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1062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50篇
综合类   804篇
基础理论   259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91篇
灾害及防治   1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构建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等级划分综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沪蓉西扁担垭隧道某塌方段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并得出了修正后的扁担垭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系,其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各个试验项目对产品的可靠性影响的综合评价问题,应用D-S证据理论对其试验效果进行评价。介绍了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及D-S证据融合准则,并针对RET给出应用D-S证据理论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RET对产品可靠性影响的各个可能性结果构造识别框架;其次,将RET中的每个试验项目视为一个证据,建立相应的证据体;最后,使用D-S证据融合规则对各个证据进行融合。结果表明,针对RET采用D-S证据理论进行评价有助于将多个证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降低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模糊聚类的地质灾害损失程度评价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对不同时间段分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损失程度评价的必要性,同时认为损失程度的等级划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用模糊数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解决该问题符合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地质灾害损失程度评价模型,选取最优的距离计算方法,用MATLAB语言编程模拟该数学化的描述,并检验模型的精准度,最后得出聚类结果,绘制了动态聚类图。分类结果显示,近9年全国地质灾害损失程度等级划分为严重、较严重和一般严重三个等级时,各聚类节点差异性满足常规分类要求,表明所构建模型用于地质灾害损失程度评价符合实际情况,模型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模糊物元法综合评价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城市环境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可有效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应用该模型对福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的评价结果相比较,二者基本吻合,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95.
An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was used for classifying water quality status of river. It applied several physical and inorganic chemical indicators including dissolved oxyge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ammonia-nitrogen. A data set (nine weeks, total 845 observations) was collected from 100 monitoring stations in all major river basins in China and used for training and validating the model. Up to 89.59% of the data could be correctly classified using this model. Such performance was more competitive when compared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t is applicable in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quality status.  相似文献   
996.
Nanometer zinc oxide (ZnO) powders were used as a catalyst to enhance the ozonati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dichloroacetic acid (DCAA)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 ects of key factors such as catalyst dosage, ozone dosage, solution pH and tert-butyl alcohol (t-BuOH) on the degradation e ciency of DCA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as adopt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generating hydroxyl radical (.OH) on the ZnO surfa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sorption and ozonation processes were not e ective for DCAA removal, and the addition of ZnO catalyst improved the degradation e ciency of DCAA during ozonation, which caused an increase of 22.8% for DCAA decomposition compared to the case of ozonation alone after 25 min.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DCAA decomposition was enhanced by increasing catalyst dosage from 100 to 500 mg/L and ozone dosage from 0.83 to 3.2 mg/L. The catalytic ozonation process i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e ozonation process alone at pH 3.93, 6.88, and 10. With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BuOH from 10 to 200 mg/L, the degradation of DCAA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 the process of catalytic ozonation, indicating that ZnO catalytic ozonation followed .OH rea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FT analysis, it is deduced that the generation of .OH on the ZnO surface is ascribed to the adsorption of molecule ozone follow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adsorbed ozone with active sites of the catalyst surface.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ZnO may be an e ective catalyst for DCAA removal,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OH derived from th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ozone.  相似文献   
997.
用C-均值聚类方式对毒物负荷冲击下的UASB反应器所有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由反应器稳定运行状态时的性能参数值分别确定了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运行状态的隶属函数.结果表明,估计反应器运行状态的最佳因素集为{VFA、ALK、VGP、CH4},VFA、ALK、VGP和CH4的最佳权重分别为0.40、0.20、0.10和0.30;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有效的估计毒物负荷冲击下厌氧反应器运行状态,并能判定反应器在各个时刻处于不同运行状态的隶属度.  相似文献   
99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人-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从地学角度对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的优势利用与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999.
文章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评价堆肥厂的运行管理状况,既克服了单、少指标评价的片面性,反映了堆肥厂运行状况评价的多因素、多变量和多层次的特点,又体现了堆肥厂运行状况评价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000.
电力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国电力工业环境污染问题,在简要介绍其污染的现状和严重性及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电力工业环境污染与治理两个方面的博弈模型,旨在通过该模型分析电力工业环境污染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博弈模型决策问题的分析,并结合经济学原理,得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供给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防治电力工业环境污染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以期为加强电力工业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