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6篇 |
综合类 | 70篇 |
基础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62.
以一座处理规模为15×104 m3·d−1的造纸废水处理厂污泥膨胀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进水补充氮磷营养物质、进水更换混凝剂去除硫化物,控制系统DO为1.5 mg·L−1 ,选择池加大预曝气等措施改变优势丝状菌的生存环境。经过调控,系统SV、SVI出现显著下降,分别从98%、198 mL·g−1下降至37%、80 mL·g−1,恢复至正常范围,从而解决了该厂的污泥膨胀问题。对污泥进行微生物镜检和染色镜检分析发现,该厂活性污泥膨胀主要为Type 021N型丝状菌 (发硫菌) 和Beggiatoa sp. (贝氏硫细菌) 过度繁殖引起的丝状膨胀。对污泥膨胀控制前后的活性污泥进行高通量测序以分析其微生物菌群结构,从种属变化角度发现在污泥膨胀前后,Actinobacteria门中Rhodococcus属占比从2.92%下降为0.19% 、Mycolata属占比从0.1%下降为0,Alpha-proteobacteria门中的Meganema属占比从0.14%下降为0、Gamma-proteobacteria中Thiothrix占比从0.18%下降为0.01%。这几种微生物是引起该厂污泥膨胀的主要菌属。本研究案例在解决污泥膨胀问题的前提下,减少了药剂用量,提升了系统处理能力,避免了污泥流失,吨水电耗得以降低,且方法简单易行高效,可为其他同类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泥膨胀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利用竹丝填料作为生物载体而组建的接触氧化工艺对高浓度难降解水质和低C/N水质的脱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04~5100mg/L,BOD为45.0~1100mg/L,BOD/COD为0.01~0.46的情况下,TN去除率为26.6%~96.95%,出水BOD/COD为0.07~0.75;当COD为98~251mg/L,TN为28.0~105.1mg/L,COD/TN为1.6~4.6时,TN去除率为4.94%~48.8%,说明竹丝填料接触氧化工艺在高浓度难降解水质和低C/N比水质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但竹子囊腔内的竹汁会使系统脱氮效果波动;对反应器内的主要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水质过程中,进、出口处细菌浓度相当;而在处理低C/N水质过程中,细菌、硝化细菌主要分布在反应器的进口处,反硝化细菌沿程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4.
污泥微膨胀状态下短程硝化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实现"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和短程硝化的结合,本试验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在微膨胀状态下,短程硝化的启动方法和短程硝化启动过程中污泥沉降性的维持策略.分析了水质、pH、DO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混合液流态、曝气方法和进水方式等运行条件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处于7.2~8.0,温度处于20~25℃时,通过维持低溶解氧和准确控制曝气时间可以逐步在污泥微膨胀状态下实现短程硝化.系统运行160个周期后,亚硝酸盐积累率可从28%逐步上升到80%.通过改变进水体积交换率和辅助调节曝气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维持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在污泥微膨胀状态下,VER在0.25~0.33适时调节,可控制污泥容积指数在150 mL/g附近小幅波动.在好氧阶段后期,会出现溶解态总氮浓度的小幅上升. 相似文献
65.
谢凤岩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11):53-55,68
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判断乳品废水污泥膨胀的类型,指出pH值偏低、有机负荷增高是分别引发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的主因,并通过提高pH值、降低有机负荷等方法,解决污泥膨胀,恢复污泥活性。 相似文献
66.
我国地表水源中由丝状蓝藻代谢产生2-甲基异莰醇(2-MIB)导致的嗅味问题十分普遍。由于传统显微镜检测方法无法鉴别产嗅藻种,不能满足水源水质管理要求,故有必要构建能特异性表征水体产嗅潜力的检测方法。由于丝状藻代谢产生2-MIB主要受其合成功能基因调控,设计了2-MIB功能基因引物,经引物特异性检验及PCR条件优化后,构建了基于2-MIB功能基因的定量PCR方法,并采用实际环境样品进行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引物特异性良好,定量PCR方法能有效检测2-MIB功能基因,并绘制了标准曲线,得出检测限为8.44×102 copies·L−1;实际样品测试结果显示其2-MIB功能基因浓度在2.09×107~1.94×1010 copies·L−1范围内,与基于仪器分析方法测定的2-MIB浓度符合线性关系(R2=0.63,P<0.01),表明定量方法可行。该方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好的特点,能特异性检测产嗅基因,可应用于水源地中产嗅潜力评估与预警。 相似文献
67.
68.
69.
从市政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丝状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S1,分析了该株菌分别在纯培养和污泥环境中的成球特性及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alaromyces flavus S1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时,在转速150 r·min-1及pH值为3.0~6.5的酸性环境下更容易形成大量的菌丝球.将真菌孢子接种至原始污泥中无法形成明显的污泥颗粒,而将其接种至灭菌污泥中培养,当pH值为6.8时,能够形成大而稳定的真菌污泥颗粒.在原始污泥中,真菌处理使污泥毛细吸水时间最多可降低36.42%,在灭菌污泥中相比对照组下降了78.68%,这主要是由于真菌的生长利用了污泥中的有机物及真菌污泥颗粒的形成使得污泥粒径变大等因素所导致的,本文结果对于未来以该菌为基础开发生物脱水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