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863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311篇
综合类   1743篇
基础理论   559篇
污染及防治   324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62.
太湖地区“禁磷”措施的效果及在富营养化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太湖地区采取“禁磷”措施前后城市生活污水、主要入湖河水和湖体水域中磷浓度与富营养化指数变化的分析 ,证实“禁磷”措施对降低居民生活污水中磷浓度的作用较为明显 ,降幅为 2 4 %左右 ,但对入湖河道和湖体水域中磷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则不明显。表明太湖富营养化的改善 ,除了实施“禁磷”措施外 ,尚需结合流域内其它污染治理措施 ,进行综合治理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3.
乌鲁木齐市硫酸盐化速率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硫酸盐化速率与大气中污染物质浓度和气象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硫酸盐化速率不仅取决于SO2的浓度,还与PM10显著相关,是因为PM10表面为SO2的催化氧化提供了载体。气压和空气相对湿度对硫酸盐化速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空气中的气态H2O具有凝结污染物质的能力,而降水对污染物质的冲刷效应降低了硫酸盐化速率。影响硫酸盐化速率的是空气中气态H2O而非降水。气温通过影响逆温层和风速共同影响着污染物浓度的扩散和稀释,从而决定着硫酸盐化速率的增减。  相似文献   
264.
在分析交通噪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市近十年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措施和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5.
以沈阳2013—2015年臭氧(O_3)监测数据为基础,从地域差异及时间变化上分析了沈阳O_3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城市外围O_3浓度高于城市中心;O_3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夏季O_3浓度最高,冬季最低;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峰值出现在14:00;O_3浓度出现明显"周末效应",周末白天O_3浓度高于工作日O_3浓度,夜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6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了不同溶剂对有机氯农药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在不同溶剂中的GC-MS响应值是有差异的,但保留时间不变,且随着有机氯农药质量浓度的增加,这种溶剂效应对大部分有机氯农药的作用减弱。经分析溶剂的极性对有机氯农药测定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7.
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有效利用监测数据进行了探讨 ,并引申出监测数据的 4种效应 ,即信息效应、价值效应、广告效应和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268.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样品采样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系物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为例,比较了4种不同采样方法导致样品检测结果的差异。其中,方法 1将样品装填至广口瓶内并压实密封,方法2采用非扰动采样器采集10 g样品后转移至加有10 mL甲醇保护剂的Vial瓶中密封,方法 3用非扰动采样器采集10 g样品后直接将其密封于采样器内,方法 4用Encore采样器采样后将其密封于采样器内。结果表明,方法 2采集样品的检出率最高,其余3种方法的差异不明显,方法 2采集样品的检出结果 71%以上都大于其余3种方法。而且,对于挥发性较强的苯与甲苯,以方法 2采集的样品91%以上都大于其余3种方法,最大及平均检出浓度高出2~3个数量级。5种不同土质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细砂,方法2的最高及平均检出浓度均高于其余3种方法 1~3个数量级,差异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可见,对于苯系物及挥发性强于苯系物的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 2效果最优,可指定为VOCs污染场地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269.
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是减缓能源与环境压力并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重型车辆、工程车等领域推广较为缓慢.深圳市自2019年开始推广使用纯电动泥头车,并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环卫、泥头车数量达到8000辆.为深入探究纯电动泥头车替代柴油泥头车所产生的减污降碳协同效益,本研究基于一手调研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并结合GREET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类泥头车在燃料周期、车辆周期和配套设施周期3个周期内的能耗、主要空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纯电动泥头车全生命周期内能耗较柴油泥头车可减少36.2%,主要污染物如NOx、SO2、VOC和PM2.5降幅分别达81.3%、37.8%、29.0%和25.9%;温室气体(GHGs)排放强度减少14.4%,基准情境下2030年和2050年推广纯电动泥头车GHGs累计减排量分别为71.4万t和258.5万t.尽管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但其初始购置和售后维保成本过高是制约其推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降低车辆及电池生产制造成本、提高充换电设施数量及售后维保能力等有望加快泥头车纯电动化.  相似文献   
270.
Abstract: In the United States multispecies habitat conservation plans were meant to be the solution to conflict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lthough now widely applied, questions exist concerning the scientific credibility of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ns. We used ants to assess performance of one of the first regional conservation plans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Orange County Central‐Coastal Natural Community Conservation Plan (NCCP), in meeting its broader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level protection. We collected pitfall data on ants for over 3 years on 172 sites established across a network of conservation lands in coastal southern California. Although recovered native ant diversity for the study area was high, site‐occupancy models indicated the invasive and ecologically disruptive Argentine ant (Linepithema humile) was present at 29% of sites, and sites located within 200 m of urban and agricultural area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invaded. Within invaded sites, native ants were largely displaced, and their median species richness declined by more than 60% compared with uninvaded sites. At the time of planning, 24% of the 15,133‐ha reserve system established by Orange County NCCP fell within 200 m of an urban or agricultural edge. With complete build out of lands surrounding the reserve, the proportion of the reserve system vulnerable to invasion will grow to 44%. Our data indicate that simply protecting designated areas from development is not enough. If habitat conservation plans are to fulfill their conservation promise of ecosystem‐level protection, a more‐integrat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process of habitat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