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57篇 |
免费 | 2757篇 |
国内免费 | 290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15篇 |
废物处理 | 462篇 |
环保管理 | 3626篇 |
综合类 | 11648篇 |
基础理论 | 2166篇 |
环境理论 | 13篇 |
污染及防治 | 1870篇 |
评价与监测 | 934篇 |
社会与环境 | 1321篇 |
灾害及防治 | 9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3篇 |
2023年 | 664篇 |
2022年 | 759篇 |
2021年 | 934篇 |
2020年 | 956篇 |
2019年 | 694篇 |
2018年 | 625篇 |
2017年 | 803篇 |
2016年 | 882篇 |
2015年 | 865篇 |
2014年 | 933篇 |
2013年 | 1197篇 |
2012年 | 1432篇 |
2011年 | 1483篇 |
2010年 | 1044篇 |
2009年 | 1135篇 |
2008年 | 863篇 |
2007年 | 1340篇 |
2006年 | 1357篇 |
2005年 | 1152篇 |
2004年 | 1031篇 |
2003年 | 987篇 |
2002年 | 838篇 |
2001年 | 698篇 |
2000年 | 651篇 |
1999年 | 589篇 |
1998年 | 408篇 |
1997年 | 337篇 |
1996年 | 216篇 |
1995年 | 213篇 |
1994年 | 171篇 |
1993年 | 163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5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292.
为探讨覆盖不同材料对湖泊沉积物磷释放控制机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覆盖Fe2O3、Al2O3、MnO2等3种氧化物及湖沙、蛭石对洱海沉积物磷释放特征、沉积物磷形态、金属形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盖不同材料均抑制了沉积物磷释放,Fe组、Mn组、Al组、湖沙组和蛭石组沉积物中TP的Qmax分别减少了40.36%、32.07%、26.25%、11.62%和-7.83%.(2)覆盖材料主要是降低了沉积物中NH4Cl-P、BD-P、NaOH-P的含量,其中覆盖金属氧化物降幅均高于湖沙和蛭石,覆盖Fe氧化物降低幅度最大,覆盖Mn氧化物对NaOH-P降幅较高.(3)覆盖材料通过影响Fe、Al、Mn及TOC在各磷形态中含量,进而控制磷的释放,其中Fe组沉积物BD-Fe和HCl-Fe含量分别增加了23.81%、110.76%,Mn组沉积物NH4Cl-Mn增加110.76%,各组沉积物中NaOH-Al均向HCl-Al转化,且使沉积物TOC含量降低,进而增大沉积物w(TTOC/TP)、w(TFe/TP)、w(TMn/TP)、w(TAl/TP)比值,促进活性磷向惰性磷的转化.(4)覆盖材料通过影响沉积物pH和Eh值,进而影响金属离子形态,控制磷的释放.总体来看,覆盖金属氧化物控磷效果高于非金属无机材料,金属氧化物不仅具有吸附磷等物理作用,而且具有金属离子与磷结合转化磷形态含量的化学作用,进而控制沉积物磷释放,其中Fe氧化物控制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293.
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对上海市26个公园绿地中香樟树叶进行采集,共获取104份样品进行总汞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上海市叶汞平均含量为64.8±26.6 μg·kg-1,范围为16.6-132.6 μg·kg-1.叶汞含量随生长周期不断累积,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 > 冬季 > 秋季 > 夏季,而叶汞累积量均值按季节表现为秋季 > 冬季 > 春季.叶片总汞含量空间差异明显,呈由城市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叶汞累积量在工业园区与中心城区具有较高的值,城市东南沿海地区与远郊区叶汞累积量较低,在局地气象因子影响下,不同季节略有不同.叶汞累积量高值区域主要出现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并且风速越大,叶汞累积量高值区域的范围越大,而海洋气团下风向的累积量较小;年降水量越大的区域叶汞含量越低,春秋季节叶汞累积量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臭氧浓度与叶汞累积量的变化趋势暗示着臭氧浓度是影响叶汞累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4.
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非氢原子分为4类,将不同非氢原子自身及非氢原子之间的关系作为结构描述符,对部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分子结构进行了参数化表达.采用逐步回归(SMR)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化合物结构与色谱保留时间(tR)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R2)为0.955,\"留一法\"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Q2)为0.894,标准偏差(SD)为0.803.结果表明结构描述符能较好地表征化合物分子结构特征,所建模型稳定性好、预测能力强,对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QSRR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5.
