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51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436篇
基础理论   304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辽宁省房地产市场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辽宁省房地产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类型,且市场集中度有下降趋势.虽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大于房价年均增长率,但房价增长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较明显,尤其是那些从农村出来准备定居城市的"准城市"居民.应用价格蛛网模型推导出辽宁省房地产市场在房价为3114.3元/m2时,该市场处于出清状态.基于当前的房价,辽宁省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泡沫.  相似文献   
972.
将羊群效应这个社会行为学概念引申到火灾安全科学领域,运用信息阶梯式传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紧急疏散中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以"信息传播"和"情感传染"的视角,分析了羊群效应的形成过程、机理和特征,同时指出羊群效应的两种随机性。以某大型阅览室为例,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设置多种有羊群行为的疏散场景,测试羊群效应及两种随机性对疏散的影响。结论表明:非理性的羊群效应显著增加了必须疏散时间,降低了群体疏散效率和人员疏散可靠性,增大了疏散失败和拥挤踩踏的风险。建议火灾风险评价、应急预案制定和疏散设计应考虑羊群行为等极端情况下对疏散出口个数、疏散出口宽度、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3.
安全认知观念的研究与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当前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数据,发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深入了解造成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产生根源,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利用系统论研究方法,得出了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安全认知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推荐的共同安全认知观念,从观念上让员工和管理者对不安全行为形成一致的认知,并在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方面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在企业推行行为安全管理工具-HSE观察卡。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推行HSE观察卡,可有效提高企业员工在现场作业活动中的安全作业意识,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率,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74.
Research suggests that curbing consumer demand for energy through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effort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short-term. Behavior with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poses a particular challenge to those wishing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because employees typically have no direct financial incentive to reduce energy use and rarely have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ir level of consumption. Two relatively simple and easy-to-implement interventions were evaluated in a workplace setting during the fall of 2008. The first involved group-level feedback presented monthly to employees via e-mail. The second used peer educators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and to encourage colleagues to reduce energy use. Both interventions were compared to an information-only control designed to educate employees about how and why to conserve energ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edback and peer education resulted in a 7% and 4% reduction in energy use, respectively. Buildings that received the control increased energy use by 4%. The effect of peer education was limited by implementation failures in two buildings. The utility of these interventions will b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overall potential for reducing energy use, as well as the feasibility of their being implemented in future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975.
We examin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with a focus on commitment to the environment, defined as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to the natural world. Commitment is theorized to emerge from structural interdependence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to lead to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Close relationships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three key antecedents to commitment (satisfaction, alternatives, and investments). We developed environment-specific measures of these constructs, and factor analysis verified three distinct factors. A path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atisf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invest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but not alternatives to the environment, predicted commitment to the environment. Moreover, commitment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satisfaction and investments on general ecological behavior and willingness to sacrifice for the environment. In regression analyses, commitment predicted general ecological behavior and willingness to sacrifice for the environment, even when controlling for ecological worldview, inclusion of nature in the self, connectedness to nature, and environmental identity. Individuals who are satisfied with and invested in the natural world are likely to be committ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ct with the well-being of the environment in mind.  相似文献   
976.
煤矿职工安全心理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防或控制煤矿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煤矿生产活动的特点介绍,分析了煤矿生产活动对煤矿职工心理的影响和煤矿职工的主要安全心理问题,阐述了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在煤矿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为避免或减少煤矿职工出现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7.
行人违章过街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了解行人在交叉口违章过街行为,调查影响行人在长周期信号控制交叉口违章过街的心理成因,采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制作了行人违章过街心理行为问卷。利用此问卷,对上海居民进行过街违章心理研究,得到250个覆盖各年龄层的有效样本。信度效度分析验证了行人违章过街心理行为问卷能够用来解析行人的违章过街心理成因。在对问卷中自述违章过街行为和心理要素的聚类分析筛除明显隐瞒自身违章过街行为的行人后,对心理要素和现实行为违章行为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问卷中2个TPB的心理要素: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能够用来推测行人的实际违章行为,准确率为73.9%。其中,代表行人对交叉口交通情况和自身时间约束的心理要素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人违章行为有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8.
为完善对大型活动的应急处理能力,预防应急事件发生,研究人群在应急状况下的行为反应及疏散中的行为决策。从应急管理和救援的角度,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大型活动背景下人群的应急行为和疏散时间、应急疏散模型、应急逃生的调查实证、交通及人流行为特征和组织与疏散方案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国内外大多数文献较多地侧重于利用计算机模拟火灾环境以研究单一建筑体中人的应急疏散行为,行为调查以事后调查为主,对火灾环境之外的其他突发应急事件及个体行为特征的研究等较少。同时,基于试验性研究的应急心理反应对于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及群体信任和他人行为对于行为决策的影响等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79.
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将煤矿安全文化看作由安全目标、安全承诺、安全规程、安全激励、安全培训和安全沟通这6个要素构成,利用3个矿业集团289份矿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实证研究了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煤矿安全文化通过员工安全能力和安全动机对员工的安全服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然而不同安全文化要素的影响途径和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员工安全能力和安全动机对员工的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都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安全激励对员工安全服从行为、安全沟通对员工参与行为存在直接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80.
目的 研究不同阴极极化电位下高强不锈钢的极化行为,确定某高强不锈钢合理的阴极保护电位区间。方法 通过动电位极化测试以及电化学阻抗测试等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此种高强不锈钢在海水中的阴极反应过程,通过不同极化电位下的恒电位极化测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观察分析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研究阴极极化电位对高强不锈钢表面阴极产物膜的影响规律,以及对高强不锈钢在海水中的阴极保护效果。结果 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在‒0.50~‒0.90 V,只需要施加很小的阴极电流,就可使极化电位发生显著变化。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及拟合结果表明,极化电位在‒0.70 V时,电极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最大,此时腐蚀被完全抑制。恒电位极化测试发现,随着电位负移,极化电流密度整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用能谱仪分析其表面产物发现,钙镁沉积层的致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 此种高强不锈钢在海水环境中施加阴极电位为‒0.50~‒1.00 V时,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