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31篇
综合类   453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植被类型的固碳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不同恢复植被类型的固碳特征,比较恢复年限和坡向因素对植被碳汇效应的影响,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选取了6种典型植被类型(农地、草地、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构成特征.结果表明:①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恢复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不同植被组分(地上生物、地下根系和枯落物)碳密度均表现出乔木>灌丛>草地>农地的变化特征.农地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最低(1355.5 g ·m-2),草地、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较农地分别增加了91.4%、125.2%、144.0%、124.5%和232.6%.②草地、沙棘、柠条和山杨的不同植被组分碳密度和不同土层(0~5、5~20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恢复时间的推移总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③坡向对农地和草地植被碳密度无明显影响,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不同坡向间的植被碳密度差异明显.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明显的阴阳坡差异,农地、草地、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阳坡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阴坡减少了22.9%、34.3%、75.8%、49.1%、22.4%和69.4%.④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明显,其中农地最低(2022.1 g ·m-2),草地、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较农地分别增加了48.7%、152.8%、125.1%、166.3%和530.7%.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密度总体表现为:土壤层>地上生物层>根系层>枯落物层.土壤有机碳构成了农地、草地、沙棘、柠条和刺槐碳密度的主体,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67.0%、86.3%、59.7%、72.7%和56.5%.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科学管理生态系统碳库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乙醇对含水层中燃油芳香烃内在生物修复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在生物修复,是在没有工程措施促进的情况下利用土著微生物降解含水层内灾害性物质的一种修复技术,在燃油烃污染管理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该技术需要确定自然衰减过程,并能够继续提供有效的风险保护。针对燃油污染含水层,北美与欧洲认为内在生物修复是值得优先考虑的应用技术。然而,随着乙醇燃油的推广使用,我国在应用这样的经验时需要考虑乙醇的潜在影响。现有的文献研究表明乙醇存在能够阻止燃油主要污染物芳香烃(BTEX)的生物降解,降低水环境的pH值,并可能增强BTEX在水中的溶解性,或存在对生物的毒性,或因为乙醇降解降低介质的渗透性能。因此,需要更好地认识乙醇的潜在风险,为发展乙醇燃油污染含水层修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 was developed more than a decade ago to offer an alternative to prenatal diagnosis for couples at risk of transmitting an inherited disease to their offspring. Portuguese-type 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 (FAP type I),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disease presenting an inherited mutation 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plasma protein transthyretin (TTR). We here report the first protocol for single-cell detection of the Met30 mutation in FAP type I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GD. A nested PCR reaction for exon 2 of the TTR gene was developed. The PCR product was then analys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analysis and SSCP allowing the detection of the point mutation. Ten clinical cycles were performed in seven couples. From the 93 metaphase II (MII) injected oocytes, 82 were normally fertilized and 78 were biopsied. A positive signal in the nested PCR reaction was obtained in 61 blastomeres, corresponding to a DNA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 of 78.2%. No allele dropout (ADO) or contamination were detected. A biochemical pregnancy was obtained in three cases and a clinical pregnancy in one couple is actually in normal evolution.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fine particles based on test bench and on-board measurements. The bench test results showed the ultrafin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the diesel engine to be in the range of (0.56-8.35) × 108 cm-3. The on-board measurement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the ultrafine particle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hanges in real-world driving cycles.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was down to 2.0 × 106 cm-3 and 2.7 × 107 cm-3 under decelerating and idling operations and as high as 5.0 × 108 cm-3 under accelerating operation.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particle number measured by the two methods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of engine load at each engine speed in both cases. The particle number presented a "U" shaped distribution with changing speed at high engine load conditions, which implies that the particle number will reach its lowest level at medium engine speeds. The particle sizes of both measurements showed single mode distributions. The peak of particle size was located at about 50-80 nm in the 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 range. Nucleation mode particles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t low engine load operations like idling and decelerating caused by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unburned organ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05.
