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9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255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719篇
综合类   1082篇
基础理论   55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319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为了解决有色金属矿山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出了绿色矿山的发展模式,构建有色金属矿山二级生态工业体系是实现绿色矿山的重要途径。有色金属矿山二级生态工业体系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以实现工业资源的有限输入和工业废物的有限输出为目的,具体通过矿山清洁生产、预防废物产生、废物循环利用及最小量废物必要处置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892.
创新和绿色已经成为今后驱动经济转型的两个最重要的因子。从绿色创新发展的资源环境维度、经济社会文化维度出发,以区域绿色创新与发展为主线,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旨在系统梳理区域绿色创新的微观影响因素与过程,分析绿色发展问题的内涵与演变。绿色创新发展来自于多重因素与制度在生产、扩散和使用新知识与新技术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而绿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有限资源条件下的可持续现代化与城市转型。在国内外的绿色实践中,总结了能源可持续利用、节能服务业与低碳城市建设等研究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893.
通过剖析绿色产业的概念及科学内涵,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特点及进展,详细描述了威海市以绿色能源、节能减排、农村环保、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总结了威海市利用区位优势及地理条件,将发展绿色产业与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创建等活动相结合,把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加大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力度,加速绿色产业工业园创建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为利用绿色产业发展机遇振兴地区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94.
Doyle, Martin W. and F. Douglas Shields, 2012. Compensatory Mitigation for Streams Under the Clean Water Act: Reassessing Science and Redirecting Polic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48(3): 494-509. DOI: 10.1111/j.1752-1688.2011.00631.x Abstract: Current stream restoration science is not adequate to assume high rates of success in recovering ecosystem functional integrity. The physical scale of most stream restoration projects is insufficient because watershed land use controls ambient water quality and hydrology, and land use surrounding many restoration projects at the time of their construction, or in the future, do not provid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functional integrity recovery. Reach scale channel restoration or modification has limited benefits within the broader landscape context. Physical habitat variables are often the basis for indicating success, but are now increasingly seen as poor surrogates for actual biological function; the assumption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lacks support of empirical studies. If stream restoration is to play a continued role in compensatory mitigation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Clean Water Act, then significant policy changes are needed to adapt to the limitations of restoration science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under which most projects are constructed. When used for compensatory mitigation, stream restoration should be held to effectiveness standards for actual and measurable physical, chemical, or biological functional improvement. To achieve improved mitigation results, greater flexibility may be required for the location and funding of restoration projects, the size of projects, and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itself.  相似文献   
895.
Following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in general and of urban sustainability in particular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n the course of the 1990s. Even i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cities are far from being solved, one can interpret this development as a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y and nature on both a discursive and a material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ition from Fordism to post-Fordism has given rise to new forms of urban entrepreneurialism, with an absolute priority to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n the one hand and sharpened social conflicts on the other. Looking at the case of the Hamburg reg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processes. Contrar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ustainability as a broadly accepted policy goal it conceptualizes sustainability as a terrain of conflict. As such, we will argue, the sustainability concept and the underlying change in social relations with nature contribute to containing the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t societalization, which in the transition to post-Fordism have become more visible again.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96.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已逾10年。本文综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其发展特点和实践启示,构建了中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模式图,以期对1 50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借鉴。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标准可依,依标准建设,据标准考核,示范试点带动,建立长效机制"的发展路线图,由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共同推进,从微观、产业集群、园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建设实践。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理念革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生产力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产业集群层面,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构建"园中园"的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和环境管理。园区层面,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热电冷多联供,实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及再生水回用。宏观层面,实现基础设施和服务在更大区域内的延伸共享,加强社会分工,鼓励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97.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合理供水辨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因具有美化环境、降低空气污染、控制城市热岛等作用而日益得到重视。合理的城市生态供水不仅有益于植被的正常生长,对城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为统筹城市生态与国民经济发展,保证绿地健康,需要合理的绿地供水管理。本文以土壤含水量为标准,根据田间持水量、临界土壤含水量和凋萎系数三个土壤含水量值划分不同等级的绿地需水量,将供水量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城市绿地供水合理性评价模型,为有效辨识供水合理性提供了参照依据。以2009年北京市城市绿地供水为例,进行了供水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年来看,供水基本合理,虽然绿地蒸散发受到一定抑制,但不影响植被生长;从逐月供水来看,个别月份存在供水过少或过多现象,影响植被生长,且不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98.
针对长庆油田在黄土高原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建设西部大庆过程中所面临的油田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运用工业生态学原理,总结探讨了长庆油田以企业文化、数字化油田、集约用地、研究配套实用勘探开发技术、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循环经济及管理创新等手段对建设生态化油田进行探索,实现企业发展、生态保护、企地和谐,通过油田的开发改善和促进黄土高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99.
以"四川省地震灾后置建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找到影响社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确立低碳模式为灾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佳模式.通过对低碳社会的特征分析,结合社会学理论,认为:低碳社会的发展是低碳价值理念、低碳准则、低碳行为互相作用的过程.低碳社会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基于综合集成与统筹优选的方法,从价值理念、低碳行为、规范体系三个方面对低碳社会的各项要素进行集成:低碳社会的推行模式分为低碳农村模式和低碳城市模式.低碳农村可以与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发展生态经济,探索生态发展模式和生态补偿政策;低碳城市相对于一般社会发展模式和农村发展模式,更集中体现在建筑、交通、文化、消费行为等某些特定领域.建议:从国家到灾区的各级政府必须多管齐下,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对策及措施,如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制定法律法规,促进新能源开发,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等来保障低碳社会模式的推行.  相似文献   
900.
以硫酸钛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Fe3+掺杂锐钛矿型TiO2(Fe3+ - TiO2)粉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试样的形貌.研究了自制的Fe3+ - TiO,光催化剂对孔雀石绿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孔雀石绿溶液质量浓度为2 mg/L、Fe3+ - TiO2加入量为1.616 g/L、Fe3+-TiO2中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