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6篇 |
综合类 | 67篇 |
基础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低负荷氧化沟系统中EPS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污泥膨胀是氧化沟系统中常见的运行问题,为寻求有效的针对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需要首先明确污泥膨胀发生的机理.因此,在实验室模拟氧化沟处理系统中,采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模拟生活污水,探索了系统内污泥EPS的变化及其与污泥膨胀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在低负荷氧化沟中,污泥出现丝状膨胀,污泥中EPS含量及EPS中蛋白质含量与污泥的沉降性能(SVI)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线性关系,但EPS中糖的含量与污泥的SVI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适当提高污泥负荷,污泥的EPS含量增加、沉降性能改善.研究认为,在低负荷运行的系统且缺乏细菌可快速容易降解碳源的条件下出现的污泥中EPS减少,并非是氧化沟污泥发生丝状膨胀的致因,丝状菌的优势繁殖才是根本原因.不能通过控制EPS来影响氧化沟低负荷下的污泥丝状膨胀. 相似文献
82.
83.
为了有效控制A2O-BAF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产生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研究了有机负荷和冬季突然降温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低于0.30kgCOD/(kgMLSS·d)时,系统中存在轻度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当有机负荷高于0.55kgCOD/(kgMLSS·d)时,容易引发严重的丝状菌污泥膨胀,调节有机负荷可使丝状菌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冬季突然降温也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恢复温度后,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丝状菌污泥膨胀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4.
为了进一步探索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研究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法)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性。本文在参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引起污泥膨胀的本质原因、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与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虽然SBR法的底物降解过程是一个理想的推流式,它确实是活性污泥法中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工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SBR法不可能发生污泥膨胀,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在低负荷和沉淀及闲置时间过长时.SBR法也会产生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85.
从丝状菌和絮凝菌的生长特性方面对活性污泥膨胀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论述和分析了各种活性污泥膨胀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6.
Kousaku Ohkawa Masanori Yamada Ayako Nishida Norio Nishi Hiroyuki Yamamoto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2000,8(2):59-66
The degradation of two kinds of polyion complex (PIC) fibers, chitosan-gellan (CGF), and poly(L-lysine)-gellan (LGF) fibers, by seven species of soil filamentous fungi has been investigated. All of the pure-line soil filamentous fungi, Aspergillus oryzae, Penicillium caseicolum, P. citrinum, Mucor sp., Rhizopus sp., Curvularia sp., and Cladosporium sp. grew on the two fiber materials.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biodegradation processes revealed that P. caseicolum on the CGF and LGF grew, along with the accompanying collapse of the fiber matrices. In the biochemical oxygen-demand (BOD) test, the biodegradation of the LGF by P. caseicolum and Curvularia sp. exceeded 97% carbon dioxide generation and the biodegradation of the CGF by A. oryzae was 59%. These results might offer some clues to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PIC fibers as environmentally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活性污泥系统中丝状菌的存在与污泥气液传质的关系,实验测量了不同絮体结构丝状菌污泥对体积溶氧传质系数(kLa)的影响,并考察了改善气液传质效率对控制丝状菌膨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丝状菌对气液传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丝状菌的沉淀性能而不是丝状菌的数量。在由于溶氧不足导致丝状菌膨胀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善丝状菌絮体结构提高系统的气液传质效率,即通过絮体结构调控消除溶氧不足的外在条件,从而实现了控制丝状菌膨胀的目的。研究成果以改善丝状菌结构为手段,从微生物本身出发提高系统曝气效果,为控制丝状菌膨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8.
探讨了啤酒废水中缺少氮以及进水pH值不同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竞争、增殖、类群变化、底物的利用和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个尺寸相同的SBR反应器,进水pH值分别为7.0、6.0和5.0,P始终充足。当BOD5/TN在100/5与100/2之间时,多数微生物的营养要求被限制,底物的去除率降低,当BOD5/TN大于100/2时,会出现污泥膨胀;在P始终充足的情况下,只有-N含量很低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