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2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篇 |
废物处理 | 19篇 |
环保管理 | 45篇 |
综合类 | 403篇 |
基础理论 | 34篇 |
污染及防治 | 153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以养猪场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通过实验研究了供气量、pH、排泥量、原水稀释倍数、水力停留时间(HRT)对SBR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气量为375 L/(min·m3)、pH为8.0,并添加排泥100 mL的操作,可使SBR处理效果明显提高,COD、磷和凯氏氮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6.37%、94.14%、99.38%。逐步降低进水稀释倍数有利于培养出处理高浓度有机养猪废水的活性污泥,可将平均COD、磷和凯氏氮含量高达9 161.24、33.41和1 502.77 mg/L的养猪废水处理至出水的490.11、5.35和17.84 mg/L。降低HRT对SBR去除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82.
金盆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分层型水库周期性厌氧问题,金盆水库利用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技术补充底部水体溶解氧,抑制沉积物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释放.但受水库地形地貌的影响,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曝气系统运行结束后部分较深区域上覆水体溶解氧迅速耗竭,导致污染物的再次释放.为探究铁锰在该条件下的释放规律及扩散强度,选取主库区代表性采样点,对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溶解态铁锰浓度分布进行测定,并计算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态铁锰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地势较低区域底部水体迅速进入厌氧状态,导致大量溶解态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浓度最高达0.42mg·L~(-1);而地势较高区域底部水体短暂进入缺氧状态,之后溶解氧浓度迅速回升,因此底部溶解态锰浓度升高幅度较小,浓度最高为0.17mg·L~(-1).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铁锰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铁锰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异,溶解态锰相较于铁在厌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且不断在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水体中积聚,而溶解态铁的释放不仅受溶解氧的抑制,还受锰氧化物等其他氧化剂的抑制.由扩散通量计算可知,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溶解态锰的扩散通量有降低趋势.由质量平衡计算可知,溶解态锰在厌氧层中的积聚不仅与扩散通量有关,还与沉降通量、厌氧层厚度有关,因此厌氧层中铁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3.
短程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稳定性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处理实际豆制品废水 ,系统研究了温度和曝气时间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反应器内温度只有超过 28℃时 ,利用温度实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才能稳定地运行 ;另外 ,首次发现过度曝气对短程硝化影响较大 ,在过度曝气条件下运行12d ,硝化类型就由NO2--N累积率为 96 %的短程硝化转变为NO2--N累积率为39.3%的全程硝化 .因此 ,为使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稳定、持久地运行必须实现该工艺的实时控制 . 相似文献
284.
采用生物膜与悬浮生长强化处理工艺,提高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后续活性污泥的抗冲击负荷和可生化性.综合了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各自的优越性,提高了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85.
286.
采用MRF模型和DPM模型对新型旋流沉砂池的小试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沉砂池内部流场和砂粒运行轨迹、搅拌桨旋转方向以及搅拌桨运动和进水流速关系对砂粒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桨旋转运动方向不同时,形成的轴向环流流场有较大差异,其中顺时针旋转有助于砂粒的沉降与去除。当搅拌桨静止时,进水流速对砂粒的沉降有一定影响,其中进水流速较小时池体内会累积较多的砂粒;流速较大时砂粒的逃逸率也随之增大。在进水流速一定时,搅拌桨转速的变化对砂粒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转速较小时,形成的涡旋强度不足以将砂粒移向池心;而当转速逐渐增大时,形成的径向流和较强的轴向流将不利于砂粒的沉降与去除。 相似文献
287.
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3种不同增氧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叶轮式曝气机、水下式曝气机、射流式曝气机等3种不同曝气方式的曝气设备进行了黑臭河涌曝气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增氧方式对黑臭河道水体增氧效率不同,水下式曝气机、叶轮式曝气机均可在黑臭河道下游形成一段绿色水而,水车式曝气机下游变绿河段长度为15.7m,叶轮式曝气机下游变绿河段长度为6.3m,射流式曝气机不能形成明显的绿色水而。无论足河道水体增氧效果、CODcr、NH3-N去除效果,还足河道菌-藻生态系统的建口、自净能力的肩动,水下式增氧机均优于其它两种增氧机,而且存在投资少、安装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适应于河道窄、水流缓、截污难度大的城郊中小型黑臭河道的治理。 相似文献
288.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探讨膜曝气生物反应器在不同的曝气压力下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DO的分布对有机物和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曝气压力下,沿曝气膜径向位置DO值逐渐降低呈梯度分布,轴向位置的DO浓度变化随沿程氧分压减小逐渐降低;不同位置的DO分布差异影响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进而影响碳氮的去除效果。COD和NH4+-N去除主要依靠生物膜内的好氧异养菌,去除率随DO的上升而增大,当反应体系中DO浓度在1.71 mg·L-1以上时,两者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4.4%和92.1%;TN的去除率随DO的上升而减小,在低DO的主体料液中,生物膜内侧依然保持高氧低碳环境,在保证硝化反应的同时反硝化作用进行较为充分,去除率可高达76.1%。 相似文献
289.
水稻田烤田期间甲烷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镇江丘陵区水稻生产中的烤田期间不同处理的甲烷排放特点及其与土壤水分、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烤田初期有一个甲烷排放高峰,然后很快下降,烤田后期甲烷排放接近于零;前茬施用稻草,对烤田期间甲烷排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氮肥用量对甲烷排放的影响规律不明显;烤田期间甲烷排放占水稻全生育期排放量的比例,在3.86%~13.92%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290.
天津港东突堤生活污水处理转刷曝气机,更新改造后,两个转刷曝气机在运行中多次出现转刷运行不平稳,震动加大的现象,经检查为尾端轴承损坏造成。我们对曝气转刷尾端轴承损坏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找到了造成转刷尾端轴承频繁损坏的原因,通过认真的研究论证,制定了改造方案,成功的对转刷曝气机的转刷进行了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