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99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Screening potential plant species is a crucial consideration in phytoremediation technology. Our previou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Rhus chinensis Mill. seedlings had potentials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Pb contaminated soil. However, its bioaccumulation and tolerance characteristics remain unclear. Seedling growth, LMWOAs secreted by roots, Pb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forms, and mineral elements in R. chinensis tissues were evaluated under different Pb concentrations (0, 25, 50, 100, 200 and 400?mg/L) in culture solution at 14?days after planting. R. chinensis did not show visual symptoms of Pb toxicity under lower Pb treatments; however, Pb significantly declined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under higher Pb treatments. Higher Pb stress also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in leaves, but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 and K in roots. Pb stress also decreased Mn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A great quantity of Pb was uptake and mostly retained in R. chinensis roots. Nonetheless, R. chinensis can still concentrate 459.3 and 1102.7?mg/kg Pb in leaves and stems, respectively. Most of Pb in R. chinensis tissues was stored in the cell wall with HAc-, HCl-, and NaCl-extractable form. LMWOAs secreted by R. chinensis roots showe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b concentrations in all plant tissues and with P in root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b deposited in the cell wall and integration with phosphate or oxalate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tolerance of R. chinensis under Pb stress in short period.  相似文献   
192.
为探究梯级水库建设对沉积物氮形态分布的影响,通过分级浸取方法得到沉积物的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提取态氮(WAEF-N)、强碱提取态氮(SAEF-N)以及强氧化剂提取态氮(SOEF-N),对比研究了有梯级水库建设的澜沧江和干流无水电站建设的怒江沉积物中氮形态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可转化态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条流域沉积物赋存环境存在差异,进而使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呈现明显的差异,最终导致沉积物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及空间分布也不同,澜沧江沉积物可转化态氮的含量高于怒江,且澜沧江的空间变化也大于怒江,怒江IEF-N、WAEF-N、SAEF-N与SOEF-N含量范围分别为1.56~2.55,16.91~46.42,1.83~10.66,486.61~719.27mg/kg,澜沧江IEF-N、WAEF-N、SAEF-N与SOEF-N含量范围分别为1.55~14.35,20.77~83.08,1.36~92.15,562.61~1404.82mg/kg.两条河流的可转化态氮含量大小排列顺序一致,均为SOEF-N > WAEF-N > SAEF-N > IEF-N,怒江与澜沧江上游自然河段可转化态氮含量及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在澜沧江的梯级水库段上,4种可转化态氮空间分布特征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水库的建设导致了沉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总有机碳、粒度、氧化还原电位对可转化态氮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3.
采用化学分析和发光细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磺胺类药物在作物根-土界面的形态分布及生态毒性.结果表明,磺胺类药物在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水溶态的形式存在,远根区则以有机溶剂可提取态为主要形态.3种形态磺胺类药物对明亮发光细菌的相对发光抑制率均小于30%,表现为低毒性.不同形态磺胺类药物对明亮发光菌表现的生态毒性不同,有机溶剂可提取态对明亮发光细菌的毒性最大,水溶态次之,结合态毒性最小.根际区水溶态的含量及其对明亮发光细菌的相对毒性抑制率大于远根区,而有机溶剂可提取态和结合态的含量及其对明亮发光细菌的相对毒性抑制率则小于远根区.  相似文献   
194.
以桑树杆为原料,制备了原始桑树杆生物炭(M-BC)及磁性氧化铁/桑树杆生物炭(Fe-BC)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3个温度下炭化制备的Fe-BC和M-BC在不同培养时间对土壤浸出液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土壤砷(As)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Fe-BC负载的铁氧化物主要为Fe3 O4,且有磁性,主要官能团有C=O双键、O—H键、C—O键和Fe—O键;Fe-BC-400、Fe-BC-500和Fe-BC-600的pHzpc分别为8.92、8.74和9.19,比表面积分别为447.412、482.697和525.708 m2 ·g-1.②土壤浸出液中ρ(DOC)随着M-BC和Fe-BC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分别降低11.6~315.6 mg ·L-1和78~365.6 mg ·L-1,土壤浸出液中DOC浓度与土壤电导率(EC)值呈负相关;在培养第35 d,添加Fe-BC-600的土壤浸出液中As浓度比对照组土壤浸出液中的降低了55.96%.土壤浸出液中As浓度与DOC浓度相关性不显著.③添加Fe-BC的土壤有效态As占比均低于对照组的,在培养第35 d时,Fe-BC-600可使土壤有效态As占比降低39.21%.④在培养第35 d时,添加M-BC的土壤残渣态As含量减少了17.76%~49.11%,添加Fe-BC-600的土壤残渣态As占比增加了80%.Fe-BC-600最有利于降低土壤溶液DOC浓度,提高残渣态As含量,从而降低土壤As生物有效性.研究可为磁性氧化铁/生物炭在砷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5.
