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6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1336篇
安全科学   303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92篇
综合类   2481篇
基础理论   342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240篇
社会与环境   148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三峡水库沉积物不同赋存形态磷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认识三峡水库沉积物磷的赋存状况,利用磷形态标准测试程序SMT法对干流和三条代表性支流(香溪河、大宁河、小江)的柱状沉积物进行了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钙磷(Ca-P)的测定,结果表明干流沉积物TP含量为781~1026 mg·kg-1,支流沉积物TP含量为382~1085 mg·kg-1.TP主要由IP组成,OP所占比例较低;IP主要由Ca-P组成,Fe/Al-P所占比例较低.干流TP含量空间差异不显著,但各赋存形态磷的含量普遍高于支流,支流中香溪河磷含量高于大宁河和小江.垂直方向上各赋存形态磷含量在不同沉积深度没有明显规律;TP、IP、Ca-P三者变化趋势较一致,主要受Ca-P含量的影响.鉴于支流的独特水文条件,相比于干流,更应警惕支流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及其对水体的环境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932.
NO_x排放控制是发展燃气汽车的核心问题.为获得增压中冷燃气发动机瞬态工况NO_x的排放特征,实验选取了6MK375N-50增压中冷燃气发动机,研究了不同转速、转矩、进气流量、进气温度及湿度对NO_x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O_x的排放随着转速的增加先升高后减缓,转速为1400 r·min-1时NO_x排放最高,转矩的增加也会使NO_x排放增加,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加,NO_x排放量先增加后稳定,进气流量为180 kg·h~(-1)时NO_x排放最高,进气温度对NO_x排放也有直接影响,进气温度为31℃时NO_x排放最高,随着进气湿度的增加,NO_x排放水平降低,对试验结果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对NO_x的排放影响均非常显著.对1400 r·min-1下各个工况对应NO_x进行拟合,变化规律符合公式y=a-b×ln(x+c).  相似文献   
933.
以乙二胺和二硫化碳为反应物,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制备了一种巯基类重金属捕集剂N,N-双(二硫代羧基)乙二胺(EDTC),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其对EDTA络合铜、柠檬酸络合铜和酒石酸铜3种酸性模拟络合铜的去除性能及螯合沉淀物的溶出特性,并探讨了EDTC脱除络合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50 mg·L-1的含铜废水,p H值范围为3~9,EDTC投加量为mEDTC/mCu=8(质量比),反应时间3 min,PAM投加量为1 mg·L-1,此时出水Cu2+浓度均低于0.25 mg·L-1,去除率达到99.5%以上.螯合沉淀物在弱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很稳定,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EDTC与Cu会发生螯合反应,即EDTC直接脱出络合铜中Cu2+,并与Cu2+生成难溶的螯合产物EDTC-Cu,进而有效地去除废水中Cu.  相似文献   
934.
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后土壤腐殖质组成和土壤胡敏酸结构的变化,选择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和国际腐殖质协会推荐的方法进行土壤腐殖质组分提取和HA样品纯化,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和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水溶性物质(WSS)、富里酸(FA)、胡敏酸(HA)和胡敏素(Hu)有机碳含量,采用元素组成和红外光谱分析HA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施入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及其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层土壤、WSS、FA、HA和Hu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分别增加了83.61%、112.50%、89.63%、91.78%和89.82%,说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施用更有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PQ值(HA在腐殖酸中的比例)略有增加;土壤HA的缩合程度和芳香性增强,氧化度降低.此外,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土壤及其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表层相比,亚表层土壤、WSS、FA、HA和Hu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62.84%、52.94%、62.38%、66.62%和61.61%;土壤PQ值略有降低;土壤HA的缩合程度和芳香性降低,氧化度增加.  相似文献   
935.
基于对应分析法的吉林西部地下水化学特征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西部地下水化学特征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对研究区进行了分区,分别确定了各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分析了各区的主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最后,结合吉林西部的水文地质条件与人类活动,分析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来源及成因.结果显示,吉林西部地下水按照其水质特征可分为3个区:Ⅰ区,位于山前平原的通榆北部、长岭南部等地及盐碱区,阴离子主要为HCO-3,总碱度大,动态变化平稳;Ⅱ区,位于西部山前平原与中部低平原区间过渡带的洮南中部、通榆东北部等地,Ca2+、Mg2+含量高,硬度大,NO-3-N含量较高,且有增大趋势;Ⅲ区,位于低平原区的乾安、前郭、大安地区,主要为高矿化度水,阴离子主要为SO2-4、Cl-,阳离子为Na+,矿化度有增大趋势.上述分析结果符合当地实际.研究表明,地下水化学特征时空演化研究可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36.
