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429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彭章娥  冯劲梅  何淑英  吴峰 《环境科学》2012,33(10):3466-3472
选取壬基酚(nonylphenol,NP)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中2种常见淡水藻(小球藻和鱼腥藻)对壬基酚的光降解促进作用,并对藻引发水中壬基酚的光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同时也研究了天然水中普遍存在的物质成分(腐殖酸和铁离子)与藻协同引发壬基酚的光降解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含淡水藻的水溶液经过光照后能引发其中壬基酚的光降解;藻、腐殖酸和铁离子的水溶液经过光照后,对壬基酚光降解的增强促进作用更大,在含藻、腐殖酸和铁离子的水溶液中,4 h光照后壬基酚的降解率可达58%.根据此结果推测藻/腐殖酸和铁离子体系光照后能产生更多的活性物质,从而促进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62.
王兵  夏韬  莫正平  鲜波 《环境工程》2012,(Z2):120-122
Fe(Ⅵ)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Fe(OH)3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废水处理中高铁酸钾发挥同步氧化和絮凝作用。介绍高铁酸钾处理各种难降解废水的机理,同时分析高铁酸钾投加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各种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基于高铁酸钾同步氧化絮凝技术处理污水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3.
纳米材料对藻细胞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光学工程、催化等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量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被释放到水生生态环境中,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的毒性效应,归纳了纳米材料影响藻类毒性大小的主要因素,如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性质和藻种等,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对藻类的致毒机理,如金属离子溶出、氧化损伤和遮光效应等,最后总结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Summary. A diverse group of brown seaweeds produce bouquets of C11 metabolites, some of which act as pheromones that cue gamete release or attract sperm to eggs following release. We demonstrate that these C11 metabolites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also frequently and strongly deter feeding by the herbivorous amphipod Ampithoe longimana, but rarely by the herbivorous sea urchin Arbacia punctulata. Across the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tested, seven of twelve C11 metabolites or mixtures that we tested deterred feeding by the amphipod, but only two of eleven deterred the sea urchin. For those compounds where we could rigorously contrast the magnitude of deterrence against the amphipod with the magnitude of deterrence against the urchin, the amphipod was deterr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urchin by five of six metabolites. Thus, C11 compounds were more frequently and more strongly deterrent to the amphipod than to the sea urchin. These findings for C11 metabolites conflict with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where other classes of seaweed chemical defenses have been shown to deter feeding by large mobile herbivores like urchins and fishes but to be relatively ineffective against mesograzers, especially the species of amphipod that we used he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11 metabolites are unusual among the known seaweed chemical defenses in that they are especially effective against mesograzers, which often consume seaweed spores, zygotes, and juveniles.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11 metabolites in brown algal eggs could allow these defenses to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defending gametes, zygotes, or young sporelings from herbivorous mesograzers. Received 26 February 1998; accepted 9 April 1998.  相似文献   
65.
针对2005年8月、11月及2006年2月,5月太湖31个采样点的水样,测定了其中黄质(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ier)和颗粒物的吸收系数.通过次氯酸钠漂白法及数值分离法,将颗粒物吸收系数分离为藻类颗粒物及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并对2种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太湖水体介质吸收有效光合辐射能量的谱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水体中的绝大部份光合有效辐射能量主要由黄质和非藻类颗粒物所获取,对夏季的400~473nm、秋季的400-461nm、冬季的400~476nm、春季的400~569nm的能量而言,黄质的吸收贡献大于非藻类颗粒物;而在其余波段中,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贡献相对较大.藻类颗粒物的吸收贡献谱在490nm、676nm左右处存在2个主峰区,620nm左右处存在一次峰区,且该次峰在夏、秋季尤为明显,春季次之,冬季最小.藻类的吸收贡献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吸收贡献最大达到22.1%,平均为16.4%;秋季最大为18.4%,平均为13.1%;春季最大为15.1%,平均为9.7%;冬季最大为10.1%,平均为6.8%.由于太湖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主要由非藻类颗粒物决定,因而用次氯酸钠漂白法从中提取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而改进的数值分离法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6.
藻类毒物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运用藻类进行毒物检测的测试方法及指标,介绍了藻类毒物测试在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检测与评价,饮用水的安全性评价,工业废水的毒性检测,及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
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去除水中颤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MnO4对颤藻氧化,再接种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根据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考察KMnO4预氧化对颤藻生长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藻细胞的破裂情况,同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对KMnO4预氧化水体进行混凝处理,结果表明:KMnO4对颤藻有很好的氧化效果,不同浓度KMnO4对颤藻生长活性的抑制时间不同;在投加量为2 mg/L以下时,预氧化没有破坏颤藻的细胞结构;模拟含藻水在KMnO4预氧化后采用PAC混凝优于单加PAC的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68.
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程海湖设置了3个断面9个采样点,对程海藻类植物进行了逐月采样调查。结果表明:程海藻类植物种类175种(变种),种类组成结构特点以硅藻、绿藻、蓝藻为主;数量组成结构特点则是蓝藻占绝对优势,表现出典型的富营养化蓝藻型特征。细胞丰度为390.16×104~51 435.0×104个.L-1之间,年平均4 851.75×104个.L-1。年内时间分布呈现出3次波峰与3次波谷,每一次高峰的出现都伴随着不同种类为主的蓝藻水华暴发;水平分布在种类上无明显差异,数量上则表现出南部断面最低,中部断面次之,北部断面最高;垂直分布以表层最多,底层最低,5.0~20.0 m水柱中差异不明显。与1985年相比,种类组成中硅藻比重下降而蓝绿藻比重上升,一些对环境敏感的种类消失,优势种群发生演变,年内数量变动由单峰型发展为多峰型,湖泊富营养化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大力削减入湖污染物、增强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控制富营养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从珠江口海域分离、鉴定出3种重要有害藻类小普林藻JX12(Prymnesium parvum)、剧毒卡尔藻JX24(Karlodinium veneficum)、红色赤潮藻JX14(Akashiwo sanguinea),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pH值对小普林藻溶血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海洋微藻溶血活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分析比较了不同藻株以及不同生长时期溶血毒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50°C),小普林藻的溶血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7℃为其最佳反应温度,pH 8和50 min为其最佳反应条件。不同生长时期的小普林藻溶血毒性具有显著差异,对数期溶血活性(5.67×10~(-7)HU·cell~(-1))显著高于稳定期(2.32×10~(-7)HU·cell~(-1))和衰亡期(3.40×10~(-7)HU·cell~(-1))。分离自珠江口海域的3种微藻均检测出溶血毒性,单个细胞溶血活性由强到弱分别为红色赤潮藻(976.20×10~(-7)HU·cell~(-1))、小普林藻(5.67×10~(-7)HU·cell~(-1))、剧毒卡尔藻(2.58×10~(-7)HU·cell~(-1))。值得注意的是,红色赤潮藻中国株JX14的单位细胞溶血活性显著高于美国株AS2,是后者的2倍以上。本研究首次确认珠江口海域红色赤潮藻、小普林藻和剧毒卡尔藻均具有较强的溶血毒性,这些有害藻类一旦形成赤潮可能对河口生态系统安全以及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0.
藻类与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红文  黄国兰 《环境化学》2003,22(5):440-444
本文就若干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藻类对这些污染物的富集降解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有很大差别,其中三有机锡的毒性最大。此外,不同藻类对毒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扁藻Platymonas sp.和斜生栅藻S.obliquus最敏感。藻类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两种途径去除水中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容易被去除。藻类固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藻类对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