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146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的区域排放当量制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现有的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区域排放当量概念及相应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应用该概念制定总量控制方案,首先是运用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区域允许排放当量,线性规划模型中的技术系数是以区域内网格为基础的污染物转移函数;其次是分配区域允许当量至各个污染源,从而确定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该方法已在南昌市的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度指数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提出用标度表示大气污染物分指数和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新概念。依据大气污染物浓度等比赋值,其危害程度等差分级原则,导出了标度分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标度分指数表达形式简单、规范,对任何污染程度都以统一基准衡量;标度综合指数既能反映多种污染物并存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又适当突出严重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通过对实例的应用、分析和比较,证实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可比性和通用性,且这些性质不受污染物种类和数目多少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3.
刘晓红 《环境工程》2004,22(4):76-78
以湿法磷酸副产的磷石膏和工业品氯化钾为原料 ,采用两步法 ,常温常压下 ,在 5 0 0 0t a工业化装置中 ,生产符合国标ZBG2 10 0 6 89农用一级品硫酸钾。整个过程流程较简单 ,能耗低 ,投资省 ,基本无“三废”排放。钾的收率达70 %。工艺条件稳定 ,产品质量稳定。中试结果与小试有较好的重复性 ,放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4.
周红慧  马浩 《环境化学》1999,18(1):77-81
本文总结介绍了含膦羧酸共聚物TS-617组份的阻垢缓蚀剂的在灰水回收系统中稳定处理的实验方法及情况。  相似文献   
125.
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将NCAR的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MM5和作者开发的化学模式相耦合,建立了一个中尺度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利用该模式选取了2个典型个例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臭氧化学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模式再现并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结合地面观测资料进一步定量分析控制该地区臭氧浓度的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个例模拟和分析表明,模式基本反应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进一步的因子分析解释了模拟区域内1999 06 18(个例2)臭氧浓度普遍比1999 08 07(个例1)的臭氧浓度高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天气条件决定的大气动力过程对区域空气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个例2区域臭氧浓度普遍偏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分析表明,物理因子(平流输送,垂直湍流输送)的作用和化学因子的作用同样重要.同时还做了模式参数的敏感性实验研究,并对中尺度云雨化学模拟及其对臭氧化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6.
以东北三省粳稻、玉米为例,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检验农业技术进步、规模效率与粮食生产效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2000—2019年,吉林和黑龙江均保持了良好的粮食生产效率。②黑龙江属于"农业技术进步单一驱动型"的生产模式,而辽宁、吉林属于"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驱动型"的生产模式。③吉林玉米生产的规模效率非有效,辽宁农业技术进步的衰退分别阻碍了各自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建议: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应因地制宜,分别通过增加农业财政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力度、鼓励农地流转等措施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7.
Alternative livelihoods programmes (ALPs) are extensively executed in mining communities, often as models of development dialogue on artisanal and small‐scale mining (ASM). This paper assesses whether Prestea's ALP aligns with the development dialogue on artisanal mining.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ALP in Ghana's Prestea is based on the notions of substitution, homogenous community, and impact scalabilit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restea ALP is not alig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dialogue on artisanal mining, and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ly‐damaging behaviours within livelihood strategies. The paper contends that it would be appropriate to concentrate on improving the existing artisanal miners’ operation of those most susceptible to resource access restrictions. Further, it may be more prudent to utilize livelihood‐centered interventions that create strong connections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way of creating regular community engagements. Additionall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term for the intervention programme on artisanal mining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the broader term ‘livelihood‐centered intervention’. The replacement of the term ‘ALP’ avoids the tacit belief that ALP can adequately replace artisanal mining operations. Livelihood‐centered intervention should not necessarily utilize alternative livelihoods as direct behavioural change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28.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GGH结垢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GH在运行中极易结垢、堵塞等问题,对某电厂脱硫系统中GGH的垢样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结垢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止GGH结垢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9.
土地利用与河湖水质的关系存在时空异质性.以上海苏州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05、2010、2015和2020年水质监测和土地利用数据,提取5种空间尺度(200、500、1 000、2 000和5 000 m河段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多时空尺度下苏州河水质与缓冲带土地利用构成和空间格局特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苏州河水质近20年呈逐步改善趋势,TN是当前水体主要污染物.②不同尺度缓冲带土地利用均以建设用地为主,绿地林地占比呈小幅增长趋势.③缓冲带土地利用景观特征与水质存在关联性,并表现出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时间尺度上,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景观优势度、聚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各项水质参数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就NH4+-N、TP和TN而言,2010年呈现出与其他年份相反的相关关系.2001年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对水质的总解释率最高,为93.65%.近10年来,绿地林地对水质的调控作用凸显.④空间尺度上,绿地林地、斑块数量、景观形状和多样性指数与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绿地林地对NH4+-N、TP和TN的正调控效应均以2 000 m尺度最强.斑块数量和景观形状指数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对水质的调控作用相对较强,而香农多样性指数则在小尺度上对水质起到较好的正调控作用.2 000 m尺度下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对水质总解释率最高,为68.47%.研究表明,增加2 000 m缓冲区内绿地林地的面积并优化其景观配置将对苏州河水质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王竹  刘扬  王芳 《环境科学》2024,45(6):3614-3626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响应至关重要.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有所差异,为此分别沿大通河流域干流流向(海拔梯度1 000 m)和山体坡面(海拔梯度500 m)设置了两种空间尺度的样带,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特征,基于FAPROTAX数据库分析氮循环功能类群的海拔分布,探讨驱动土壤细菌群落沿海拔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分布有显著差异,总氮(TN)和硝态氮(NO3 -)含量与海拔正相关(P < 0.01),土壤容重(BD)、pH与海拔负相关(P < 0.001);②细菌群落OTU丰度沿海拔升高显著增大(P < 0.01),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沿海拔增大,但趋势不显著(P > 0.05);③细菌群落以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门,其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分别增加、减小和微弱减小;④参与氮循环的功能类群共13种,以硝化作用、好氧氨氧化和好氧亚硝酸盐氧化作用为主,随海拔升高响应规律不同,其中硝化作用细菌丰度显著增加(P < 0.01),好氧氨氧化和硝酸还原细菌丰度微弱增加,而参与含氮化合物异化还原的细菌丰度先增后减;⑤冗余分析表明海拔(ELEV)、pH和氨氮(NH4 +)是驱动门水平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Mantel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氮循环优势类群均受海拔驱动(P < 0.01).⑥流域和坡面尺度上细菌群落α-多样性沿海拔的规律一致,但土壤性质、氮循环功能菌群丰度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均不同.因此从不同空间尺度探究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