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267篇
综合类   477篇
基础理论   19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46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海洋碳汇渔业绿色发展空间关联性及其外溢效应对于海水养殖业的有效协调和区域海洋环境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估算沿海各省(自治区)海水养殖渔业碳汇量并探讨其空间相关性特征是制定差异化渔业碳汇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根据2006—2016年中国大陆沿海9个省(自治区)的碳汇渔业资源清查数据,在检验和比较省域空间渔业碳汇总量相关性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渔业碳汇的外溢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水养殖渔业碳汇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省渔业碳汇量也存在明显差异。②研究期内的Moran's I指数整体呈现为"V"型的波动变化特征,渔业碳汇在省域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备显著的空间相关性。③海水养殖渔业碳汇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通过随机效应的杜宾模型分解后得出渔业产值、劳动力投入的直接效应为正,而渔业受灾面积和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直接效应为负;从间接效应来看,渔业产值在各省域间存在竞争与依存关系,海水养殖业劳动力投入和渔业技术推广的项目经费投入在各省域间存在互补关系。因此,中国沿海各省份在发挥海洋水产养殖业生态功能时,应当考虑省域区位因素,合理制定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海洋碳汇渔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2.
基于在pH为2.7的一氯乙酸缓冲溶液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亮绿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在室温下,当溴酸钾浓度为0.15mol/L、亮绿溶液浓度为1.12×10-3mol/L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0.36mg/L,检出限为7.44×10-4mg/L,测定频率为60次/h,相对标准偏差为1.1%(n=11)。  相似文献   
63.
本文引入资源和环境因素,以城镇化综合指数为期望产出,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2个地级市(州)的绿色城镇化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绿色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下游地区绿色城镇化效率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主要来源;绿色城镇化效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的带状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政府财政支出对绿色城镇化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对提升绿色城镇化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三者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市场力因素有利于绿色城镇化效率的提高。邻近城市间绿色城镇化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空间溢出效应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各因素的影响具有协同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本文首次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的视角,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上海市的绿色发展因素。首先确定了由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四个子系统交叉融合而构成上海市绿色发展系统,再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和上海市2012—2019年的数据构建上海市绿色发展模型,响应“十四五”规划在绿色发展方面设立的目标,构建多个未来发展情景并进行指标参数调控,依据各个情景的仿真结果,分析并总结了“十四五”规划背景下上海市的绿色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生态环境建设支出、研发支出、产业结构调整。相比于产业的投资结构调整,上海市对从业人员结构的调整可以高效平衡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碳排放,从而快速实现上海市的“双碳”目标;针对化学污染物的治理,污染源防治不但十分有效,而且有利于持续性发展,这些措施应是上海市政府的首选。  相似文献   
65.
汞污染具有生物积累性,因而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研究监测和评估了郑州市城区土壤和绿色植物叶片中汞浓度、分布、污染水平等。研究发现郑州市主城区土壤总汞浓度为0. 150~0. 958 mg/kg,平均浓度为0. 448 mg/kg;郑州市主城区绿色植物叶片总汞浓度为0. 017~0. 249 mg/kg,平均浓度为0. 107 mg/kg;土壤和叶片中汞浓度按功能区排序为交通枢纽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高教区住宅区。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郑州市80个土壤样品的汞污染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60%受到轻度污染,35%受到偏中度污染,5%受到中度污染。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土壤汞污染的现状及浓度,为郑州市土壤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use of message carriers to conve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to promote eco-purchasing involvement. The work tests various media formats transmitted via social media.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vs. peer communication in 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ampaign in stimulating self-reported eco-purchasing involvement are indicated. The research varies communication dimensions of a fiction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ampaign sent through social media. Multiple media formats; new release; article; and advertisement were tested, as was the inclusion of social media persuasive sentiment. The analysis of source/format combinations and source/format/sentiment combinations fou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consumer-to-consumer communication in stimulating eco-purchasing involvement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is research suggests an emerging role for the consumer communicator as a content co-creator and validates the effective use of articles and news releases instead of advertising on social media, yielding managerial and scholarl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7.
超声波-H2O2协同作用处理孔雀绿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拴喜  江元汝 《化工环保》2007,27(5):404-408
采用超声波(US)-H2O2协同作用处理含孔雀绿的废水(简称废水);考察了H2O2加入量、US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废水色度、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US-H2O2体系降解孔雀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US作用下,H2O2加入量对废水色度、COD去除率的影响较大;废水色度、COD去除率均随US功率和反应时问的增加而提高;在US~H2O2体系中,低温对处理废水有利,高温反而不利;US—H2O2处理废水具有协同作用。在废水量为100mL、pH为7.3、反应温度为40℃、H2O2加入量为10mL、US功率为240W、反应时间60min的条件下对废水进行处理,废水COD、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7.5%,98.8%。  相似文献   
68.
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以自然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四大资本为核心,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概念框架是以“发展中促转变,转变中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原则为指导原则,分析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两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并根据西部地区当前经济资本、环境资本、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数量,通过政府适当干预,如区域规划、区内调整,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协调的绿色发展.该框架综合考虑了中国西部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特有挑战与机遇,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明确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友好、社会包容和内生增长”的绿色发展目标.最后,本文针对该绿色发展框架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提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是当前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进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中央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和实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战略”,同时西部地区政府在省级和地方层面将保护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与区域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对以提升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为目的的各类工程的投入,强化区域绿色基础建设和生态服务供给,缓解西部地区贫困,提升区域绿色发展进程的速度和质量;开展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各省发展需求与条件实施以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重点和限制开发区尤其是贫困集中和区域发展潜力较大地区,鼓励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以引导长期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9.
As the cost of car ownership has skyrocketed, urban biking has experienced the largest share increase of any transportation mode, rising by 40% between the years 2000 and 2014. Growing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the potential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s of urban neighbourhoods becoming more bike-friendly. It is now a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ities as diverse as Chicago, New York City, Portland, and San Francisco to increase bicycling as a transportation mode.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2032 responses from faculty, staff, and students of a car-dependent, downtown university. We use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 including data from the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to support our arguments and to inform potential savings and economic benefit calculations that can be achieved from bicycl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and anticipated redistributed spending patterns. We argue that urban biking results in a green dividend that promotes lo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more importantly results in zero carbon emissions.  相似文献   
70.
以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国家战略,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国内18个省域和沿线65个国家,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回顾认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是促进我国经济绿色转型、消除国际社会担忧、推进战略顺利实施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内18个省份之间的环境污染状况和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沿海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省份,绿色发展水平相对领先,但同时污染物排放量也明显较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省域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即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地区间同质化竞争严重、污染性产业向中西部省份梯度转移、生态环境脆弱,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