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生物质气化站在气化间与净化间之间设置防火墙后,会使气化反应余热无法向净化间内传递,使得我国北方地区气化站在冬季严寒情况下出现湿式净化装置冻裂,进而发生燃气泄漏的情况,增加了火灾、爆炸、中毒隐患。提出了一种利用风机套管将反应余热送入净化间采暖的技术,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对采暖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风机风量对采暖效果的影响,得出在风机风量对应进气口空气流速9 m/s时可获得最佳采暖效果,可使室外温度243.15 K时净化间内温度达到277~281 K。该技术利用余热进行采暖,达到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Solid waste disposal poses a significant problem, as it leads to land pollution if openly dumped, water pollution if dumped in low lands and air pollution if burnt. Moreover, the scarcity of land and increase in land prices especially in Dhaka, the capital city of Bangladesh create the problems of developing new landfill sites. Realising the existing and future impacts of waste disposal issu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odel was applied to select an appropriate Waste-to-Energy (WTE) conversion technology for household waste of Dhaka-Mirpur Cantonment area. Three alternatives, namely, anaerobic digestion, pyrolysis and plasma gasification (PG) technologies and nine criteria under three aspects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financial) were chosen for comparison.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G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WTE conversion technology in the study area. The selected PG technology has a relatively small footprint; it can treat unsorted waste and can produce good-quality synthetic gas without generating extremely toxic by-products.  相似文献   
73.
下吸式气化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吸式气化炉具有原料适应性好,燃气中焦油含量少的特点。使用下吸式气化炉对广州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空气气化实验,并对燃气成分、焦油含量和灰渣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燃气气体热值可达4600kJ/m3,燃气焦油含量为2.0g/m3。另外,对灰渣中的金属成分也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下吸式气化炉是处理复杂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4.
利用热重-红外光谱连用分析技术对生活垃圾中六种典型成分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中食物残渣、木屑及纸三种生物质类组份的主要热解温度区间为150℃~600℃,热解过程中的主要挥发分为H2O、CO2、CO及含-COOH等多组分气体.PP、PVC及皮革三种人造制品的主要热解温度区间为200℃~500℃,热解过程中的主要挥发分包括CH4、CO2及CO等小分子气体等.根据热解特性研究结果,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中小处理规模的生活垃圾的"双解"(热解气化+富氧分解)工艺,同时基于本工艺设计出一种新型卧式"双解炉".  相似文献   
75.
以烟煤为原料,钠基膨润土为粘结剂制备气化型煤。以型煤的冷强度、热稳定性、热强度、浸水强度作为性能检测指标,考察了钠基膨润土加入量对型煤质量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型煤进行了表征,分析了钠基膨润土型煤的成型机理。结果表明:在钠基膨润土加入量为5%时,气化型煤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热稳定性;钠基膨润土可通过吸附作用与煤粒充分的接触,形成大量的絮凝体结构单元,包裹煤粒进而提高型煤性能,这个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热解型煤时加入膨润土,当热解的温度达到461℃时形成较明显的失重速率峰。  相似文献   
76.
以模拟养猪厂排放的高磷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底物条件,考察初始C/P值、进水PO3-4-P浓度对兼氧MBR气化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条件对兼氧MBR气化除磷效能的影响显著,初始C/P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磷酸盐的去除与磷化氢的生成。当初始C/P为50时,兼氧MBR反应器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平均去除率为34.22%,磷化氢的产量也达到最高,平均为277.5μg/L。同时,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当进水ρ(PO3-4-P)浓度为40mg/L时,兼氧MBR反应器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最高,磷化氢的产量也达到最高。工艺适用性分析表明,兼氧MBR气化除磷工艺适用于处理养殖废水、屠宰废水、肉食品加工废水等碳源充足的高磷污(废)水。  相似文献   
77.
总结了生物质气化过程焦油产生的影响规律,讨论了焦油的热裂解、催化裂解、水蒸气氧化及部分氧化机理,展望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可控转移研究的目标及几个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8.
在高负荷酚类污染物的煤制气废水中,人们往往关注酚类对硝化菌的活性和效率抑制,对反硝化过程的抑制研究不多.为了探明煤制气废水中酚类化合物对反硝化脱氮效率和污泥活性的抑制作用,以缺氧反硝化小试系统为对象,考察了不同酚负荷对反硝化效率(NO~-_3-N和NO~-_2-N去除效率)、对污泥应激活性、降解活性和污泥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酚浓度从50mg·L~(-1)提高到200 mg·L~(-1)时,NO~-_3-N和NO~-_2-N的去除率分别由83%和80.6%降至55%和25%,且NO~-_2-N的浓度随着NO~-_3-N浓度的降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酚负荷的污泥驯化过程中,反硝化污泥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以及污泥毒性变化趋势基本不变,但随着总酚浓度的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污泥毒性会上升,脱氢酶活性会下降.  相似文献   
79.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过程中二噁英在线监测关联模型缺失.本文研究了不同反应气氛、氯源条件下生活垃圾热解气化过程中二噁英及指示物氯苯、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利用SPSS软件量化二噁英与前驱物氯苯、多环芳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于还原性气氛的抑制,热解气化条件下二噁英毒性当量要比氧化性条件下低60倍.此外,12种氯苯中1,2,3-TrCBZ (1,2,3-trichlorobenzene)可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烟气中二噁英含量的优选指示物,并建立了气相PCDD/F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与1,2,3-TrCBZ浓度的线性相关模型.16种多环芳烃中BKF(苯并荧蒽)和DbA (二苯并蒽)与二噁英总量、毒性当量的关联性一般,R2在0.7左右.本研究可为热解气化条件下二噁英在线监测关联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0.
概述国内外焦油脱除方法的特点及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催化裂解法中各类催化剂的特性、失活原因以及为减少催化剂失活所采取的相应改性措施,指出采用"载体+活性组分+助剂"的复合整体式方法来合理优化催化剂结构,可以不同程度地解决积碳、烧结和中毒等失活问题,是未来催化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