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island biogeography theory to prediction of species extinctions resulting from habitat loss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transformed landscape matrix is completely inhospitable to the taxa considered, despite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nontrivial influence of matrix on populations within habitat remnants. The island biogeography paradigm therefore needs refining to account for specific responses of taxa to the area of habitat “islands” and to the quality of the surrounding matrix. We incorporated matrix effects into island theory by partitioning the slope (z value) of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 into two components: γ, a constant, and σ, a measure of taxon‐specific responses to each component of a heterogeneous matrix. We used our matrix‐calibrated model to predict extinction and endangerment of bird species resulting from land‐use change in 20 biodiversity hotspots and compared these predictions with observed numbers of extinct and threatened bird species. We repeated this analysis with the conventional species–area model and the countryside species–area model,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z values of 0.35 (island) or 0.22 (continental). We evaluated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support for each of the five candidate models with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The matrix‐calibrated model had the highest AIC weight (wi = 89.21%), which means the weight of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is model was the optimal model given the set of candidate models and the data. In addition to being a valuable heuristic tool for assessing extinction risk, our matrix‐calibrated model also allow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benefits (and trade‐offs) of land‐management options in human‐dominated landscapes. Given that processes of secondary regeneration have become more widespread across tropical regions and are predicted to increase, our matrix‐calibrated model will be increasingly appropriate for practical conservation in tropical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02.
硅酸盐工业灰渣的基本化学成人是CaO、SiO2,Al2O3等,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 西方对工业灰渣CaO-SiO2-Al2O3三元系高钙相平衡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数学处理。  相似文献   
103.
胜利油田位于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潜水位高,水的矿化度大。生态环境恶劣,对植物尤其对木本植物的生长不利,整个地区生长的多是抗盐碱能力强的草本植物。针对油田的特殊环境条件,综合有关资料,介绍了以沙枣为代表的植物特性,特别强调了其抗盐碱、降低土壤矿化度和潜水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引起植被变化的特性。指出黄河三角洲也有些土质较好的、适于作物和木本植物生长的地区,改良盐碱地可以以这些地区为基点,放射性地向外逐步试验沙枣的种植,以探索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努力做到边发展经济,边改善环境,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  相似文献   
104.
简单静力系统安全性的平衡裕度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力体系的平衡问题在经典物理学中已有深入的讨论,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提出了静力体系平衡域和平衡裕度的新概念,用以表述处于稳定静力平衡体系各不同状态点平衡性质之间的差别.文中以日常生活中两个简单而典型的静力平衡实例形象地说明了平衡域和平衡裕度的本质内涵,并说明了利用这两个概念对静力体系平衡性质和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相平衡分配法在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滇池8个采样点沉积物固相和间隙水中的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用实测方法计算Cu、Zn、Pb、Cr、Cd、Hg、As等7种金属在滇池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Kp,利用相平衡分配法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确定了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重点探讨了沉积物中的细颗粒物质(<63μm)、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有机碳(TOC)等主要金属结合相对基准的校正方法.通过对118个样点沉积物中各金属的含量与确定的滇池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存在较为严重的As、Cu、Zn、Cr污染,Pb、Cd污染有扩大的趋势.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水质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滇池沉积物会成为内在的金属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6.
肖玮  田伟平 《灾害学》2021,(1):37-41,59
公路沿线弃渣场的失稳破坏,不仅容易造成其下方道路和河流的堵塞,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快速、准确和批量地评价公路沿线弃渣场危险性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公路沿线弃渣场进行遥感图像识别、无人机拍摄、现场调查及试验,确定了6个弃渣场危险性影响因子,运用物质点法对实体弃渣场进行了多因素多水平的数值模拟,得出各因子对弃...  相似文献   
107.
厌氧消化体系的酸碱性及其缓冲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厌氧消化体系的酸碱性及其缓冲能力是影响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因素。为研究体系的pH值和缓冲能力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依据溶液电中性理论,在充分分析厌氧消化体系内影响酸碱性的诸多因素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消化液的电荷平衡方程,以此表明体系内的多相化学平衡。通过对方程确定的pH值随有机酸浓度变化曲线的讨论,指出有机酸浓度对消化液pH值的影响受体系中氨、磷酸、钙、其它离子含量及气相二氧化碳分压的制约,曲线拐点处的有机酸含量反映体系的最大缓冲能力,该值可由近似公式求得,并提出对消化液的pH值及体系的缓冲能力实施控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污泥焚烧中Cd形态转化的热力学平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结合典型污泥成分和焚烧条件预测了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Cd的转化和迁移规律。模拟计算中考虑了主量矿物质与Cl、S对Cd的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焚烧过程中,在低温的条件下Cd主要以固体碳酸盐形式存在,随着温度升高,碳酸盐分解为固态CdO,随后有气态Cd(OH)2、Cd和CdO生成,并且在较高温度主要以气态Cd存在。焚烧体系中,矿物质SiO2对Cd的形态转化影响大于其他矿物质,SiO2能与Cd结合生成稳定的CdSiO3,从而可有效抑制含Cd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焚烧体系中Cl较易与Cd结合形成CdCl2而导致Cd的挥发,Cl含量的增加促进了Cd在焚烧体系中的挥发。在低温阶段,Cd易与S结合形成固态硫酸盐,抑制了金属的挥发;在高温阶段,金属的形态转化基本不受S的影响,但是可以影响气态金属Cd的生成温度。根据污泥在不同焚烧温度、Cl含量、S含量条件下Cd的不同产物形态,可以对Cd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9.
以赋石水库和其上游河道沉积物以及流域内代表性水稻土为对象,通过分析其理化性质,改变上覆水磷浓度和pH的方法探讨沉积物和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物内较高的磷含量,导致吸附/解吸平衡浓度较高,因此在水库和水体中起着磷"源"的作用;(2)土壤最大磷吸附量为566.45mg/kg,远大于沉积物的吸附量,同时吸附/解吸平衡浓度较低,因此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时,要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尽量减少作为最主要污染源的农田土壤磷素流入水体;(3)无论上覆水中磷浓度升高还是降低,在未达到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前,土壤和沉积物会持续释放磷,故应把水体治理的重点放在降低土壤和沉积物的磷含量上;(4)上覆水的pH对样品的磷吸附和释放都有显著的影响。在酸性(pH3)或碱性(pH9)环境下,样品的磷吸附量均急剧下降,而水体酸化更易导致平衡后上覆水磷浓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0.
5种吸附剂对水中离子液体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蒙脱土、活性白土、人造沸石、活性炭和水滑石5种吸附材料在25℃和50℃下对[Bmim]Cl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蒙脱土对离子液体的去除效果最好,温度对活性炭的吸附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其他吸附剂的影响不大,说明这些无机矿物发生了离子交换型吸附过程。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蒙脱土在25℃下对[Bmim]Cl、[Bmim]BF4、[Bmim]PF6、[Bmim]DBP、[Hmim]Cl和[Omim]Cl 6种离子液体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对于阳离子相同的离子液体,阴离子对吸附影响不大;对于阴离子相同的离子液体,其饱和吸附量随着阳离子链长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