掺甲醇汽油对国III汽油机排放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台整车试验满足国III排放法规要求的多点电喷汽油机上,采用甲醇掺入汽油的混合燃料(甲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15%和50%)进行台架试验,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在线检测了常规车用三效催化转化器前后的常规和非常规排放.研究结果表明:怠速工况下,掺醇燃料对NOx排放基本没有影响,但CO和HC随掺醇比增加而普遍降低,非常规排放中乙醛排放有所降低,甲醇和甲醛则随掺醇比的增加有较大幅度升高,热怠速时经催化后掺醇燃料对各种排放均无影响,可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其它工况下,随掺醇比增加,CO和HC减少,NOx在高掺醇比下低速低负荷和高速高负荷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非常规排放甲醛和甲醇排放随掺醇比增大而急剧增加,乙醛排放则随之减少.经三效催化转化器作用,无论常规排放NOx、CO和HC,还是非常规排放甲醛、甲醇和乙醛基本上能够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106.
董赫伦  纪俊红  杨硕 《环境工程》2012,(Z2):192-194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基于Fluent6.3.26计算平台,对常规冷却塔和改造后的排烟冷却塔进行了三维内部流场的模拟。分析非烟气工况下,两塔内部烟道布置对气流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在工况条件下烟气、水蒸气塔内扰流与湿热蒸汽抬升作用提供理论基础。验证了改造烟塔内部烟道布置的优越性,对排烟冷却塔结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某涡轮风扇发动机试车台的声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万能  汤道敏 《环境工程》2012,(Z1):107-109
涡轮风扇发动机试车台空气流量大,试车噪声呈宽带强噪声,其中突出的低频域噪声可远距离传播,易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为掌握某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室内试车时的噪声特性,并检验试车台建筑物和各项降噪设备的效果,我们对新建试车台的声环境进行了测量。通过对该试车台内、外环境噪声数据的分析,表明新建试车台的声环境满足了我国有关规范的要求。本次研究工作对今后试车台的声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快速寻找有害有毒气体污染源,利用8个红外激光气体传感器,分别安装步进电机驱动旋转的圆盘圆周上在不同的方向上对污染气体进行数据采集。同时与二维热差式风速风向传感器采集到的风速风向数据,一并送入MSC1210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用智能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训练与模式识别,从而识别出污染源的位置、浓度和种类。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PRS无线传输网络,把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早做处理,并报警,避免污染进一步扩散。实验表明,该智能化追索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9.
采用不透光烟度计采集了成都市典型工程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叉车和压路机)排气烟度,研究了机械功率对其活动水平(燃油消耗量和年均工作时间)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机械发动机构造和机械排放标准对其排气烟度的影响;同时,采用氮硫测定仪分析了机械油品硫含量,研究了硫含量对其排气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功率越大的工程机械,燃油消耗量和年均工作时间数越高.成都典型工程机械排气烟度排放水平最低的为装载机,最高的为压路机;同时,超高排放装载机与叉车的占比较高.工程机械排气烟度受机械发动机排量、机械发动机构造、机械发动机排放标准和机械用油的综合影响,通过对工程机械装配电控发动机、提高原机排放标准和使用低硫燃油均能直观反映出机械排气烟度不同程度的改善.此外,油品中硫含量越高,机械排气烟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0.
以18辆轻型汽油车(LDGVs)为研究对象,利用底盘测功机搭建挥发性有机物(VOCs)采样系统.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识别了匀速25 km·h~(-1)时尾气VOCs化学成分谱和排放因子,并在分析时考虑了排放标准、行驶工况和车辆属性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型汽油车低速匀速工况下尾气组成以烷烃(40.8%,C_5~C_7烷烃较多)为主,其次是芳香烃(29.5%)和含氧VOCs(26.0%),烯炔烃(3.6%)和卤代烃(0.1%)较少.其中,甲醛、异戊烷、甲苯、苯、间/对二甲苯、丙酮、2-甲基戊烷、正戊烷、1,2,4-三甲基苯和壬醛是比例最高的物质(52.01%).低速匀速行驶中生成了比例更低的烯烃和比例更高的C_5~C_7烷烃和OVOCs.排放标准为国III、IV和V的轻型汽油车在低速匀速工况下,VOCs排放因子分别为(50.12±46.83)、(40.26±31.15)和(3.25±0.65) mg·km~(-1).国IV到国V车的烷烃、烯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和总VOCs降幅均超过88%,而OVOCs降幅只有约55%,说明OVOCs在国V车的排放富集程度更高.总体来讲,国V车排放的VOCs反应活性约为国IV车排放的VOCs反应活性的11%.车辆属性对VOCs排放的影响表现为:年份、里程和排量的增加会促进VOCs排放的整体增加,而基准质量对VOCs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