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86篇
安全科学   276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58篇
综合类   674篇
基础理论   8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51.
铜离子对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电能输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分别或同时向阳极室和阴极室添加Cu2+,借助铜在体系中的分布解析,研究了Cu2+对体系内阻及其分布、电能输出、库仑效率等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处理含铜废水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阳极添加10 mg·L-1的Cu2+会增大体系阳极反应的活化内阻及总体表观内阻,降低体系的电能输出和库仑效率,而阴极添加500 mg·L-1的Cu2+可显著降低阴极反应的活化内阻及总体表观内阻,提高体系产电效率.铜在体系中分布的研究表明,阳极室Cu2+不会向阴极室迁移扩散;当阴极添加Cu2+时,大部分被还原沉淀,另一部分因浓度梯度透过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迁移扩散至阳极室(2.8%),影响产电微生物活性及系统的电能输出,仅有少部分Cu2+残留于阴极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952.
面向排放量化的低速区间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排放建模方法从基于行驶周期和平均速度演变为基于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参数,利用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最新的研究需求.近期研究中,针对城市快速路上大于20 km·h-1的速度区间建立了基于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却未对低速区间的VSP分布特征作深入研究.基于北京快速路大量逐秒浮动车数据,研究0~20 km·h-1的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大量逐秒浮动数据的VSP分布与平均速度间关系,发现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具有规律性:各VSP分布的峰值出现在VSP Bin=0处,且随速度的增加单调递减.因此,针对VSP分布的正、负区间以及VSP Bin=0处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排放测算.对比分析油耗/排放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得出,所建立的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排放测算.  相似文献   
953.
重载柴油机采用非SCR和DPF实现国Ⅳ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台电控高压共轨重载柴油机上采用柴油/甲醇二元燃料(DMDF)燃烧方式,后处理采用氧化催化转化器(DOC)紧耦合微粒氧化催化器(POC),对其排放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MDF模式可以同时减少NOx和炭烟排放,且随着甲醇掺烧比例的增加降低效果更加显著;在80%负荷时当甲醇掺烧比例为50%时,NOx和炭烟排放分别减少了25.3%和69.3%;DOC+POC对HC、CO和甲醛排放的催化效率均超过了98%,优于原机水平;经ETC、ESC和ELR检测,柴油机采用DMDF模式结合后处理器DOC+POC可满足国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市环境监测站2012—2013年自动站监测的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监测结果和实验室手工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得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手工监测值和自动监测日均值、手工监测值和自动监测月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且有显著线性关系,分析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结果的偏差产生的原因,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的比对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偏高,自动监测的结果作为定性参考值,定量必须采用实验室标准方法监测。  相似文献   
95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城市燃油动力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燃油动力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也迅猛增加,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恶化。对沈阳市在一定环境质量标准下的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估算出沈阳市可承载的燃油动力机动车数量,为沈阳市控制燃油动力机动车保有量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研究,建立城市发展、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6.
回顾了自助加油的发展历程,对美国的自助加油安全法规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我国自助加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57.
2012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坝址施工区的9条泥石流沟暴发了泥石流灾害。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规范中的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对9条泥石流沟进行了泥石流易发程度判别,进一步采用了模拟计算和现场调查2种方法对9条泥石流沟危险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分析结果得出:a)除延吉沟和凉水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外,其余泥石流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均为中等易发,其中以大寨沟为最易发,矮子沟次之;b)单沟泥石流危险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大寨沟矮子沟大石垴沟白鹤滩沟延吉沟凉水沟牛路沟海子沟蔡家坪沟;c)单沟泥石流危险区面积为1.6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0.7%。最后,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泥石流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958.
加油站地下储罐系统渗漏污染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油站地下储罐系统渗漏污染已成为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以国内研究现状为基础,参照国外加油站地下储罐渗漏污染监测的相关规范,以污染物危害性为主要筛选原则,综合参考渗漏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能力及与现有标准之间的衔接程度,初步筛选TPH、VOC、SVOC、BTEX、PAHs和MTBE为加油站渗漏污染的特征污染物。结合成本效益,拟定TPH、BTEX和PAHs为加油站地下储罐系统渗漏污染监测的首选特征污染物指标,建议在加油站地下储罐系统渗漏污染监测过程中,重视该类污染物定期跟踪监测;VOC与SVOS作为可选测定指标;在饮用水源地周边加油站渗漏污染监测过程中应选取MTBE为选测指标。  相似文献   
959.
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手段,既能降解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又可同时输出电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沉积物的来源和特性对于SMFC的产电及污染物降解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环境的6种沉积物(VS质量分数为3.1%~12.6%)构建SMFC反应器,研究不同沉积物构建的SMFC的产电性能、有机物去除率以及SMFC液相p H值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外加有机碳源的条件下,只有当沉积物的VS含量较高(12.6%)时,SMFC才可实现稳定产电,最大功率密度为39.6 m W·m-2.而当沉积物的VS含量较低(12%)时,SMFC不能实现自发产电.向6种沉积物中投加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可明显促进产电.在有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具有较高含盐量的沉积物构建的SMFC产电性能较好,其最大功率密度可达到142.3 m W·m-2.试验还发现,以土壤与厌氧污泥为混合底物的SMFC系统的产电功率密度明显低于纯土壤SMFC系统,显示了厌氧污泥对SMFC产电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0.
Currently,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not set up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with a viewof recovering energy fromwaste or reducing greenhouse gasemissions.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studie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introducing three energy recovery processes either as a single or combination approach, refuse derived fuel production, incineration and waste power generation, and methane gas recovery from landfill and power generation in Ulaanbaatar, Mongolia, as a case study. We concluded that incineration process is the most suitable as first introduction of energy recovery. To operate it efficiently, 3Rs strategies need to be promoted. And then, RDF production which is made of waste papers and plastics in high level of sorting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second step of energy recovery. However, safety control and marketability of RDF will be required at that mo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