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23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79篇
综合类   822篇
基础理论   183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93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In this study, the two-stag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system and batch experiment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naerobic diges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 concentration methanol wastewater. The acid resistance of granular sludge and methanogenic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zing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 of the first UASB changed from 4.9 to 5.8 and 5.5 to 6.2 for the second reactor. Apparently, these were not the advisable pH levels that common methanogenic bacteria could accept.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of the system, viz. Methanosarcina barkeri, had some acid resistance and could still degrade methanol at pH 5.0. If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were trained further, their acid resistance would be improved somewhat. Granular sludge of the system could protect the methanogenic bacteria within its body against the impact of the acidic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m degrade methanol at pH 4.5. The performance of granular sludge was attributed to its structure, bacteria speci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um inside the granule.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4, 24(4): 633–636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22.
用生物促生剂修复受污染底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9-53
  相似文献   
23.
针对西北地区一综合炼油厂含硫污水管线的严重腐蚀问题,分析了腐蚀原因,确立了材料筛选方案,通过实验室静态挂片试验绘制了重量损失率变化曲线和现场挂片等试验手段,筛选推荐出了树脂玻璃钢耐蚀材料。工业生产应用结果表明,MFE-2型树脂玻璃钢是适用于该厂含硫污水系统的耐蚀材料,为类似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24.
脉冲等离子法烟气脱硫的放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锅炉烟气进行脉冲等离子法脱硫的扩大实验,得到与模拟烟气实验相近的结果。研究表明,脉冲等离子法对锅炉烟气中的SO2去除率可达95%以上,烟气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ts)、脉冲电源的放电功率(P)和添加NH3等条件,对脱硫效率9η)有较大影响。ts、P越大、η越高。处理烟气量(Q)、能耗(P)与η存在函数关系:η=118.0(P/Q)^0.1111。烟气中加入适量NH3,对脱硫效率有显著提高,以NH3  相似文献   
25.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精密度偏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琼美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223-226
通过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精密度偏性试验及其结果分析,提出本标准方法用光程10mm比色皿比色测定时,由于测定的灵敏度较低,使总磷低浓度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难于达到标准方法要求;建议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时,最好选用30mm比色皿比色测定.  相似文献   
26.
煤炭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一次能源之一,燃煤中的重金属污染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控制煤炭中砷向环境中扩散,减轻环境污染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开展对铁法煤业集团内部高砷煤和低砷煤的动力配煤燃烧试验,分析动力配煤燃烧过程中的砷迁移水平,研究铁法煤业集团内部动力配煤燃烧过程中的砷迁移规律和动力配煤降砷的可行性,并为开展最佳动力配煤操作数据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砷煤燃烧控制砷的排放寻找治理途径,提高煤炭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7.
对TiO2的两种常见同质多像变体金红石和锐钛矿与水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馈系数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水热品化法(575~775℃)和水热氧化法(300~700℃)以及低温水解(22~50℃)获得的实验金红石-水体系分馏系数与增量方法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低温水对法获得的锐钛矿-水体系分馏可能是一种不平衡分馏,其分馏系数的大小决定于锐钛矿的形成机制。同时,低温水解实验还揭示.在低温矿物形成和同质多像转变过程中可能存在氧同位素继承性,这对解释低温环境氧同位素数据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28.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煤炭燃料利用的不洁净使得其能源主导地位受到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越来越大的挑战。寻求合理、高效、洁净的煤炭非燃料利用新途径应当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了煤炭燃料利用存在问题和前景的基础上,强调煤炭非燃料利用应当成为洁净煤技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并指出煤炭非燃料利用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9.
双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工业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台75t/h电站燃煤锅炉上,设计建造了基于双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工艺的脱硫装置,烟气处理量为140000m^3/h,该脱硫装置主要特征是循环灰采用两经分离,内外双重循环方式和石灰浆液采用多层喷浆方式。介绍了该装置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工业化实验结果。实际表明:当Ca/S=1.3,△T=10℃时,脱硫效率达90%;固体颗粒物的循环使脱硫效率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30.
再燃脱硝的动力学模拟和组分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ear算法模拟了再燃脱硝再燃区中化学反应过程,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采用GRI3.0,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作比较,说明该模拟可以用于预测再燃脱硝的基本过程。在模拟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再燃燃料及其中的不同组分如HCN、NH3、H2和CO等对脱硝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