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99篇
  免费   1778篇
  国内免费   3634篇
安全科学   3824篇
废物处理   782篇
环保管理   3228篇
综合类   12105篇
基础理论   1801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617篇
评价与监测   1255篇
社会与环境   1177篇
灾害及防治   912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599篇
  2021年   809篇
  2020年   837篇
  2019年   659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793篇
  2016年   894篇
  2015年   989篇
  2014年   1069篇
  2013年   1383篇
  2012年   1552篇
  2011年   1626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1257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1448篇
  2006年   1439篇
  2005年   1211篇
  2004年   1048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873篇
  2001年   748篇
  2000年   693篇
  1999年   622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377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4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西大海湖沉积物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木春  肖海丰  臧淑英 《环境科学》2015,36(7):2472-2479
通过对西大海湖心柱状沉积岩芯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磷形态和粒度指标的测试和分析,探讨其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营养盐中OM、TN和TP的含量分别为0.633%~2.756%、0.150%~0.429%和648.00~1 480.67 mg·kg-1.Ca-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含量66.04%.1843~1970年间,Ca-P、IP、OM含量变化较小,Fe/Al-P、OP、TP、TN含量波动较大;1970~1996年间,Ca-P、IP、TP含量变化均呈减小趋势,Fe/Al-P、OP、OM含量不同程度上先减少后增加,TN波动较大;1996~2009年营养元素含量相对波动较大,Fe/Al-P、OP和OM的平均含量是3个阶段中最高的.西大海湖沉积岩芯营养元素污染来源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的流失为主.沉积物中C/N比值显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沉积物粒度组成以黏土和细粉砂为主.相关性研究表明,Ca-P、IP与TP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Ca-P对IP、TP的增长贡献大.  相似文献   
962.
张千湖  高兵  黄葳  颜晓妹  崔胜辉 《环境科学》2017,38(9):3610-3619
在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活性氮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为研究省级尺度活性氮排放规律,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00、2005及2010年福建省人为源活性氮排放清单,分析各地市3个年份活性氮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特征.结果表明,3个年份福建省活性氮排放总量分别为538.4、587.0和619.97 Gg,呈整体增加趋势.在9个地级市中,增速最快的为莆田市,而漳州市排放量有所下降.排放量最大的为漳州和泉州,排放量最小的为宁德与厦门.从排放来源看,90%以上的排放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禽养殖系统.能源活动贡献较小,但其排放增长最为显著.2010年,各地市单位面积活性氮排放强度呈"东南沿海高西北内陆低"的格局,最高为厦门市,最低为三明市;GDP和人口排放强度则呈"东南沿海低西北内陆高"的格局,最高为南平市,最低为厦门市.在分析各地市活性氮排放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地区活性氮减排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及下辖各地市活性氮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3.
传统北京烤鸭烤制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徐敏  何万清  聂磊  韩力慧  潘涛  石爱军 《环境科学》2017,38(8):3139-3145
烤鸭是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过程采用果木炭火烤制方式,与其它食物烹饪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内还未对这类餐饮源的排放特征进行过系统研究,为掌握这类餐饮源排放特征,从而为污染控制提供技术依据,选取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烤鸭店,研究了其烤鸭烤制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传统烤鸭烤制过程中排放的油烟、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醛酮类化合物的基准排放浓度分别为(0.74±0.45)、(15.32±7.93)、(7.60±3.41)和(1.22±0.59)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要远高于油烟排放浓度,VOCs组分构成相对复杂,既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等VOCs也包括醛酮类、醇类、酯类等含氧VOCs和卤代烃,其中3-甲基呋喃、乙醇和乙酸甲酯的浓度最高;醛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组分有乙醛、甲醛和丙烯醛等,其中C1~C3物质占72.27%.  相似文献   
96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e particles emitted after desulfurization and gypsum crystal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varying with the operation parameters and compositions of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ne particles generated during th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ryst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by comparison of their morphology and elements. With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fine crystal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les after desulfurization was increased and their particle sizes were smaller, indicating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gypsum crystallization was beneficial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fine particle emission. The lower pH value and an optimal temperature of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were beneficial to restrain the generation of fine crystal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In addition,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Fe3 + ions and the F ion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slurry both promoted the generation of fine crystals with corresponding change of the morphology and the effect of the Fe3 + ions was more obviou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sulfurization synergist additive, it was beneficial for the inhibition of fine crystals while the thinner crystals were generated.  相似文献   
965.