锌对长柔毛委陵菜中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营养液培养并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Zn对Pb在长柔毛委陵菜(Potentilla griffithii var. velutina)的器官及其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外,79%~88%的Pb富集在长柔毛委陵菜的根部,并且植物体内47%~77%和13%~45%的Pb分别分布在细胞壁和可溶组分中.虽然加Zn没有改变Pb在植物亚细胞分布中"细胞壁>可溶组分>细胞核和叶绿体>线粒体"的格局,但Pb和Zn的添加都增加了Pb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减少其在可溶组分的富集,即Pb和Zn的添加增强了细胞壁对Pb的固持作用.长柔毛委陵菜体内的Pb以不同化学形态存在:在对照中82%~89%的Pb以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存在;而在其它处理中以盐酸提取态为最高形态,占总量的28%~60%.同时,Pb和Zn的添加导致植物中Pb的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等活性较强形态的分配比例减少,促进Pb向活性较弱的结合形态转移.因此,根部滞留、细胞壁固持、可溶组分的液泡区隔化和活性较强的结合形态的减少是长柔毛委陵菜耐Pb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6.
白银矿山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白银铜多金属矿山矿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水排入东大沟,对东大沟周围农田和黄河白银段水体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BCR法连续提取过程对东大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和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Cd、Cu、Pb、Zn高度富集。水体中除Pb外,Cd、Cu、Zn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的几倍到几十倍,随着河流流向呈显著降低趋势。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有很大差异,尾矿坝坑底泥和黄河泥沙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主要以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为主,而东大沟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Pb以可还原态为主,Zn以残渣态为主,Cd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可氧化态,Cu以可氧化态为主。沉积物中Cd和Pb地积累指数均大于5,达到极强污染程度,Cu和Zn地积累指数在3~5之间,也不同程度达到强到极强污染。  相似文献   
197.
壳聚糖助凝对三氯化铁絮体形态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氯化铁(FeCl3)为混凝剂、壳聚糖(CTS)为助凝剂进行给水混凝处理,研究了CTS助凝对FeCl3絮体形态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Cl3投加量为29mg/L(以Fe计)、CTS投加量为0.1mg/L条件下,CTS助凝对絮体形态和强度有明显影响,分形维数由单独投加FeCl3时的1.1855增加到CTS助凝后的1.3028,絮体强度因子(SF)由50~60变为60~70,CTS助凝后形成的絮体密实、易沉降,絮体强度大且不易破碎.另外,添加CTS助凝后,TOC、色度、UV254、浊度的去除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8.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煤炭资源消耗量的日益增加,矿区高等级公路网络越来越密集,高等级公路下采煤已成为必然趋势。而近年来由于路下采煤对公路造成破坏的案例频频出现,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针对我国公路下压煤量较大,矿区公路破坏现象严重,采动影响下公路路基路面观测站布设方法研究甚少的现状,根据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自身的特点,分析了地下开采对矿区公路路基路面造成的破坏形式,并根据预计结果,提出了开采影响下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观测站的布设方法,并以某矿区一高等级公路为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提取路基路面上原设计观测点的移动变形值,并将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最大下沉值仅相差200mm,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这为说明和验证上述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依据。此外,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人身财产安全,提出了采动影响下公路路基路面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9.
以硫酸亚铁盐为底物,培养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主要菌种的土著沥滤微生物,采用批式方法对湘江长沙段底泥进行微生物沥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底物投加量与底泥固体浓度比(Sd/Sc)为1.5时已能满足底泥的微生物沥浸要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底泥固体浓度为13%、底物投加量为19.5 g/L、沥浸时间为6 d时,底泥中超标重金属Cd、Zn和Cu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1%、75.3%和61.2%;沥浸后底泥中大部分重金属以残渣态存在,且含量低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其中硫化物有机结合态Cu浸出较Zn、Cd需更低的pH,且Cu以间接机理浸出为主;以Fe2+为底物的沥浸体系中,黄铁矾的重吸附或共沉淀是沥浸实验后期重金属浸出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0.
实施HSE管理必须重视安全文化和HSE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和HSE文化的概念,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征。通过南京输油处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实践,说明充分重视和理解安全文化和HSE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实施HSE管理体系并连续不断地改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