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552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pH值和离子强度对胡敏酸与芘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不同pH值和离子强度下胡敏酸与芘的结合常数(Kdoc)的变化,并结合芘的特征参数I1/I3和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对Kdoc数值的影响在不同pH值条件下呈现不同的规律.酸性和碱性条件下,Kdoc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而在中性条件下,Kdoc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92.
污水管网中无机氮类营养盐迁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鹏康  焦丁  任武昂 《环境科学》2015,36(10):3730-3737
以一套长1 200 m的城市污水模拟管网为对象,采用人工配水方式,研究了管网中含氮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了沿程氮类营养盐的迁变转化特性.结果表明,以氯化铵为氮源基质,管网微生物将其同化合成生命所需的物质以进行细胞增殖.游离氨基酸、结合氨基酸、核酸是代谢产生的主要含氮有机化合物,其中氨基酸占溶解性有机氮(DON)的绝大多数.同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尺寸排阻色谱技术对水中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表征结果显示,污水中有机物的特征荧光峰有所增多,主要以类蛋白、类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且荧光强度随管网沿程逐渐增强;水中的小分子营养盐在微生物的同化作用下转化为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993.
荧光猝灭法研究洛克沙胂与腐殖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荧光光谱和荧光猝灭滴定方法,研究腐殖酸(HA)与洛克沙胂(ROX)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HA浓度、pH和温度对ROX与HA之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A中的4个峰(Ex/Em=300 nm/480 nm、370 nm/480 nm、420 nm/500nm、460 nm/520 nm,分别标记为A、B、C、D)与ROX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猝灭作用,猝灭程度依次为C>B>A>D.随着HA浓度增加,ROX与峰A所代表官能团结合常数的常用对数值lg K有略微上升,且远大于O2双分子动态猝灭常数的lg K值,表明ROX能与HA中羧基和羰基等官能团发生静态猝灭作用;在pH值5.00~9.00范围内,ROX-HA体系中峰A的lg K在3.55~3.98 L·mol-1之间波动,且在pH=6.00时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pH改变了ROX形态以及HA分子中酚羟基和羧基的构象所致;在25.0~55.0℃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lg K值降低,lg K值介于2.65~3.89 L·mol-1之间,这进一步表明ROX与HA中的类FA荧光峰所代表的官能团发生静态猝灭.瞬态荧光光谱和线性模型拟合分析表明:ROX与HA中峰A、峰B、峰D所代表的官能团均发生单一静态猝灭作用,而与峰C所代表的官能团同时发生静态猝灭和碰撞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994.
    
Two dendritic fibrous nanosilica (DFNS)‐based hybrid materials (DFNS‐PDI‐NR and DFNS‐MDI‐NR) with superior near‐infrared (NIR) emission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J‐aggregate of neutral red (NR) modified on the surfaces of DFNS, the hybrid materials possess a narrow redshifted emission band at 866 nm compared with the monomeric NR dyes upon excitation in the visible region (575 nm). Significantly, integrating the robust support of DFNS and uniqu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aggregated NR dyes, DFNS‐PDI‐NR and DFNS‐MDI‐NR can serve as a novel type of multifunctional solid‐state chemosensors for the detection of various toxic pollutants including transition‐metal anions (Cr2O72− and MnO4), nitrophenols, and acetone with turn‐off NIR‐fluorescence signals. The quenching phenomena of DFNS‐PDI‐NR and DFNS‐MDI‐NR toward various toxic pollutants are established by nonlinear bend upward Stern–Volmer fitting. Moreover, these materials can be further used as sensitive probe material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2O72− and MnO4 levels in various real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