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52篇
综合类   472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13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Since the living microorganisms in activated sludge continuously change, it is difficult to conduct controlled experiments and achieve reproducible results for evaluating sludge characteristics. Synthetic sludge, as a chemical surrogate to activated sludge, could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ludg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t is desirable to prepare synthetic sludge with simila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o real activated sludge to explore the flocculation and settlement processes i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s. In this work, a high-strength synthetic sludge was prepared with functional polystyrene latex particles as the framework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to modify its surface. The 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spheres and the prepared synthetic sludge were tested. Compared with other three functional polystyrene latex microspheres, the synthetic sludge prepared with EPS-modified polystyrene latex microspheres showed good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trength. They could be used for studyin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sludge.  相似文献   
142.
亚微涡旋的混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测得了Taylor-Couette反应器旋转内筒和固定外筒间的环隙流场图像.所得图像表明环隙间存在亚微尺度的涡旋.同时实验研究了在Taylor-Couette反应器环隙间不同涡旋形态下聚合氯化铝(PAC)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效能.结果表明,在波涡流(WVF)形态范围内混凝效能达到了最大(50%以上),这可归因于涡的闭合特性及其随时间的膨胀和收缩.但在波涡流形态范围以外得到的混凝效能相对较低,可归因于相互连通的非闭合涡特性.  相似文献   
143.
壳聚糖季铵盐絮凝剂处理丁苯橡胶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青  韦俊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2):232-237
以壳聚糖(CTS)为母体,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以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为指标优化合成条件,以HTCC分别与PAC及PAM复配,絮凝处理丁苯橡胶废水.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质量比MCTS: MCTA: MNaOH =1:2: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HTCC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达96.46%;HTCC+PAC复配在pH6.0~8.0对丁苯橡胶废水的絮凝效果较好,出水余浊<2NTU,色度去除率达92.98%,COD去除率达32.0%;HTCC+PAM复配在pH5.0~8.9对丁苯橡胶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余浊<3NTU,COD去除率46.0 %,且投药量小, pH适宜范围宽,优势比较明显.以HTCC与PAC、PAM分别复配处理丁苯橡胶废水可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降低PAC、PAM的投加量,从而减小出水中残余铝和残余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4.
李翠  刘慧 《环境工程》2010,28(4):39-41
采用絮凝的方法,对桐油制备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去杂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絮凝剂及絮凝剂用量、pH值、搅拌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甘油絮凝去除杂质的效果和甘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铝絮凝剂,在絮凝剂用量为0.2%,pH值为6.0,搅拌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20℃的条件下去杂效果最好,甘油回收率为80.45%。  相似文献   
145.
介绍了汽车涂装过程喷漆房典型的循环水处理系统,比较各种不同的油漆凝聚产品特性,总结了油漆凝聚产品的使用特点,也对循环水系统的维护,循环水的监测与管理过程中的细节等进行了阐述。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油漆凝聚产品,其次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正确地使用油漆凝聚产品,特别是要注意根据漆渣和循环水状态进行相应调整,及时完成喷漆房和循环系统的维护和清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水的循环使用,实现喷房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6.
采用聚硅酸铝铁与壳聚糖复合,制备低成本、高絮凝性能的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结果表明:最佳复合条件为pH值1.4~2.0、原料配比(质量比)1:1、最佳温度70~80℃、反应时间16h。并将该絮凝剂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实验,在投加量每500mL为5mL时,其对废水浊度、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4.5%,61.5%和78.7%。  相似文献   
147.
以钒钛磁铁矿为原料,利用盐酸浸出工艺制备铁、钛、钒三元絮凝剂,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后用于处理模拟有机污水,并与聚合氯化铁(PFC)的絮凝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为4 h、浸出温度为80℃、液固质量比为5、盐酸初始质量分数为20%时,浸出效果最佳,钒、铁、钛的浸出率分别为99.98%、97.77%、10.41%;...  相似文献   
148.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N/C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149.
利用化学沉淀法降低焦化废水氨氮浓度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净化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采用向废水中投加MgCl2·6H2O和Na3PO4·12H2O生成磷酸氨镁沉淀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浓度氨氮。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Mg^2+、NH4^+、PO4^3-的摩尔比为1.2:1:0.9,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0 min,沉淀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氨氮质量浓度可由3 100 mg/l降低到56mg/l,去除率达到98%以上,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0.
本研究以藻华水体甲烷释放为对象,利用模拟柱培养实验,探究了沉降除藻和沉积物覆盖复合技术对富营养化甲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除藻结合沉积物覆盖处理可有效改善水环境,实现对甲烷释放的控制,但不同覆盖材料的效果存在差异;活性炭效果要优于土壤和沸石.相比于对照体系水体溶解氧(DO)2. 5 mg·L-1和氧化还原电位(ORP)100 m V,沉积物界面ORP -125 m V,沉降除藻协同活性炭覆盖体系中水体DO和ORP分别升高至3. 1 mg·L-1和174 m V,沉积物界面ORP逆转为168 m V,实验期间甲烷释放量相对于对照组减少90. 2%.研究结果在富营养水体甲烷减排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