频发的污染事故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危害人群健康,事故的源解析和修复成为了关键问题。而传统的靶向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实际工作需求。因此,本研究建立了1)有毒有害物质清单;2)一种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鉴别方法。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场地污染事件,成功筛查鉴定出30种环境高关注度物质,通过数据库比对进一步鉴定了6种危废物质,通过购买标准样品成功验证了4种物质。同时,还通过文献查阅与标样比对确认了另外2种有毒物质。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有毒有害物质快速筛查方法为实际环境中的污染物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6.
武汉地区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作为中国氟化工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污染情况对评估该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采集了武汉城区10个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和19个地表水样品,利用HPLC-ESI-MS/MS技术分析研究该区域水环境中PFASs污染水平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武汉地区的污水和地表水样品中,PFASs污染均以短链同系物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基磺酸(PFBS)为主。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中PFASs总浓度分别为11.8~12 700 ng·L-1和19.1~9 970 ng·L-1。在城区15个湖水样品中,PFASs总浓度为21.0~10 900 ng·L-1;在流经城区的4个江水样品中,PFASs总浓度为4.11~4.77 ng·L-1,比湖水样品中PFASs浓度水平低1~2个数量级。与污水中PFASs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各湖泊水样中PFASs总体水平呈现汉口 < 汉阳 < 武昌的趋势,表明城市工业布局与人口密度程度直接影响城市PFASs污染空间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水环境中PFASs污染以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为主不同,武汉地区水环境中PFASs污染以短链同系物为主,表明短链替代效应已经渐渐在中国化工领域出现,中国全氟行业在响应国际组织规范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出了实质性进展。然而,对于短链PFASs的污染特征、迁移运输以及生态风险等科学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7.
对渤海中部油气开采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了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分子组成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石油类浓度为12.5-860 μg·g-1之间,污染指数为0.61-41.97;随着与采油平台距离的增加,平台周边海域石油烃含量和污染水平呈现降低的趋势;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表明,源自大陆高等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的烷烃共存于渤海近代沉积物中,石油类产品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物对其贡献不能忽视;石油平台站位PAHs主要来自石油的直接输入,其它站位主要来自燃烧源. 相似文献
298.
以C球为核,钛酸四丁酯和四氯化钛为钛源,不同含量尿素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将不同N掺杂量的TiO2包裹在C球表面.通过控制焙烧条件,调控包在C球表面的TiO2的晶型.X射线衍射(XRD)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可调控TiO2的晶型由板钛矿/锐钛矿混晶到锐钛矿/金红石混晶最后得到单一金红石相TiO2;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N掺杂进入了TiO2的晶格内.可见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研究表明,制备过程加入1 g尿素,煅烧温度为550 ℃的样品N(1)-TiO2@C-550 ℃,其结构为锐钛矿/金红石混晶型,可见光催化效果最好,2 h催化效率达到75%,相比P25提高了11倍.对其可见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过程中活性氧物种的捕获可知,·O2-和·OH参与了反应,其中·OH起在光催化过程中占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9.
分析了高原环境条件下柴油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增压器效率下降、涡轮超温超速等问题,考虑采用自适应增压系统改进柴油机和增压器高原运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VGT)、普通二级可调增压系统(TST)、复合增压系统(C2T)、基于VGT二级可调增压系统(R~2T)几种典型的可调增压系统的结构原理和高原应用现状。最后,结合柴油机变海拔和变工况的运行特点,从增压系统结构布置、智能优化算法、控制理论、多系统协同控制和增压器内部流场优化控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压系统高海拔自适应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0.
目的在强电磁场环境下研究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的相变特性。方法针对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相变前后电导率的变化范围大、需要强场激励状况,考虑测试系统强场生成、大动态范围、测试精度以及相应的绝缘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要求,采用电容充放电原理设计强场激励测试电路,搭建绝缘环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利用测试系统对现有商业化电阻器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的特性曲线与理论相一致。结论测试系统能够满足自适应智能电磁防护材料相变特性试验的需求,可获取有效且可靠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