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814篇
安全科学   398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252篇
综合类   1550篇
基础理论   4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359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腐蚀和疲劳是机械部件最常见的失效形式,高温、高湿、盐雾以及较高的化学污染环境对飞机的腐蚀和疲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飞机的使用环境谱是研究腐蚀环境对机体结构完整性影响的基础。针对海军飞机使用环境的特点以及腐蚀环境对机体结构常用材料腐蚀的影响,飞机的使用环境谱应包括地面停放环境谱、空中使用环境谱、海洋环境谱、加速腐蚀当量环境谱。针对上述4种环境谱,介绍了编制方法以及典型谱例。  相似文献   
992.
SSI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单跨7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场地和地震波输入条件下的粘弹性阻尼结构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时程分析,探讨了SSI(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硬土和稍硬土地基条件下,SSI效应明显降低了结构的楼层位移峰值,若在抗震设计中对客观存在的SSI效应加以考虑,设置较少数量的阻尼器(与刚性地基假定条件下确定的阻尼器数量相比)就能使结构的实际地震位移反应满足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地震位移控制目标;②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与场地条件、输入地震动特性密切相关;③与刚性地基相比,SSI效应使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降低,且地基越软,降低幅度越大。因此,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SSI效应,对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减震控制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并针对不同的场地条件选用合适的阻尼器类型和性能参数,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减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基坑工程开挖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一种排桩+斜支撑的组合支护结构。本文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首先采用Winkler地基模型模拟排桩的桩土作用,运用有限差分法考虑土的分层特性,然后应用水平受荷桩简化Mindlin解,考虑该组合支护结构的桩-桩相互影响,计算其遮拦效应,从而得到开挖条件下支护结构桩水平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最后,结合济南某基坑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差分的方法,研究了排桩+斜支撑组合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该组合支护结构能够通过支撑桩和排桩的合理布置,有效调动基坑内部土体抵抗荷载,协调基坑土体变形以及支护结构的变形。  相似文献   
994.
地震动差动作用下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的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00 m跨度的双层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分别进行了结构在单向和三向地震行波输入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并针对多种视波速情况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地震动不同输入情况下结构杆件内力的分布特点,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大跨网壳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考虑行波效应会使结构部分构件内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多维地震作用比单维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杆件内力大。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应该进行多维非一致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为保证抗震安全,应对可能出现的地面视波速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分别用空间杆系模型和空间实体模型对偏心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差别。研究发现,在结构刚进入塑性阶段时,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和空间实体模型得出的偏心结构塑性变形接近;而结构产生较大塑性变形时,采用空间实体模型得出的偏心结构塑性变形要比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得出的大许多。  相似文献   
996.
碱水残渣等工业“三废”调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大中原油田调剖措施工作力度的必要性、紧迫性出发。通过利用室内实验前后岩心渗透率、铸体图象、压汞参数、扫描电镜孔隙变化等实验分析结果,研究了利用碱水残渣、废纸浆、锯木灰等工业“三废”调剖的可行性,及其在中原油田水井调剖中的适用性。结合目前注水冲刷地层孔隙结构变化的特点,还提出配套改进办法和扩大推广应用规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原理及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CAST工艺在湖州市东郊污水处理厂应用的情况。结合该厂水质、水量等特点 ,分析了CAST工艺的原理及CAST工艺池型、曝气系统、撇水系统、混合液回流、污泥排放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并总结了该工艺的优点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98.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首先分析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盟产生的原因、发展历程、达到的目的,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省一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即该地区已进入由重化工业和高加工度化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制造业结构有明显的地域分工,部分产业集聚度低,产业的地区间转移受阻。最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互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要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以世博会为契机,推进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加快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999.
A sampling station in the Eastern Harbour of Alexandria was operated for 51 days between 2 March and 12 June, 1991. the harbour had different wide physical and chemical variations. Six distinct phytoplankton blooms occurred during this peri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affected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A dense diatom bloom could be maintained in a very weak and/or stabilized water column. A diatom bloom does not necessarily accompany an enhanced nutrient period. the depletion of nutrients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rmal stratification probably created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dinoflagellate and flagellate species to achieve blooms.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could be shifted over the short term and a dense phytoplankton bloom could possibly dissipate in a few days.  相似文献   
1000.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ong-term field studies (1980–1997) and published data on the ecology of the northern mole vole (Ellobius talpinusPall.), it is assumed that these animals living in the Southern Urals and the Transural region do hibernate.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ir hibernation (freezing of the ground, the resultant unavailability of food, and hypoxia), some indirect evidence for hibernation (the cessation of tooth root growth from autumn to spring and a long life span), and characteristic signs of the preparation for hibernation (a decrease in body weight and an increase in liver weight) are considered. A hypothetical scheme of the active and dormant period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