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3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1420篇
安全科学   230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741篇
综合类   2818篇
基础理论   61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03篇
评价与监测   176篇
社会与环境   169篇
灾害及防治   7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姚玉璧  杨金虎  岳平  陆登荣 《生态环境》2011,20(11):1585-1593
基于三江源区1959—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了最大潜在蒸散量和地表湿润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959—2008年间,研究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为5.316~13.047 mm.(10a)-1,春夏季增幅较大;最大潜在蒸散量呈增加趋势,年最大潜在蒸散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5.073~10.712 mm.(10a)-1,夏季增幅最大;地表湿润指数变化也呈增加趋势,年地表湿润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0.011~0.026(10a)-1,冬季增幅最大,在15年周期附近,出现了3~5个干湿交替期,1984年之后为偏湿期,在中高频区,1998—2006年有偏干振荡;影响三江源区地表湿润指数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相对湿度和平均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872.
淮南潘北矿塌陷湿地土壤退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带来的地面塌陷是极为重要的新生环境地质问题。以淮南潘北矿塌陷湿地为研究区域,其总氮(TN)含量平均水平为1.04g/kg,总磷(TP)含量平均水平为425mg/kg,在空间分布上均有从非季节性积水区向季节性积水区递减的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间总氮与有机质(SOM)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与pH呈负向相关,与有效磷(AP)呈正向相关;总磷与有效磷表现为极显著相关;AP与有效钾(AK)、SOM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通过应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原理,以TN、TP、AP、AK和SOM等5个土壤肥力指标为基础,对该区域季节性积水区和非积水区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季节性积水区IFI为0.463,非积水区IFI为 0.601,表明塌陷湿地形成后会加剧水域周边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873.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流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加剧,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在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与生态安全理论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874.
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丰富多彩。在震后40天自北至南对地震地表变形现象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考察和分析,对北川、擂鼓、汉旺、蓥华、白鹿、小鱼洞、虹口和映秀等8个断裂出露部位进行了重点剖析。结果表明,不同侧面,不同级次的现象均显示出统一的变形变位图案,但具体而言它们比理论模型、规例要复杂得多。它们具体表现为:沿汶川地震断裂面推挤形成隆起,产生纵向、横向裂隙;推挤前缘冲断塌落,形成逆断型崩积楔;多方向挤压、或引张,显示同一应力作用下变形组合的复杂性。这些均不同程度地丰富了现有的应力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875.
以沉淀-回流方法于磷酸银(Ag3PO4)中掺杂氮化碳(g-C3N4)制备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图(XRD)等手段对合成催化剂的形态特征、晶型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以碘帕醇(IPM)作为目标污染物,通过改变催化剂的使用条件考察了氙灯光照下催化剂对水溶液中含碘类造影剂(ICMs)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且分析了催化氧化过程中可能的污染物降解途径以及转化产物.结果表明,合成后的催化剂结构稳定,相对于使用单一催化剂(Ag3PO4或g-C3N4)条件下,复合催化剂对ICMs的光降解性能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经条件优化后,确定Ag3PO4与g-C3N4的质量比例为0.15∶0.1时降解效果最佳,但不可超过0.2∶0.1,且降解性能与催化剂的投加浓度呈正相关,浓度在0.75 ...  相似文献   
876.
Because of the recent growth in ground-level ozone and increased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VOC emission control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hina. In response, emission caps to control VOC have been stipulated in recent policies, but few of them were constrained by the co-control target of PM2.5 and ozone, and discussed the factor that influence the emission cap formulation. Herein, we proposed a framework for quantification of VOC emission caps constrained by targets for PM2.5 and ozone via a new response surface modeling (RSM) technique, achieving 50% computational cost savings of the quantific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the VOC emission caps constrained by air quality targets varied greatly with the NOx emission reduction level. If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PRD region were not considered, there could be two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VOC emission caps to meet air quality targets (160 µg/m3 for the maximum 8-hr-average 90th-percentile (MDA8-90%) ozone and 25 µg/m3 for the annual average of PM2.5): a moderate VOC emission cap with <20% NOx emission reductions or a notable VOC emission cap with >60% NOx emission reductions. If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target were reduced to 155 µg/m3, deep NOx emission reductions is the only feasible ozone control measure in PRD. Optimization of seasonal VOC emission caps based on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could allow us to gain higher ozone benefits or greater VOC emission reductions. If VOC emissions were further reduced in autumn, MDA8-90% ozone could be lowered by 0.3-1.5 µg/m3, equaling the ozone benefits of 10% VOC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The method for VOC emission cap qua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coordinated control of regional PM2.5 and O3 pollu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877.
