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3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安全科学   918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880篇
综合类   3004篇
基础理论   515篇
污染及防治   529篇
评价与监测   1578篇
社会与环境   157篇
灾害及防治   20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雷电对空气自动监测站是如何造成危害的,阐述了雷电侵入空气自动监测站的途径及防止雷击的办法。  相似文献   
82.
各种影响因子对电解法预处理医药废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电解法预处理医药废水时停留时间、电解电压、废水初始浓度、温度和废水pH值等影响因子对去除色度、COD和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等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应用于工业实际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法更适合高浓度医药废水的处理,色度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电解时间宜控制在40-60min;电解电压越高,废水COD和色度去除效果越好;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温度对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废水pH值为7.5时电解效果最佳,工程运用宜控制在6—9之间。  相似文献   
83.
为了使沼气罐内有一个相对均匀的温度环境、提高沼气的产气效率,通过改变沼气罐内的加热位置,找出能使沼气罐内温度场均匀的加热位置,减小罐内温度梯度过大对发酵造成的影响。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沼气罐内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部加热较上部加热和下部加热能取得良好的罐内温度场,温度梯度较小,使罐内上、中、下各部分温度分别维持在33.95、34.02和33.6℃,比传统的采用下部换热能取得更好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84.
以(NH4)2HPO4活化沙柳纤维制备活性炭纤维,L16(45)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重点研究了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纤维结构的影响。同时应用扫描电镜(SEM)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N2吸附-脱附测定其孔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得率逐渐减小,碘吸附值先增大后减小,在浸渍比2.5:1、预氧化温度200℃、预氧化时间90 min、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比表面积为1 304 m2·g-1、总孔容为1.004 cm3·g-1、得率为31.6%、碘吸附值为1 321 mg·g-1的纤维状活性炭。  相似文献   
85.
在资源短缺和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炉细灰的回收再利用逐渐被人们重视。XRF、SEM、EDS和XRD分析确定了细灰的元素含量、分布状态、颗粒形貌及物相组成。高炉细灰原样和添加5%的CaCO3的高炉细灰的TG-DSC分析表明细灰冷压块高温焙烧的最低温度应为950℃。按一定比例的马铃薯全粉和水配加不同比例的CaO制备复合黏结剂,配加到高炉细灰中压块并测定强度,当CaO含量在7%时,压块强度最大。在充入保护性气氛N2的管式炉中,950、1 050、1 150、1 250℃,分别焙烧CaO配比为7%的压块1 h,分析结果表明1 150℃时细灰去Zn效果良好,焙烧所得物质主要为Fe。该工艺除可以调节细灰的碱度外,也可以有效利用马铃薯全粉。  相似文献   
86.
不同温度下制备花生壳生物炭的结构性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结构性质的重要因素。在200~700 ℃温度范围内,以花生壳为生物质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组成进行表征,以期了解花生壳生物炭特征及其随热解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生物炭的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灰分和pH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生物炭的C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H元素含量却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H/C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烷基基团减少,芳香化程度逐渐升高。500 ℃制备生物炭的K2Cr2O7和KMnO4氧化碳损失量最低,分别为18.6%和1.70%。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草酸钙矿物分解消失,碳酸钙矿物形成。  相似文献   
87.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Fe掺杂Mn-Ce/AC催化剂,研究了Fe的添加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采用了XRD、SEM和N2吸附-脱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的添加能有效提高Mn-Ce/AC的低温脱硝活性,当Fe的添加量为Fe/Mn(摩尔比)为0.1时,催化剂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较高,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最优,添加量大于0.1时,更多的Fe沉积在载体表面,催化剂活性降低。焙烧温度影响负载氧化物的价态和晶体的分散度,在400℃温度下焙烧时,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最佳,此时催化剂孔隙结构较优,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88.
中低温厌氧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径比为3:1的UASB反应器分别在35℃和室温条件下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研究了污泥的颗粒化过程.比较了在不同温度、浓度下形成的颗粒污泥的特征.水温为9~25℃,进水浓度为100~200 mg COD/L,水力上流速度(Vup)在0.013~0.11 m/h的4^#UASB反应器在60 d内在形成了成熟的颗粒污泥.研究表明,进水中低的有机物浓度,低的Ca^2+、Mg^2+浓度和低的Vup没有抑制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89.
进行了利用陶粒生物滤池工艺低温生物预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降低对陶粒生物滤池去除CODMn、UV254和氨氮的影响不明显,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22.2%和61.2%。水温低于5℃时出水中亚硝酸氮浓度升高。此外,低水温条件下陶粒上生物膜脱氢酶活性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90.
The Minicontainer-test, first described by Eisenbeis (1993),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kinetics of organic residue decomposition at a microsite level. It is derived from the litterbag technique and consists of polyethylene minicontainers (volume about 1.5 cm3) filled with a test substrate (litter, straw, cellulose, etc.). The minicontainers (MCs) are closed at either end with plastic gauze discs of variable mesh size (e.g. 20 μm, 250 μm, 500 μm or 2 mm). A definite number of such units are inserted into PVC-bars, which can be implanted into the soil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or be exposed on the soil surface horizontally. The bars are very stable and can be expos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for months to years. If required, the bars can be removed temporarily and stored, e.g. during soil cultivation. Should fresh litter be used, two phases of decomposition can be distinguished: a fast initial phase, which can be main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leaching, and a second slow phase depending mainly on the activity of soil organisms and litter quality. Several questions can be addressed to investigations using MCs, e.g. 1) parts of the soil fauna which are involved in decomposition (nematodes, microarthropods, and smaller specimens of the macrofauna, e.g. enchytraeidae, diplopods and dipteran larvae)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litter substrate using a miniscale high gradient extractor, 2) the organic mass loss of litter can be determined, 3) microbial biomass (Cmic, Nmic) can be assessed by fumigation extraction and 4) microbial activity (respiration) in the test substrate can also be assessed by use of standardised methods. Compared to litterbag studies, the larger number of small replicate units improves the statistical evaluation. Until today the Minicontainer-test has been applied in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 e.g.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liming, soil resto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s, e.g. Diflubenzuron (Dimilin) and Btk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