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多功能高铁絮凝剂电化学合成的机理和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曲久辉  雷鹏举 《环境化学》1997,16(6):528-534
本文研究了采用电解加复合稳定剂的方法制备FeO4^2-絮凝剂的电化学与溶液化学过程机制,分析了OH^-膜平衡过程对FeO4^2-形成的影响,探讨了FeO4^2-水溶液分解的诱发因素,初步确定了FeO4^2-电化学合成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电量参数,合理的电解液组成和高效的OH^-膜渗透是顺利进行稳定化FeO4^2-电解合成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252.
高效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及混凝效能的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栾兆坤  蒋斌 《环境化学》1997,16(6):575-583
本文依据絮凝动力学的涡旋理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竖流折流式絮凝反应器,并通过絮凝试验对影响高效折流式絮凝反应器絮凝的流道及格网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反应器内设置适宜的格网,能够显著地改善反应器的絮凝除浊效能,在絮凝试验基础上讨论了高效絮凝反应器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53.
高效絮凝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武权  栾兆坤 《环境化学》1997,16(6):585-589
本文采用高效絮凝模拟反应器进一步对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连续运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直接絮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浊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3.4%和79.2%,可完全达到排放标准。絮凝处理后再经纤维过滤柱过滤处理,可控制出水浊度在1.0NTU以下,COD去除率增加5.0 ̄7.0%,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种高效絮凝装置具有高效处理效能及实际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54.
阳离子聚合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筛选合成条件,成功地研制了一种絮凝效果优良的阳离子聚合物絮凝剂,并就聚合物的阳离子度、特性粘度以及pH值、搅拌时间对絮凝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在大分子量时,阳离子度24%左右,体系的絮凝效果最佳;体系pH一8左右,絮凝剂WF-1最有效;选用WF-1与其它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应用效果很好;WF-1是一种很有效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255.
研究了以铁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高效絮凝剂聚硅酸铁(PSF)的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并对絮凝剂PSF处理工业废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SF处理工业废水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SF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是一种比聚合硫酸铁(PFS)性能更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256.
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曾德芳  沈钢  余刚  张彭义 《环境化学》2002,21(5):505-508
研究了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不同来源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确定了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最佳投加量 ,即 :最佳投加量 (mg·l- 1)∶原水COD (mg·l- 1) =1∶8 2— 8 7和最佳pH =7;它与传统的絮凝剂PAC同比 ,COD去除率提高 7— 1 3% ,SS去除率提高 3— 1 0 % ,[Al3 + ]下降 6 1— 85 % ,药剂加量减少76— 82 % .  相似文献   
257.
王刚  李嘉  何宝菊  徐敏  常青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537-4544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为母体,通过化学反应将二硫代羧基引入到其分子链中,制备出3种新型高分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基黄原酸钠(PEX),采用2种性质不同的高岭土配制的含浊水样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絮凝实验法研究PEX对水样中浊度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3种PEX对不同性质含浊水样中浊度的去除性能具有一定的差异,浊度的最高去除率随着PEX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原浊的增加而略有升高.PEX为两性聚电解质,PEX-1、PEX-6、PEX-60溶液的等电点pHiep分别为3.8、5.0、8.7;当体系初始pH值位于3种PEX各自等电点处,浊度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98.6%、96.6%、91.3%.含浊水样中共存Cu(Ⅱ)或Ni(Ⅱ)时,可明显提高浊度的去除效果.体系中余浊随着静置后Zeta电位绝对值的降低(升高)而减小(增大).  相似文献   
258.
李嘉  王刚  徐敏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3990-3996
以聚丙烯酰胺、甲醛、亚硫酸氢钠、氢氧化钠、巯基乙酸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巯基乙酰化磺甲基聚丙烯酰胺(MASPAM).采用含Cu(Ⅱ)、含浊水样及其混合水样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Cu(Ⅱ)初始浓度、原浊、pH值等条件下MASPAM对Cu(Ⅱ)和浊度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MASPAM对水样中的Cu(Ⅱ)和浊度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于单一体系,Cu(Ⅱ)初始浓度为25mg·L-1、pH值为6.0时,Cu(Ⅱ)的最高去除率为94.7%;原浊为230 NTU、pH值为6.0时,浊度的最高去除率为88.9%.对于含Cu(Ⅱ)、含浊混合体系,Cu(Ⅱ)、浊度的去除效果相比单一体系均明显提高,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8.7%、99.8%,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59.
于荣丽  胡筱敏  李喆 《环境工程》2016,34(2):108-112
河道疏浚会产生大量疏浚底泥,其水分含量很高,不利于处理和二次利用。而将微生物絮凝剂用于河道疏浚底泥快速脱水,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对菌株LMB8进行产絮凝剂优化培养后,将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用于河道疏浚底泥快速脱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底泥泥浆(含水率为93%)体积为100 m L,p H值为9,助凝剂Ca Cl2溶液投加量为5 m L,LMB8菌株发酵液的最适投加量为3 m L时,LMB8菌株产絮凝剂对河道疏浚底泥泥浆的絮凝率最高可达83.1%。LMB8菌株所产絮凝性物质中含有多糖,不含有蛋白质,具有热稳定性。LMB8菌体本身则不具有絮凝性,其有效絮凝性物质是该菌体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胞外分泌物。  相似文献   
260.
A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using the composite flocculant polyaluminum chloride-epichlorohydrin dimethylamine (PAC-EPI-DMA) was employ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n anionic azo dye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2BP dye). The effect of viscosity (ηup), basicity (B = [OH]/[Al]) and organic content (WP) on the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of PAC-EPI-DMA floccula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ηup wa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dy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AC-EPI-DMA. PAC-EPI-DMA with an intermediate ηup (2400 mPa.sec) gave higher decolorization efficiency by adsorption bridging and charge neutralization due to the co-effect of PAC and EPI-DMA polymers. The WP of the composite flocculant was a minor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flocculation. The adsorption bridging of PAC-EPI-DMA with ηup of 300 or 4300 mPa.sec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increase of WP, whereas the charge neutralization of them was weaker with the increase of WP. There was interaction between WP and B on the removal of reactive dye. The composite flocculant with intermediate viscosity and organic content wa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active dyeing wastewater, which could achieve high reactive dye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low organic dos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