为研究北京市道路降尘在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及来源,选取北京市4条典型道路得到64个采样点的道路尘样品,采集的道路尘样品经过预处理得到75 μm以下的颗粒物,经过再悬浮及实验室分析得到PM2.5的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不同采样高度及不同道路类型的颗粒物粒径大体分布规律一致,颗粒物质量频率存在三个峰值,分别为0.75 μm(微粒径)、2.50 μm(小粒径)、4.50 μm(大粒径);各季节的降尘颗粒物的化学组分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元素,主要元素(含量>1%)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元素富集因子法得到污染元素为Cr、Cd、Sn、Cu、Zn、Pb、As,双重元素为Bi、Ti、Ni、W、Mg、Ca、TI、Mo、V、Fe、Zr、Ba,其余16种为非富集元素;颗粒物中离子质量分数在夏季最大为9.31%,春季、秋季、冬季的离子质量分数相差不大,其中Ca2+、NO3-、Cl-、SO42-占总离子质量的80%左右;碳素中w(OC)和w(EC)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OC/EC[w(OC)/w(EC)]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不同季节w(OC)和w(EC)的相关性大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PM2.5中化学组分来源分析表明,污染元素受机动车和建筑尘影响较大,与机动车尾气相比,机动车磨损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视;燃煤影响一直存在,但供暖期污染有所改善.机动车尾气、建筑尘及土壤尘对离子均有贡献,在夏季土壤尘、建筑尘、二次反应的综合影响较大,春季土壤尘影响更为突出.碳在夏秋季节受汽车尾气和建筑尘的影响较大,夏季二次反应影响不大;冬季除气象因素外,燃煤和生物质燃烧也不可忽视;春季土壤尘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66.
高含氮印染废水强化脱氮处理组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UASB-A/LO/O(缺氧/低氧/好氧)组合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将该工艺应用到规模为6 000 t/d的实际工程中,考察其对高含氮印染废水处理效果,同时采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对A/LO/O工艺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在前处理废水进水流量为100 m3/h,染色废水进水流量为150 m3/h,同时A/LO/O工艺污泥回流比为50%左右情况下,CODCr、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6%、95.5%和73.5%;染色和前处理废水在改良UASB内均实现了高效厌氧氨化,染色废水厌氧出水中ρ(NH3-N)/ρ(TN)保持在80%以上,前处理废水厌氧出水保持在85%以上;调节UASB运行参数可对VFAs(挥发性脂肪酸)进行有效调控,从而为后段反硝化工艺提供高品质碳源,实现高效脱氮;A/LO/O系统对CODCr、NH3-N、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脱氮性能主要靠变性菌门(Proteobateria)发挥作用,该系统中低氧池的微生物种类最为丰富且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对污染物去除贡献最大,当低氧池△ρ(CODCr)/△ρ(TN)在18.6左右时,TN去除率最高,达到82%.研究显示,该组合工艺对工程中高含氮印染废水的脱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7.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lubricant sulfur contents on the morphology, nanostructu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diesel exhaust particle on a light-duty diesel engine. Three kinds of lubricant (LS-oil, MS-oil and HS-oil, all of which have different sulfur contents: 0.182%, 0.583% and 1.06%, respectively)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ies and nanostructures of exhaust particles were analyzed using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ize distributions of primary particle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advanced image-processing software.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exhaust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Results show that as lubricant sulfur contents increase, the macroscopic structure of diesel exhaust particles turn from chain-like to a more complex agglomerate. The inner cores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belonging to these primary particles change little; the shell thickness decreases, and the spacing of carbon layer gradually descends, and amorphous materials that attached onto outer carbon layer of primary particles increase. Size distributions of primary particles present a unimodal and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higher sulfur contents lead to larger size primary particles. The sulfur content in lubricants directly affect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the particles. The content of C (carbon) decreases as sulfur increases in the lubricants, while the contents of O (oxygen), S (sulfur) and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S, Si (silicon), Fe (ferrum), P (phosphorus), Ca (calcium), Zn (zinc), Mg (magnesium), Cl (chlorine) and Ni (nickel)) all increase in particles.  相似文献   
968.
文章利用基于微波遥感的土壤水分产品评价辽宁省近40年(1979~2015)来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表土壤水分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采用了一种具有时-频多分辨功能的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来更好地研究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发现辽宁省年平均土壤水分随着时间具有波动降低趋势,并伴随有10年和20年左右的两个主要周期;从季节上看,四个季节的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十分剧烈,春夏两季土壤水分呈现出增加趋势,秋冬两季的土壤水分呈现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69.
以济南东部老工业区一家大型钢铁企业为例,通过前期调研和排放系数核算出颗粒物(TSP)排放总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厂区周边不同距离颗粒物(TSP)的落地浓度。将该落地浓度与厂区周边颗粒物(TSP)的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充分印证了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随着气流经过该厂区,对比上下风向监测点位颗粒物(TSP)浓度迅速升高(增大1.04倍),下风向颗粒物(TSP)浓度超出二级标准1.32倍;颗粒物(TSP)的落地浓度在厂区不同距离上的浓度变化明显,从0.1到10 km其落地浓度稀释了约3 500倍,距离>4 km时,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TSP)对周围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70.
港口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极大地影响着周边的空气质量,以2013年3月28日香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发生的罢工事件为契机来探究港口运作短暂的瘫痪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首先,进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本次罢工事件的污染物主要为NO_2、NO_x、SO_2以及O_3。其次,基于罢工前、罢工期间以及罢工后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变化,进行横向对比发现罢工期间的污染物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再次,利用纵向对比排除四季带来的影响探究不同年份同一阶段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评估罢工期间的空气质量。最后,以NO_2为例建立预测模型对罢工期间的NO_2浓度进行预测,根据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来说明罢工影响了NO_2的预测趋势。这项研究主要强调港口空气质量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实施政策的有效性,为政府提供了决策支持,同时也要注重污染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