银纳米颗粒对水葱早期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挺水植物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为受试物种,研究柠檬酸钠-银纳米颗粒(N-AgNPs)对水葱早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gNPs显著促进了水葱叶片的生长,与N-0 mg·L~(-1)(对照组)相比,N-5 mg·L~(-1)、N~(-1)0 mg·L~(-1)、N~(-1)5 mg·L~(-1)、N-20 mg·L~(-1)处理组水葱叶片的生长速率分别增加20.7%、37.6%、42.9%、47.7%,生物量分别增加77.3%、158.2%、95.5%、127%,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23.3%、67.7%、85.2%、80.5%.N-AgNPs浓度与水葱的生长速率、生物量、叶绿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N-AgNPs浓度增大提高了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换效率(F_v/F_m),且N-AgNPs浓度与F_v/F_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5 mg·L~(-1)处理组水葱叶片PSⅡ功能反应中心开放度(ΔFv/Fm)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快,光合电子传递活性(qP)最大.然而,随着N-AgNPs浓度增大,水葱叶片PSⅡ功能反应中心开放度减小,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逐渐变慢,光合电子传递活性逐渐降低.另外,N-AgNPs浓度增加降低了水葱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弱;N-AgNPs浓度增加降低了水葱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水葱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37.
张玉麟  魏颖  付鹏  潘峰  仝纪龙 《环境工程》2016,34(12):172-176
西固炼化基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在带动区域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显著的大气环境问题。收集该区域2005年、2008年、2012年和2014年的大气现状监测资料,对近10年区域大气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确定针对西固炼化基地的管控污染物主要是特征污染物,结合基地排污情况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研究表明,近10年SO_2、NO_2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从2005年近半监测点超标到2014年无超标现象,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2005—2014年的数次监测中几乎所有监测点颗粒物浓度全部超标。NMHC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2005年和2014年超标现象明显,其中2014年全部监测点超标。  相似文献   
938.
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宁市南部区域是著名的国家商品粮、优质大蒜、优质稻米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由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与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关系密切,所以对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济宁南部煤田地区作为典型区域,以耕作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77件耕作层土壤样品,定量分析了As、B、Cd、Co、Cr、Cu、F、Hg、Li、Mn、Mo、Ni、Pb、Sr、Se、Zn、S、Corg、p H、Si O2、TFe2O3、Mg O、Ca O、Na2O、K2O、CEC等共计26项指标。经统计分析发现,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中地球化学指标含量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HgCECSCdNa2OMoCa OCorgAsMnCuMg OCoLiNiTFe2O3SeZnFCrPbBSi O2SrK2Op H,其中Hg、CEC和S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了50%,这一特点与地球化学指标含量频率直方图及平均值与背景值的比对柱状图所显示的特征完全吻合。在摸清耕作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R型因子分析法对济宁南部区域耕作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取了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复合因素、蒸发淀积作用和粘土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复合因素、植物根际富集因素作用、煤矿生产因素作用等四个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5.022%、12.753%、9.803%、8.009%,四个因子可以用于说明济宁南部区域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85.587%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今后开展耕作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生态平衡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9.
利用了2007年-2012年山西省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资料对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API指数累年平均值最大,长治市和忻州市最小;就年际变化而言,6年来,太原市API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他城市在2011年-201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空气质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较好,冬季较差;各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以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太原市为例,探讨了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0.
2014年泉州市区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年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PM2.5、PM10等监测数据,讨论市区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泉州市区PM2.5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PM2.5的年均值为34μg/m3,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PM2.5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冬两季明显高于夏秋;PM2.5/PM10最高值出现在2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PM2.5/PM10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空间分布特征:3个监测点位中,PM2.5浓度涂山街最高,津头埔略低,万安最低;PM2.5/PM10万安最高,涂山街略低,津头埔最低.时间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有一定关系,而空间分布特征与建成区的建成时间先后、地理位置差异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