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9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991篇
安全科学   384篇
废物处理   151篇
环保管理   368篇
综合类   2400篇
基础理论   49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91篇
评价与监测   204篇
社会与环境   271篇
灾害及防治   2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铬(Cr)是电镀类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开展土壤中Cr(III)和Cr(VI)的生物可给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估Cr污染场地风险,克服污染场地过度修复问题十分关键.本研究采集我国栗钙土、红壤、潮土3种典型土壤,通过添加相同浓度污染物的方式制备成Cr(III)或Cr(VI)污染土壤.随后利用5种体外方法(in vitro),对3种土壤经口摄入的Cr生物可给性进行比较与健康风险评估.进而从土壤理化性质、Cr赋存形态、土壤矿物组成方面,对不同土壤在溶解度生物可给性研究联盟(SBRC)方法中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可给性的Cr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能够显著降低风险水平,提高风险控制值,其中,SBRC方法在评估中更具有保守性.3种土壤在相同的Cr(III)和Cr(VI)污染浓度下,栗钙土相较于红壤和潮土在肠期具有更高的生物可给性和健康风险.此外,土壤黏粒、有机质含量及迁移系数能够影响土壤Cr的生物可给性,土壤矿物种类赋存不同也是造成Cr(III)和Cr(VI)在不同土壤中生物可给性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2.
针对沈阳市南运河富营养化、黑臭、水草疯长等现象,确定了以其中的彩塔湖河段为示范区,以其上游青年公园和其下游河段为技术推广区的污染治理范围,制定了以复氧技术、药剂技术和水生植物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方案.经过1年的研究实践,目前南运河水质明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黑臭及水草疯长被有效控制,治理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23.
垃圾焚烧炉飞灰的低温玻璃固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在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飞灰的毒性特征和高温灼烧特性的基础上,试验了几种常用玻璃熔制助溶剂、烟气净化产物中的成分对飞灰的溶融温度和熔融减量的影响,以实现低温玻璃固化。实验发现受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飞灰减量越大;B2O3、硼砂、CaF2对飞灰助溶效果明显,而废玻璃、CaO、CaCl2能使悄灰溶融后形成的玻璃态物质地均匀、少孔。按一定比例同时加入硼砂、CaF2、废玻璃、CaO、CaCl2于飞灰中,混合物的熔融温度降到1000℃以下,大大低于飞灰自身的熔融温度(1200℃)。对该熔融物在空气中淬火形成的玻璃态物质按标准方法浸沥,选择测量了浸出液中铅、汞、镉、砷的浓度,初步发现低温玻璃态物质对重金属铅和镉具有较好的固化效果,而对汞有砷的固化效果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924.
硫酸盐还原菌介导的吸附态砷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砷(As)主要被吸附在铁氧矿物上,吸附态砷从铁氧矿物释放至水体是水中砷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此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加入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vulgaris DP4对吸附态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 h两体系砷释放量均为0μmol·L~(-1).与对照组相比,前84 h DP4促进了吸附态五价砷[As(Ⅴ)]的脱附,在13 h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12.6μmol·L~(-1),占初始总吸附量(16μmol·L~(-1))的79%,是对照组(1.5μmol·L~(-1))的8.4倍.而在84 h之后,DP4体系的砷浓度低于非生物对照组,表明溶解态砷被再次固定.此过程中,砷的释放量与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相关(P=0.001).XRD结果表明,在DP4作用下针铁矿的结晶度降低了50%,且结晶度越低,吸附能力越强,这可能是后期砷被再次固定的原因之一.同时SEM-EDS表明DP4使得针铁矿发生团聚,部分被转化为硫铁矿.As的XANES结果表明固相中没有硫化砷生成,这进一步证明固相中生成的主要是硫铁矿,它对砷的再吸附导致了后期DP4体系中溶解态砷的浓度低于非生物对照组.此外,在固相中检测出了19%的As(Ⅲ),而液相中并未检测出溶解态的As(Ⅲ),据此推测硫酸盐还原菌原位还原了吸附态As(Ⅴ).  相似文献   
925.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4条高海拔河流,即杂谷脑河、抚边河及岷江(高山峡谷河流)与白河(高原河流),对其天然水体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川西高海拔河流DOC变化范围为1.55~5.66 mg·L~(-1),CDOM(以a(355)表征)变化范围为0.96~6.31 m-1,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以lg Fn(355)表征)变化保持在2.08~2.83之间.与高山峡谷区河流比较,高原河流芳香性、疏水性特征常数SUVA254、SUVA260较高,吸光度之比E2/E3、光谱斜率S275~295及光谱斜率之比SR较低,揭示了高原河流CDOM芳香性较强、疏水性组分丰富、分子结构较为复杂;SUVA254、SUVA260分别与SR、S275~295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白河由于高通量陆源腐殖质输入影响了CDOM特征.川西高原4条高海拔河流中SUVA254、SUVA260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芳香性结构普遍存在于河流CDOM疏水组分中.川西高原天然河流水体中CDOM与DOM的浓度之间总体上无直接关联,因为不同天然水体在DOM形成过程中,陆源DOC输入组分和强度及转化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高海拔区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有机碳循环的区域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6.