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424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61.
青海省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旅游资源独特,资源的垄断性高,但旅游业起步晚且发展水平较低,在国际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小。作者运用1990年~1997年旅游统计资料,研究了青海省国内、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数量和地域构成现状,并针对其客源市场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662.
中国城市污泥中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宁  刘清伟  职音  程柳  麻冰涓  毛宇翔 《环境科学》2018,39(5):2296-2305
为全面了解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汞的赋存状况,从全国4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采集315个污泥样品,使用DMA-80直接测汞仪测定了样品中汞的含量.结果表明,全国城市污泥样品中的汞含量范围为0.45~15.42 mg·kg~(-1),汞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平均值为(2.19±3.16)mg·kg~(-1).所有污泥样品中的汞含量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5-2009)规定的污泥填埋标准;97.8%的城市污泥汞含量均满足土地改良用泥质标准(中性、碱性土壤);86.7%的城市污泥汞含量满足土地改良用泥质标准(酸性土壤).不同城市的污泥样品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105%),同一个污水处理厂污泥汞含量也不稳定(7d变异系数0.6%~53.6%).污泥中汞含量中位数呈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的空间分布趋势.以相应城市的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于城市污泥中的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汞重度污染以上的省份比例达到60%以上.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现,全国城市污泥中汞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出现于2000~2009年.研究结果为城市污水和污泥汞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63.
广州市能源供需结构问题及趋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广州市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与供给的紧张局面,分析了广州市能源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部门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对广州市2005~2010年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得出了2010年能源总需求的预测值为4 534.7×104t标准煤,能源供需差额为4 500×104t标准煤.根据实证分析,结合全国和广东省能源供应和消费的大环境,认为广州市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该包括以下要点:①立足于国家的整体能源发展规划即依靠“西电东送”、三峡的并网水电、核电和新能源;②停止建立或扩充目前污染较重、能耗物耗较高且布局在广州夏季上风方向上的黄埔火力发电厂;③不应该完全依靠广东的贫困山区的煤炭和小水电但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664.
酸雨污染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泰山山顶(海拔1534 m)降水资料,探究了1992—?2020年泰山酸雨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泰山降水年均pH值经历了波动上升(1992—?1998年)—?下降(1999—?2008年)—?上升(2009—?2017年)—?平稳(2018—?2020年)四个阶段,酸雨问题最严重的阶段发生于2007年和2008年。SO2、NOx排放量与泰山降水年均pH值之间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酸性气体排放是导致酸雨问题的重要原因。受土壤源气溶胶的中和作用和低层大气云下冲刷过程的影响,泰安市(地面站点)相对泰山山顶降水酸度降低、酸雨频率减小。泰山酸雨由“硫酸型”、“硫酸-硝酸型”已转变为“硝酸型”,进一步削减NOx排放量是降低酸雨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65.
为分析粉尘灾害领域基金资助情况,利用基金委电子查询系统提供的数据,从资助项数、资助金额和依托单位等方面研究了1986—2016年该领域资助情况。结果表明:年资助项数和年项均资助金额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在依托单位中,来自985/211院校、普通院校、中科院系统和其他研究机构的比例为36∶29∶3∶5,获准立项5项及以上单位有7家;项目申请有逐渐集中于安全科学与工程(E0410)的趋势;粉尘燃爆机理、规律、特征,粉尘运移与沉降、电除尘、袋式除尘(含过滤)和水雾除尘等是以往研究热点内容。资助项目类别以面上项目为主,资助项目所属地区以北京、辽宁、江苏和山东为主。  相似文献   
666.
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的4个气象站点(巴东、绿葱坡、恩施、来凤)以及周边的3个站点(万州、奉节、五峰)近54 a逐年的降水量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小波周期分析法(Wavelet Analysis)和Mann Kendall突变分析法分别对研究区的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周期变化、突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恩施地区近54 a降水量呈现出波动式的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尤为明显。从时间变化来看,70年代和90年代的降水量的下降量要比其它年代降水增加量要大;四季变化中除了冬季降水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3个季节降水量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降水量最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绿葱坡地区,最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巴东和西北部利川的部分区域,形成了“一高两低”且有东北部向西部逐渐减少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667.
利用长江上、下游代表水文站宜昌、大通站1951~2008年逐月月均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非参数Mann Kendall检验、滑动t 检验等方法,对两站9月至翌年4月(三峡蓄水期及枯季)各月多年来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探讨,分析了流量发生突变的时间,并对各月两站流量间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宜昌、大通各月流量多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年来,两站9~10月流量减少,1~3月流量显著增加,流量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降雨量的变化有关;宜昌、大通站两站流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9~10月份两站流量间关系较好,其余月份宜昌、大通两站流量的比值与大通流量间关系较好,所得关系式可初步用于流量预测  相似文献   
668.
基于DEA的中国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EA和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方法研究分析2000~2008年我国省域和区域层面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为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各项平均效率水平一般,超过80%的省份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状态;(2)农地非农化效率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3)农地非农化平均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而生产效率的明显改善得益于技术进步;(4)东部和东北地区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上升显著。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要素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现象,效率提升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规模集聚能力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存在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虽然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地化效率变化提升明显,但能否成为农地非农化指标增加的依据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69.
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CO<,2>排放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能源节约是驱动我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国内最终需求、出口成长以及出口结构变动均推动CO<,2>排放上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以及能源替代表现出了对CO<,2>排放的抑制影响等.同时,在我国经济"三步走"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能源节约设计了CO<,2>排放的3类情景,给出了未来CO<,2>排放的态势预测,提出了加强需求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高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保增长与CO<,2>减排并行不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0.
选取长江三角洲146个观测站1961~2013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霾日季节性的年际、年代际长期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霾多发时段随年际增长逐渐由冬季蔓延至春季,秋季和夏季。长三角平均霾日的季节变率从60~70年代的72.5%~78.5%,80年代跌至61.2%,到90年代跌至55.3%,而在本世纪的13 a低达52.3%,体现了长三角霾日变化季节性的年代际特征,即近53 a季节差异在不断减小,霾趋于常年化发生。霾日季节性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还表明:近53 a长三角霾日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年以前的2个年代增长缓慢,并维持低霾日水平,尽管1980年以后仍然增长缓慢,但维持多霾日的较高水平。霾日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南京-镇江一带、上海西南部地区、湖州-杭州-绍兴-金华一带、宁波西北部地区,高值中心依次为金华西北部兰溪市的70.2 d,江苏南京市的 40.0 d,上海金山的38.0 d以及宁波余姚市的35.5 d。长三角中部的霾日年增长率整体低于南部和北部地区,江苏中部及南部、浙江南部及东部沿海、安徽东南部地区是霾日年际增长高值区。长三角霾日年际变化趋势以夏季增长率最高,其次是秋季、春季,冬季霾日年际变化趋势普遍增长率最低,近53 a来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霾日季节性差异变小的季节性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