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97篇
综合类   628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31.
上海崇明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覆盖度是用于描述和评价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基于1989、2001、2006年的TM/ETM+遥感数据,以上海市崇明县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出不同时期内崇明县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1年,植被覆盖度负向变化地表约10.17%,正向变化约20.58%,乡镇和湿地区域正向变化的面积大于负向变化,农场区域则相反;2001-2006年,负向变化约29.1%,正向变化约12%,农场和湿地区域正向变化的面积大于负向变化,乡镇区域则相反,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各土地用地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呈现出生态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2.
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植被的生态需水、以及由生态缺水导致的服务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面积定额法,估算出北京市植被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37.4亿m3;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人均生活用水增加、人口增加情景下生态缺水量及其导致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污水、中水回用、植被蓄水与雨水收集是缓解生态缺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33.
ABSTRACT: Multivariate analyses and correlations revealed strong relations between watershed and riparian‐corridor land cover, and reach‐scale habitat versus fish and macro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in 38 warmwater streams in eastern Wisconsin. Watersheds were dominated by agricultural use, and ranged in size from 9 to 71 km2 Watershed land cover was summarized from satellite‐derived data for the area outside a 30‐m buffer. Riparian land cover was interpreted from digital orthophotos within 10‐, 10‐to 20‐, and 20‐to 30‐m buffers. Reach‐scale habitat, fish, and macroinvertebrates were collected in 1998 and biotic indices calculated. Correlations between land cover, habitat, and stream‐quality indicators revealed significant relations at the watershed, riparian‐corridor, and reach scale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fish diversity, intolerant fish and EPT species increased, and Hilsenhoff biotic index (HBI) decreased as percent forest increased. At the riparian‐corridor scale, EPT species decreased and HBI increased as riparian vegetation became more fragmented. For the reach, EPT species decreased with embeddedness. Multivariate analyse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riparian (percent agriculture, grassland, urban and forest, and fragmentation of vegetation), watershed (percent forest) and reach‐scale characteristics (embeddednes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influencing fish (IBI, density, diversity, number, and percent tolerant and insectivorous species) and macroinvertebrate (HBI and EPT)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34.
地球的碳循环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热点,陆地植被是地球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贮存库。本文在分析秦皇岛市陆地植被状况的基础上,对CO_2排放量和吸收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陆地植被吸收CO_2的数量占排放量的79%。结合秦皇岛市的实际,提出有利于大气碳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5.
区域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将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应用于估算VOC天然源排放的研究,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估算方法.根据方法需要,确定了我国部分树木排放异戊二烯和萜烯的标准排放因子,各植被类型排放各种VOC的标准排放因子,以及各植被类型季节平均的叶生物量密度.应用该方法估算了华南地区满足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拟要求的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夏季典型日的VOC天然源排放总量约1.12×104t,VOC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其中地理分布取决于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日变化规律则依赖于太阳辐射和温度的高低.并讨论了VOC天然源排放估算过程中误差的来源  相似文献   
236.
为了厘清改革开放以来忻州市各类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特征,使用忻州全市1980、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LULC)二级分类数据,经过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探讨分析了忻州市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LULC及格局的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忻州市的生态环境变化态势。研究区近40年来以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加为主,其他各类减少,城镇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和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草地、耕地以及湿地上;其中2000—2018年的变化更剧烈,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加剧,但同时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了森林、湿地的保护,开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237.
浅论沙湾县荒漠生态区荒漠植被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湾县是以农业生产力支柱产业的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半干旱荒漠内陆区域,区域内荒漠植物被较脆弱,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农、林、牧业的大发展、如何保护县域内荒漠生态区荒漠植被,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38.
ABSTRACT: Recurrent calls for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urge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populations be incorporated into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efforts. In this paper, we hypothesize that watersheds can be a valuable geography for organizing an inquiry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we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conducting such efforts. The framework is grounded in the emerging field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incorporates demographic theory and data. Demography has been advanced by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1990 Census. Employ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ols, we couple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land cover data with census‐derived housing density data to demonstrate the operation of our framework and its utility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human‐landscape interactions. In our investigation of the Kickapoo Watershed and two sub‐ watersheds,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Wisconsin, we identify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human populations. Our findings offer insight into the interplay between people and biophys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23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论文首先分析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方面:造林与毁林、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开发活动以及水土保持等,概述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关于城市化过程的水文影响研究,一般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改变了水量平衡状况,造成入渗减少,洪峰流量增大,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使得水文效应的表现也不相同;水土保持水文效应的研究一般认为,水土保持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等措施,使得区域/流域下垫面覆盖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造成年径流和洪峰流量减少,而使入渗和枯季径流增加,但因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水土保持产生的水文影响也有所差别;造林与毁林、农业开发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则因研究尺度、区域位置、气象条件、研究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为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0.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吉林两部土地利用/覆被情况,基于TM影像,借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1:10万地形图获得1986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的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矢量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全面揭示研究区1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扩张,湿地、水域萎缩和草地退化已经成为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粮食总产置等12个指标作为LUCC:变化的丰十会经济驱动因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农业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农村用电量,同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