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433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01.
为准确掌握软土深基坑的变形特性,并合理评价其危险性,基于现场监测成果,进行基坑重要监测项目的空间变形特征分析;通过变形分级和发展趋势判据计算得到相应特征指标,从而开展基坑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支护结构的空间变形近似呈"驼峰"特征,即基坑两端头的变形值相对较小,而基坑中部的变形值相对较大;周边土体沉降相对较小,随着与基坑...  相似文献   
702.
组织错误研究是人误研究的新方向.在综述组织错误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组织错误分析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面临的4大问题,即:组织错误的定义及特征界定存在的问题,组织错误分类标准和方法存在的问题,组织错误的形成及演变机理以及组织错误评价、预测的技术方法,讨论了组织错误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03.
水环境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复杂巨系统,研究这些不确定性的变化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水环境分析的认识和做出更切合实际的决策.详细、清晰地评述了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的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并针对此类模型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最后结合目前的研究热点指出了今后不确定性水质模型发展的3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04.
自2013年以来,珠三角地区SO2、NOx及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但臭氧污染日渐凸显.作为二次污染物,臭氧污染演变受到排放与气象条件共同影响.而评估本地前体物人为排放变化、外部传输和气象变化对臭氧污染演变的影响,并识别臭氧污染长期演变趋势的重要驱动因素,是开展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关键基础.因此,本文采用WRF-SMOKE-CMAQ模拟平台,以2006—2017年广东省和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清单为输入清单,以2014年的气象数据为基准年气象场,通过设置不同案例,结合观测数据,定量评估本地、外部排放变化和气象变化对珠三角秋季O3污染长期演变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6—2017年期间,整个珠三角9—10月臭氧日最大8 h(MDA8)浓度上升主要由人为排放变化主导,平均每年贡献0.7μg·m-3,而气象条件总体上抑制了2006—2017年期间珠三角秋季臭氧MDA8浓度的增长,使得秋季臭氧MDA8浓度上升速率下降为0.2μg·m-3·a-1;人为排放变化...  相似文献   
705.
对2007-2013年乌鲁木齐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泉水型地下饮用水源地米东区三水厂受储水介质及当地地质化学结构的影响,溶解盐类常年超标,水质较差;湖库型地表水源地五、八水厂总磷浓度在个别年份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且地表水源地中挥发性卤代烃类、硝基苯和酞酸酯类等有机项目及镍等重金属类检出率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对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及合理开发优质水资源的对策建议,为首府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6.
2013—2016年74城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2013—2016年74城市臭氧(O3)监测数据,综合探讨了全国74城市O3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3—2016年,74城市O3-8 h各百分位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百分位较高区间O3浓度逐年上升速率越快,O3-8 h第95百分位浓度年增长5.3 μg/m3,其次是第90百分位;O3区域性污染特征明显,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O3污染问题突出;74城市O3浓度超标天数年增长3 d/城市,O3污染呈明显日、季节变化特征,午后14:00—17:00达到小时浓度峰值,超标日主要集中于5—10月;O3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率逐年增加,北京、上海和广州O3贡献率年增长分别为1.9%、1.1%和0.8%。  相似文献   
707.
根据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入海河流、降水中氮和磷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海水中氮和磷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平均浓度均低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富营养化状况以贫营养和轻度富营养为主,超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点位...  相似文献   
708.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a cytokinin-based plant growth regulator (PGR) was explored in typical grapevine soils of India with simultaneous evaluation of its effect on biochemical attributes of the test soils in terms of the activities of specific soil microbial enzymes. In all the test soils, namely clay, sandy-loam and silty-clay, the dissipation rate was faster at the beginning, which slowed down with time, indicating a non-linear pattern of degradation. Degradation in soils could best be explained by two-compartment 1st + 1st order kinetics with half-life ranging between 4–10 day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rganic matter might be playing a major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forchlorfenuron in soil.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in sandy-loam soil was fastest followed by clay and silty-clay soils,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in natural against sterilized soils suggests that microbial degradation might be the major pathway of residue dissipation. Changes i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s a consequence of forchlorfenuron treatment were studied for extra-cellular enzymes namely acid phosphat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β -glucosidase and intracellular enzyme-dehydrogenase. Although small changes in enzyme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forchlorfenuron did not have any significant deleterious effect on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the test soils. Simple correlation studies between degradation percentage and individual enzyme activities did not establish an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The pattern and change of enzyme activity was primarily the effect of the incubation period rather than the effect of forchlorfenuron itself.  相似文献   
709.
利用自行研发的小尺寸薄层扬沸燃烧特性测量平台,开展了不同垫水层厚度下薄层扬沸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测试油料的品种为:柴油(0)和航空煤油(Jet A);油盆尺寸为15cm,18cm,30cm和40cm;实验工况中油层厚度为1.0cm,水层厚度选取了与油层厚度数量级相同的三种厚度:1.0cm,1.5cm和2.0cm。结果表明:随着油盆尺寸增大或垫水层厚度上升,扬沸阶段特性从突变型向持续型转变,首次扬沸发生时间缩短,扬沸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10.
贺振  贺俊平 《生态环境》2012,(10):1655-1659
植被是土地覆盖中的最主要部分,是连接土壤、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自然“纽带”。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地提取地表植被状况,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利用1998—2011年的SPOT-VGT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采用均值法和趋势分析法对黄河流域植被NDVI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4年NDVI均值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是东南部平原、盆地和西部山地植被状况要好于北部地区。其次,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发育主要依赖于水文条件,所以沿黄河干流和支流区域也具有较高的植被NDVI值。(2)黄河流域植被NDVl年均值近14年间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1998--2000年呈现急剧减少态势,2001--2003年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04--2011年又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连续增长过程。(3)黄河流域植被NDVI基本不变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13%;植被NDVI轻微改善的区域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7.30%,且主要分布于流域东南部的盆地、平原和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NDVI退化的区域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0.98%。黄河流域自1998年以来,植被NDVI整体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