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225篇
综合类   765篇
基础理论   251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206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提出运用物元分析与灰色聚类法相结合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其中对于权重的确定,采用了灰色聚类权的方法,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32.
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滑体植被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安太堡矿南排土场滑体整治模式,通过植被减少滑体侵蚀及水土流失,改善了滑体的生态景观,对滑体安全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3.
以2010~2015年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时间度”和“熵值”法确定时间权重,构建TOWA-GA混合算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模型.结果表明:6a来,30个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值为0.837,整体呈好转趋势,但省域间差异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析发现,省域间总体差异下降了15.91%,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省域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4.
宁夏灌溉回归水开发再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宁夏灌溉回归水指灌溉农业土壤深层渗滤水、农田尾水、渠道渗漏水、退水及少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年排量30~35亿m。对灌溉回归水20种物质含量的评价表明,它属无毒有害型淡水。采取与渠水(来自黄河水)掺灌或轮灌对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也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可大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5.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典型黄土塬区不同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塬区2014-2016年的自然降雨数据及5种植被措施(乔木、灌木、撂荒、人工种草、耕地)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情况的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的黄土坡地水土流失对不同类型侵蚀性降雨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集中于4-10月份,其中引发水土流失的侵蚀性降雨集中于7月、8月。(2)根据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I30及降雨总量可将侵蚀性降雨分为5种类型,其中小雨量、小雨强类型的降雨是当地发生频率最多的侵蚀性降雨类型;降雨强度最大的Ⅴ雨型降雨侵蚀力最大,降雨量最大的Ⅰ雨型降雨侵蚀力次之,而Ⅱ雨型降雨侵蚀力最低;Ⅴ雨型在观测期内产流产沙量最大。(3)5种植被措施在不同降雨类型下均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应,在不同类型降雨下不同植物措施减沙率和减流率变化规律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LevelofcoordinateddevelopmentineconomyandenvironmentZhangQide,WangYuxiu,RenJinsongLiaoningInstituteofEnvironmentProtectionSci...  相似文献   
38.
以业已建成的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ropC-)。CropC-的模拟对象为占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该模型包括2个主要功能模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运移。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氮素的影响,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矿化和化肥氮释放。灵敏度分析表明,在输入参数变化±10%时,CropC-对6个主要输入参数响应的敏感性依次为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土壤全氮含量>施氮量>降水。模型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将降低作物净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39.
生物多样性在路域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从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出发 ,根据公路路域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公路绿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探讨植物多样性在公路植被恢复中的应用。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多种多样的组合体而存在 ,多样性是自然形成 ;利用植物多样性原理可以提高路域植被的恢复水平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0.
鲁西平原微咸水资源的开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平原处于黄泛平原的尾闾地段,常受旱涝盐咸多种危害。本文分析了浅层微咸水的形成、水质及动态特征,对水质、水量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开发利用微咸水的可能性及灌溉效益。农业上开采浅层微咸水,无疑对扩大地下水资源及促进鲁西平原水、土环境的良性循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