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8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安全科学   271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225篇
综合类   1725篇
基础理论   355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26篇
评价与监测   223篇
社会与环境   131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为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各处理单元NH3的排放特征,采集石家庄某制药企业各污水处理单元以及经过废气治理后排放的样品,计算各采样点NH3浓度及排放量。结果表明:各污水处理单元中,水解酸化池NH3浓度和单位体积污水NH3排放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2.89和3 360 mg∕m 3。各污水处理单元NH3总排放量为0.97 kg∕h,单位体积污水NH3排放量为9 312 mg∕m 3;经废气治理后,排入环境的NH3为0.25 kg∕h,单位体积污水NH3排放量为2 400 mg∕m 3,去除率为74.2%,经治理后NH3排放量明显降低。南区、北区废气治理采用碱洗+氧化+水洗工艺,NH3去除率分别为93.3%和83.1%;生物区废气治理采用生物滴滤床工艺,NH3去除率为39.1%,碱洗+氧化+水洗工艺对NH3的去除效果好于生物滴滤床工艺。  相似文献   
32.

乙醇汽油车尾气中除了传统汽油车的三大常规污染物(CO、NOx和HCs),还含有导致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的醇醛类非常规有机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x、MnOx和CuMnOx催化剂用于乙醇汽油车冷启动排放的低浓度乙醇的催化燃烧,同时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技术(BET)、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CuMnOx催化剂对低浓度乙醇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185 ℃时,CO2产率可达86%,优于单一的CuOx催化剂(约20%);同时,CuMnOx比MnOx具有较高的CO2选择性。Cu、Mn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催化剂的织构、结构和氧化性能,引起了催化剂表面晶貌和电子环境的变化,使得CuMnOx催化剂表面具有大量的氧缺陷位,有利于氧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进而活化成表面活性氧物种。

  相似文献   
33.
臭氧已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准确解析环境臭氧及其前体物VOCs的关键源类及其贡献对于有效防控臭氧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利用光化学年龄参数方法估算了青岛胶州市2021年1月1日至2月28日在线VOCs监测数据的初始浓度,矫正环境VOCs物种的光化学损耗;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臭氧生成潜势(OFP)模型进行了环境VOCs及其OFP来源解析研究,以期为青岛市环境臭氧污染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青岛市环境ρ(TVOCs)和OFP的平均值分别为65.9μg·m-3和176.7μg·m-3;其中丙烷浓度(12.4μg·m-3)和占比(18.9%)最高,而间/对-二甲苯的OFP(24.6μg·m-3)及占比(13.9%)最高.研究期间TVOCs的初始浓度为153.1μg·m-3,其光化学损耗率达到63.8%.烯烃是光化学损耗率(92.1%)最高的VOCs物种,其中异戊二烯的光化学损耗率达到98.6%,明显高于其它VOCs物种.基于初始浓度的来源...  相似文献   
34.
利用海北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a气象观测资料和2000~2007年雷灾资料,从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海北地区雷暴日数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和土壤环境背景角度分析了雷暴多发和雷灾多发的原因.结果表明,海北地区雷暴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各地雷暴日数不同,门源为多雷区,托勒为少雷区;雷暴出现最多方位为西北方和西南方;雷暴活动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的不稳定有关,地气温差的高低和相对湿度的大小与海北雷暴活动关系密切;气候变化是导致海北雷暴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雷暴日数和雷击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盛行风向、土壤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5.
区域COD、SO_2及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空间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针对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常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来衡量区域空间自相关程度.利用江苏省1990~2006年13个省辖市COD、SO2和TSP排放量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环境污染排放区域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COD和TSP排放总量分别从1990年的596 353 t和1 101 404 t显著下降到2006年的291 762 t和704 734 t,SO2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江苏省COD、SO2和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正在发生着变化,到2006年COD、SO2和TSP排放的Global Moran’s I分别达到0.465 7、0.214 2和0.510 1,呈现较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趋势,空间上的集聚分布格局业已形成,且COD排放先于SO2和TSP排放在空间呈现集聚格局,空间集聚的程度也较大;苏南与苏北的污染排放格局差异较大,苏南COD、SO2和TSP排放的Global Moran’s I值至2006年分别增加到0.499 7、0.320 2和0.298 3,集聚格局明显,而苏北COD、SO2...  相似文献   
36.
太原市工业区大气中TSP浓度及元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校正空白称量法对太原市工业区大气中TSP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对该区大气TSP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超标情况及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TSP中Cr、Pb等12种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7.
分别用常规法和离子色谱法对近岸海域大气NOX 进行同步监测,并对两方法间的相关性和测定结果的换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35(n= 9) ,其测定结果是可换算的。为此,建立了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气溶胶NO-3 浓度预测近岸大气NOX 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以2013—2014年期间太原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其中多环芳烃和硝基多环芳烃的浓度.结果显示,太原城区PM_(2.5)中16种多环芳烃和12种硝基多环芳烃的浓度分别为13.8~547和0.70~4.33 ng·m~(-3),硝基多环芳烃浓度低于多环芳烃浓度1~2个数量级.太原城区PM_(2.5)中多环芳烃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冬季污染物浓度平均值高于夏季20倍,主要是由于北方采暖期间取暖用煤量的增加使得多环芳烃排放量大幅提高;与之不同的是,硝基多环芳烃浓度季节变化并不显著,冬季浓度均值与夏季差异小于5倍(除9-硝基蒽),反映出硝基多环芳烃生成主要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关,其排放不受季节控制,这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此外,基于因子分析和化合物比值结果发现,太原城区大气PM_(2.5)中9-硝基蒽有来自周边地区木材燃烧的贡献.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必须对多环芳烃排放进行有效控制来降低人群在冬季大气中的暴露风险;对于硝基多环芳烃,其健康风险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9.
IntroductionChlorobenzoic acids ( CBAs ) are important chemicalproducts and extensive used as the intermediate and analysisreagent in many industrial fields(Zhang, 2001). Therefore,CBAs may directly and constantly release into environment,and it was a…  相似文献   
40.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水力学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是控制膜污染的有效方法。在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对不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的发展速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污泥浓度均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其大小随污泥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膜生物反应器在经济曝气强度条件下运行可控制膜污染的发展;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临界污泥浓度,其值为5.15g/L。对应于临界污泥浓度,并且污泥絮体在膜面可形成比较稳定的动态膜,膜过滤压差上升的速率最慢,膜生物反应器在此临界污泥浓度条件下运行膜污染发展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