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其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无锡原锡山市为例。进行了农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实际测算。并在对原锡山市农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中特别引入了邻近城市(上海)辐射、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两项指标。运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在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上海)辐射、人口、耕地保护政策变化、农业集约化,以及城市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以前3项因素的作用为重。研究还表明,农地利用变化强度标准的引入是可行和有实际意义的。最后总结了区域农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并从土地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决策等方面,就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2.
该文根据中国2002年和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C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污染物,分析了贸易隐含污染物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出口规模总量、出口结构变化、投入产出表中间结构变化及单位产值CO2排放量四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含CO2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CO2、SO2顺差,2002年和2007年贸易隐含CO2顺差达6.21×108t和1.38×109t。2002年和2007年贸易隐含SO2顺差分别为323.99万t和674.54万t;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使我国出口贸易隐含CO2大幅增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且出口贸易结构、投入产出中间结构变化也增加了出口贸易隐含CO2的排放。但是单位产值的CO2排放量的降低对抑制隐含CO2增长值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故需要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就是贸易结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03.
通过分析淮安城区内钻探和浅层人工地震勘探资料 ,确定了淮阴 -响水断裂的大致位置。在此基础上 ,又做了城区断层气和地磁勘探 ,进一步确定了淮阴 -响水断裂经过市区的位置。满足了城市规划的需要 ,也为探索城区断裂勘探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04.
2001-03-09蒙城地震台地磁磁变仪CB-3(观测仪,备份仪)同时出现三个分量动线的跳动,分析表明蒙城地震台地磁总强度F、 垂直强度Z发生变化。 其原因可能是强电流作用下,地下介质电性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805.
In small populations the lack of mating individuals may cause a reduction in reproductive potential which can restrict population expansion or cause further population declin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outcrossing monoecious and self-incompatible dioecious plant species. Principles of pollen dispersal suggest that many small to medium size population reserves of round shape will maximize the pollen interaction within and between island reserves. Diverse and low-density ecosystems require more total area in reserves than low-diversity and high-density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806.
The intuitively appealing notion that the materials intensity of GDP declines with economic maturity has recently attracted attention: Upon closer inspection the basic concept is seen to be vaguely defined: efforts at measurement do not yield unequivocal results and the causes of change are imperfectly understood.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using input-output models to trac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on materials consumption for economies at differing levels of development and with differing industri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807.
在分析了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和地壳应力场等资料的基础上,认为长江口外的崇明东凹陷及其相关的北东、北西向隐伏断裂,对1996年南黄海6.1级地震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8.
卫星遥感反演京津冀地区2011-2017年氮氧化物污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OMINO AMFv6反演构架和高分辨率WRF-CMAQ模拟资料重构DOMINO v2大气质量因子,开发了京津冀地区高精度NO2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卫星数据,并结合反演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域2011-2017年NO2柱浓度及重点城市NOx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2011-2017年间,京津冀地区NO2柱浓度在北京-天津-唐山及石家庄-邢台-邯郸形成两个核心污染高值区,保定、廊坊、秦皇岛、沧州和衡水分布于东南部的污染背景中,构成污染次高值区,而位于西北部的张家口和北部的承德相对较为清洁,仅在对应的市辖区出现局地污染峰值.京津冀地区柱浓度平均水平在2011-2017年间下降了27.2%.2011-2013年间北京、天津、唐山和石家庄市的NOx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08.3、139.5、241.4和178.6 mol·s-1,而2015-2017年间下降至98.0、108.2、197.6和85.8 mol·s-1.基于卫星遥感手段的综合分析表明,2011-2017年期间京津冀地区NOx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各个城市的改善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北京、唐山NO2柱浓度降幅明显低于污染核心高值区的其他城市,在下一阶段制订治理方案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809.
以长白山、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三大东北林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各区域森林土壤的黑碳含量和密度等分布特征,并对比林型、地形和火烧强度等研究结果,探讨了上述因素对黑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东北森林土壤的黑碳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显著,表现为表层(A11层)亚表层(A1 2层)(p0.01),3个区域内表层土壤黑碳含量大小表现为: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黑碳密度大小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不同林型的黑碳含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杨桦次生林显著高于原始阔叶红松林(p0.01);小兴安岭林区,同一土层不同坡位土壤黑碳含量和密度均表现为:下坡上坡(p0.01),不同坡向均表现为:阳坡阴坡(p0.05);不同火烧强度下大兴安岭森林土壤黑碳含量和密度也有差异:对照轻度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且对照与中度、重度火烧强度间均差异显著(p0.01).综上可知,林型、坡位和火烧强度是影响东北森林土壤黑碳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各林区主控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810.
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水平,将影响各地区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1995—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的GDP进行了估算和校准,进而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预测长江经济带地区2014—2050年的GDP,根据碳强度衰减速率,设置了3种模拟情景。研究表明:以“十二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和江西地区尚未出现碳峰值,其他地区在2050年之前出现碳峰值;其中云南在2025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以“十三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仍未出现碳峰值,安徽和江西地区在2040年之后出现碳峰值,四川、重庆、贵州均在2031年左右达到碳峰值;云南在2023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上述两种模拟情景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碳排放达峰的时间要早于长江中游地区。进一步以长江经济带实现“2030年达到碳峰值”为目标的模拟情景发现,各地区碳强度衰减速率的差异显著,这从云南碳强度衰减速率2.58%、江西碳强度衰减速率7.53%,便可窥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制定碳减排方案的要义,在协调好碳强度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有效调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分区域、分阶段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减排政策,这将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下顺利实现碳峰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