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5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341篇
基础理论   5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3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王鹏  赵微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9):2403-2417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明确其空间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的层级单一、结果针对性欠佳等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自然立地条件—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自然立地条件指标分析流域内地域分异规律,进而划定生态修复一级分区;基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供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生态修复二级分区;结合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及生态退化度等关键生态胁迫问题指标构建生态修复分区指数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进而开展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划分。最终,将猫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修复一级分区、10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及30个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猫跳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分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2.
王锐  李瑜  余京  周皎  余飞  张云逸  蒋玉莲 《环境科学》2023,44(3):1727-1734
为了促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实现地质高背景区富Se资源的安全利用,以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土壤-农作物的富Se水平及重金属含量,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富Se耕地区划及可利用性方法研究,以期提高富Se资源利用效率,为地质高背景区富Se资源的安全利用提供思路.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及农作物中Se含量丰富,具备开发富Se资源的潜力,但部分样品存在Cd超标的问题.土壤pH是影响农作物Se和Cd含量的关键因素,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富Se资源安全利用.A~E(A表示可利用富硒耕地,B表示农作物不富硒但农作物安全,C表示农作物富硒但农作物不安全,D表示农作物不富硒且农作物不安全,E表示土壤硒含量小于富硒阈值且土壤重金属不超标)类耕地面积分别为0.72、0.75、0.28、0.13和0.56 km2,建议在A类耕地分布区开展安全富Se资源开发,在C和D类耕地分布区开展土壤酸化调理及作物低累积品种等农艺措施,降低农作物重金属超标风险,并加强全区耕地保护力度,防止新增污染物输入.  相似文献   
143.
关于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总体构思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高庆华 《灾害学》1991,6(3):14-18
本文对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总体构思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中包括自然灾害评估指标系统;灾害评估的分类和程序;自然灾害评估的基础工作;自然灾害评估的主要手段;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模式和灾害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4.
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光先 《灾害学》1991,6(4):12-17
本文论述了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三种方法,分别适用于城市、整个受灾区及农村。文中还提供了一系列平均统计数据,如建筑物震害率,平均损失率等,为当地无详细资料时参考使用。并以地震烈度和人口密度为参数,给出快速评估人员伤亡的经验公式。最后还讨论了地震间接损失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5.
介绍了近年来欧洲国家新的粉尘卫生标准及其监测、管理方法,分析其制定粉尘卫生标准的经验,并与我国的粉尘卫生标准情况做了初步的比较,提出了建立我国新分级分类粉尘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6.
New principles of the assessment of soil cover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the scale and intensity of destructive processes manifestation a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47.
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及其系统决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卫亚  孙广忠 《灾害学》1992,7(3):19-24
本文在讨论地质灾害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对策,并基于多目标决策特点,构造了三类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最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48.
基于组件式GIS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基于组件式GIS技术建立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概述了组件式GIS的技术特点 ,结合当前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要求 ,利用该技术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完成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反映城市重大危险源数据的图层的建立以及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级功能 ,并提出了危险源的专题图分析和危险事故分析方法 ,完成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9.
基于SPA模型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的观点,采用集对分析(SPA)方法,进行了安全一事故集对的同异反分析,指出应采取措施控制不确定项,尤其要控制其中的第二类、第三类危险源才能使系统趋于安全状态;同时建立了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联系度的计算得出煤矿瓦斯的安全等级.研究表明,将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某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计算简单,结果较为精确、可靠,为不确定系统的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0.
The pure decomposition behavior of 2,2′-azobis (isobutyronitrile) (AIBN) and its physical phase transformation were examined and discusse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is self-reactive azo compound was explor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o elucidate the stages in the progress of this chemical reaction. DSC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kinetic and process safety parameters, such as 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SADT), time to maximum reaction rate under adiabatic conditions (TMRad), an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a), under isothermal and adiabatic conditions with thermal analysis models. Moreover, vent sizing package 2 (VSP2) was applied to examine the runaway reaction combined wi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for 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of AIB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is reaction process can identify AIBN as a hazardous and vulnerable chemical during upset situations. The sublimation and melting of AIBN near its apparent onset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contributed to the initial steps of the reaction and explained the exothermic attributes of the peaks observed in the calorimetric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