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北京山区遥感影像数据和标准样地调查数据,利用In 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评估分析了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为99. 95 M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 51、3. 16、0. 86、8. 61、76. 81 Mg/hm~2。植被碳密度与土壤碳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碳密度与凋落物碳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林分类型平均碳密度表现为落叶针叶林(153. 99 Mg/hm~2)针阔混交林(132. 45Mg/hm~2)落叶阔叶林(125. 10 Mg/hm~2)常绿针叶林(111. 78 Mg/hm~2)灌木林(72. 26 Mg/hm~2)。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77. 41 Tg,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8. 14、2. 45、0. 67、6. 67、59. 48 Tg。各林分类型总碳储量表现为落叶阔叶林(43. 23 Tg)灌木林(25. 90 Tg)常绿针叶林(6. 21 Tg)针阔混交林(1. 42 Tg)落叶针叶林(0. 65 Tg)。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是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55. 84%和33. 46%。在北京山区各个区县中,怀柔区碳储量最高(15. 37 Tg),平谷区碳储量最低(4. 89 Tg)。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不均,总体表现为北京山区北部区县较高,西部区县偏低,中部和东部最低。  相似文献   
927.
北京市6座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李春萍  李国学  罗一鸣  李彦富 《环境科学》2008,29(10):2729-2735
以接纳北京市城八区生活垃圾的6座填埋场的渗滤液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2006年对6座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性质以及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地下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和模糊评价.除北神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BODs和悬浮物含量2项指标合格外,所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COD、铵态氮和粪大肠菌群指标均超过了GB 16889-1997三级标准.其中铵态氮和粪大肠菌群超标最为严重.应用模糊数学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6座垃圾填埋场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地下水质均不合格,且综合评价结果为很差的占95%以上.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总硬度,其次为大肠菌群.  相似文献   
928.
粉煤灰多孔陶粒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采用电厂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陶粒,分别将其用作水处理中的微生物载体和吸附剂。挂膜结果表明:COD、氨氮这两项指标的出水基本稳定,去除率高。用多孔陶粒作吸附剂处理含铬废水时,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多孔陶粒吸附水中的铬的等温方程基本符合Langmiur等温方程式,在pH值为酸性时对铬的去除率较高。用HCl和NaOH溶液再生多孔陶粒,酸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29.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中重金属迁移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焚烧飞灰处理中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问题。采用高温熔融法处理飞,该工艺具有二恶英去除率高、高效减容、有效固化重金属、熔渣可资源化利用等优点。目前学术界针对重金属在熔融过程中的迁移分布规律,研究了温度、碱度、添加剂、气氛、熔融时间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但关于影响程度的量化及影响机制的阐述,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30.
秦岭火地塘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胜利 《环境科学》2008,29(2):316-321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择2个闭合小流域及2个支沟集水区,对流域出口径流及支沟集水区溪流水pH值及水化学成分进行了8 a的测试,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就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径流pH值在7.1~8.4之间,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总体上水呈弱碱性;NO-3浓度春季和初夏较高,NH 4冬季和初春较高,PO3-4冬季与夏季较高;K 浓度春、秋季较高,Na 浓度则9月最大,8月最小;Ca2 浓度以6月和10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19.4~44.3 mg·L-1,Mg2 则3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2.18~5.25 mg·L-1;Cd浓度随季节的变化以1~4月较高,Pb浓度12、1月较高,但Cd、Pb均以秋季较低,年内变化范围分别为0.019~0.326 5 μg稬-1和0.217~3.886 μh稬-1;Mn浓度5、12月较高,Fe浓度春季较高,Zn则以3、8月较高.林区径流水质属Ⅰ类,相对而言,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以秋季较好,冬、春季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