(其浓度分别为16.6、13.0和18.5μg·m-3,由北向南,下同)、矿物组分(9.6、6.7和9.7μg·m-3)、氯盐(2.0、2.0和2.8μg·m-3)和元素碳(3.6、3.2和4.3μg·m-3)浓度呈现南部和北部郊区高于市区的变化特征.随...  相似文献   
944.
分流制系统雨水管网混接旱天排放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海龙  王月  赵刚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551-3558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雨水管网混接污水在旱天直排河道,造成河道水质恶化.本文以上海市某混接分流制排水系统(3.74 km~2)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雨水管网旱天排放水质监测(SS、COD、BOD_5、NH_3-N、TN等),以及雨水管网旱天污染输移质量平衡分析,研究了混接雨水管网旱天排放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雨水管网旱天排放分为重力流排放和雨水泵开启排放两种情况,重力流排放水质与混接水量水质和河水倒灌相关,雨水泵开启排放水质与混接水量水质、管道淤泥冲刷和河水倒灌相关.②当旱天前期雨水泵不开泵时间小于2 d时,河水倒灌会对重力流排放和雨水泵站排放水质造成明显影响.③随着前期不开泵时间增加,管道淤积程度越发严重;雨水泵排放COD、BOD_5、SS浓度与前期不开泵时间满足指数关系.④旱天重力流排放期间的管道底泥淤积量大于泵站排放期间的淤泥冲刷量,年度尺度上57%的淤积底泥通过旱天雨水泵开启排出,其余43%的淤积底泥在雨天随雨水泵排出,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河道雨天污染.  相似文献   
945.
The produc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has increased tremendously during recent years due to their antibacteri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s a consequence, these particles are released inevitably into the environment, with soil being the main sink of disposal. Soil interactions have an effect on AgNP mobility, transport and bioavailability. To understand AgNP adsorption processes, lab-controlled kinetic studies were performed. Batch tests performed with five different Mediterranean agricultural soils showed that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re the main parameters controlling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different sized (40, 75, 100 and 200?nm) and coated (citrate, polyvinylpyrrolidone and polyethyleneglycol (PEG)) AgNPs indicated that these nanoparticle properties have also an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To assess the mo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AgNPs and to determine if their form is maintained during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loaded soils were submitted to leaching tests three weeks after batch adsorption studies. The DIN 38414-S4 extraction method indicated that AgNPs were strongly retained on soils, and single-particl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confirmed that silver particles maintained their nanoform, except for 100?nm PEG-AgNPs and 40?nm citrate-coated AgNPs. The DTPA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leaching test was more effective in extracting silver, but there was no presence of AgNPs in almost all of these leachates.  相似文献   
946.
总结了环境大气中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S/IVOCs)的主要测量技术及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气相色谱技术和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的测量方法.S/IVOCs的测量主要由气相色谱技术开始发展,并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测量方法,能够直接测量非极性化合物,但在面对组分多达千万种的复杂体系时,传统的一维色谱相对耗时,而且由于峰容量不够,峰重叠现象十分严重,难以实现全组分的准确分离.新近发展的多维分离系统如全二维气相色谱,通过正交的分离系统,能够实现复杂体系中物种组分的准确、快速分离.目前基于化学电离质谱技术的在线测量方法已经逐渐应用于S/IVOCs的测量,虽然在物种定性方面相对较弱,但其可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测量结果,帮助分析S/IVOCs在大气中的快速变化.在未来的研究中,高时间分辨率和全组分准确测量是S/IVOCs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7.
采用自建全尺寸粉体静电试验系统,以聚丙烯颗粒为试验介质物料,测试了气力输送过程中物料质量流量、输送气体流量以及离子风消电器对聚丙烯颗粒静电带电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力输送粉体物料时,粉体颗粒与管壁碰撞是影响颗粒带电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颗粒带电量随颗粒质量流量降低和气体输送流量增加(风速增大)而增大。提高质量流量、降低输送气体流量并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是降低气力输送物料静电危害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48.
针对高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忽视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现实问题,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提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应遵循"以学生需求为根本、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的基本原则,坚持走学生路线,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基本教学途径,努力提高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争取更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49.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城市污水脱氮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是否存在、丰度如何及Anammox脱氮效能如何,是进行Anammox评估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重点介绍了在生物脱氮系统中进行AnAOB菌种测定和菌群结构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Anammox脱氮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结果发现,对于AnAOB的菌种测定和菌群结构分析,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PCR)、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Anammox脱氮贡献率可通过物料衡算法和15N同位素示踪法计算.同时,对这些评估方法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也进行了阐述.总体而言,如何科学、有效、全面地评估Anammox在生物脱氮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仍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究的课题.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也会得到不断优化,这将为Anammox工艺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950.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场地中NAPL相污染物会持续溶解于地下水中,释放出溶解相污染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准确评估DNAPL污染场地源区下游的溶解相污染通量至关重要.由于介质的非均质性常形成复杂DNAPL污染源区,其溶解相污染通量往往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目前溶解相污染通量计算普遍采用Christ等提出的双域升尺度模型,但该模型仅适用于弱非均质性的污染源区.本文基于大量强非均质性条件下的污染源区数值算例,修正了Christ双域模型中污染源区衰减指数的经验公式,将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推广至强非均质性的复杂污染源区.通过蒙特卡罗数值算例及两个二维砂箱试验数据验证了修正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修正模型可广泛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复杂DNAPL污染源区,与以往的计算方法相比,修正模型计算的溶解相污染通量精度提高了约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