针对舰船用金属材料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存在的腐蚀问题,概述了舰船用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合金钢、铜合金、钛合金和铝合金这些典型舰船用金属材料的常用类型和使用场所,阐述了舰船用金属材料所处不同海洋区带内的腐蚀环境特征,以及点蚀、缝隙腐蚀、电偶腐蚀、微生物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等舰船用金属材料常发生的腐蚀类型。综述了目前对舰船用金属材料腐蚀防护采取的措施,重点关注了表面涂镀层和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舰船用金属材料腐蚀防护未来的研究方向,需从加强腐蚀机理研究、建立腐蚀数据库和发展新型表面腐蚀防护技术3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78.
陈姗  许凡  谢三桃  郭天星  彭久赞  雷琦  张玮  王丽卿 《环境科学》2019,40(11):4932-4943
十八联圩是南淝河入巢湖湖口区一处由"退耕还湿"形成的大型人工湿地.为了解其表层沉积物营养盐与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特征,于2018年7月采集湿地内部和外部毗邻水体共72个位点的沉积物样品进行调查,并对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十八联圩湿地内部水体中,表层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平均含量分别为2 108. 87mg·kg~(-1)、1 448. 82 mg·kg~(-1)和86. 2 g·kg~(-1),而在外部水体中,分别为2 305. 81 mg·kg~(-1)、1 268. 46 mg·kg~(-1)和59. 9 g·kg~(-1).重金属Mn、Cr、Cu、Pb、Cd、As和Hg在湿地内、外部水体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2. 58、42. 12、21. 69、18. 05、0. 63、5. 67和0. 059 mg·kg~(-1); 381. 61、36. 85、24. 74、30. 70、2. 49、6. 47和0. 035 mg·kg~(-1).湿地内水体表层沉积物,在营养盐污染评价中,TN整体处于轻度至中度污染水平,TP整体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营养盐整体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在有机污染指数评价中,OM整体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在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r)表明,部分区域的Cd与Hg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而湿地外毗邻水体表层沉积物的营养盐水平同样较高,且重金属污染严重,所有位点均达到强生态风险以上.  相似文献   
879.
京津冀地区城市臭氧污染趋势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分析了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臭氧最大日8h滑动平均(O3-8h)序列,评估污染趋势并探讨原因.KZ滤波分离出的O3-8h短期、季节和长期等3个分量分别占原始序列总方差的32.7%、63.9%和3.4%,各分量之间相互独立;以滤除了中短期过程影响的长期分量进行比较,京津冀地区远高于柏林、巴黎和伦敦等欧洲城市,与美国洛杉矶20世纪90年代初和最近4年状况相当,普遍低于上海和南京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但是,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臭氧污染加剧显著,长期分量升高速率达2.31~7.12 μg·(m3·a)-1,均值为4.97 μg·(m3·a)-1,快于长三角地区.拟合结果提示,臭氧浓度升高受气象条件影响不大(贡献比均值约为9.6%),主要由大气污染排放变化造成(90.4%),将该排放变化拆分为PM2.5下降和臭氧前体物排放变化两项,其贡献比均值分别是27.3%和63.1%,其中北京-廊坊-天津城市带PM2.5下降对臭氧升高贡献较大,分别为50.8%、32.5%和36.7%,衡水则达到48.6%.PM2.5浓度降低已成为北京、衡水等地臭氧升高的最关键因素,这意味着需进一步减少前体物排放,以抵消PM2.5降低导致臭氧增加的反作用.需要指出,该结果尚待实验和模型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880.
环渤海芦苇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及释放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宋佳伟  徐刚  张扬  吕迎春 《环境科学》2020,41(2):728-733
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汇的关键带,是磷的"汇"、"源"和"转化器",在全球磷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对水体磷素的截留能力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湿地磷的吸附容量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容量(Qmax)为693.7~2117.2 mg·kg-1,平均值为1468.6 mg·kg-1,Qmax的大小顺序为七里海湿地 > 北大港湿地 > 南大港湿地 > 辽河三角洲湿地 > 寿光滨海湿地 > 黄河三角洲湿地.环渤海湿地沉积物磷吸附主要受Ca、Mg和TOC含量的影响.环渤海湿地磷吸附饱和度(DPS)和释放风险指数(ERI)分别为0.28%~4.50%和0.53%~10.10%,结果表明除寿光滨海湿地磷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外,其它湿地磷释放风险较低.总之,环渤海地区芦苇湿地沉积物具有较强磷吸附能力,沉积物为水体磷的"汇",沉积物释磷风险较低.建议在环渤海污染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滨海湿地对磷的净化拦截作用,以降低陆源污染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