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795篇
安全科学   51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95篇
综合类   1340篇
基础理论   496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111篇
灾害及防治   33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近年来,我国臭氧(O3)浓度呈升高趋势,成为仅次于PM2.5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掌握长三角地区蓝天保卫战实施期间O3时空变化特征和人群健康影响,采用莫兰指数和冷热点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2017~2020年210个监测站点O3浓度时空特征,并利用健康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价法评估了长三角区域人群O3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2017~2020年,长三角地区O3年均值和暖季均值的四分位数范围(IQR)呈现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位移的趋势.暖季和冷季O3浓度均值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态势.暖季O3浓度均值在长三角北部和中部腹地城市出现高浓度O3集聚的特征.区域O3年均暴露浓度超过160μg·m-3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2017年的72.3%降低至2020年的34.8%.三省一市人口加权年均O3暴露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长三...  相似文献   
942.
选取2家典型农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农药制造行业废气排放特征、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由于产品、生产环节的不同产生的污染物存在一定差异,A企业污染物以氨、含氧有机物和卤代烃为主,B企业污染物以卤代烃为主.臭氧生成潜势(OFP)范围在1.96~107.24 mg·m-3之间,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范围为0.94~74.72 mg·m-3,对OFP和SOAFP贡献较大为含氧有机物、芳香烃和卤代烃.农药企业恶臭物质较为复杂,主要恶臭物质涵盖了硫化物、含氧有机物、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烃.农药企业所有排气筒废气的LCR均高于10-6,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A企业LCR范围为4.10×10-6~5.34×10-3之间,B企业LCR范围在1.23×10-3~4.35×10-1之间,卤代烃,特别是1,2-二氯乙烷是农药企业主要的致癌风险物质,需要企业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43.
为探索吕梁地区PM2.5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健康风险和潜在来源,于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7月1日对离石区(市区)和孝义市(郊区)进行PM2.5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4种多环芳烃浓度.总多环芳烃的浓度年均值为95.50 ng·m-3,主要以5~6环为主(49.7%),3环占比较低(8.3%);吕梁市多环芳烃浓度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市区浓度年均值(130.47 ng·m-3)高于郊区(84.4 ng·m-3);增量终身致癌风险和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均表明吕梁市多环芳烃毒性服从成人>青年>儿童的规律,除夏季外,离石区增量终身致癌风险值均在10-6~10-4之间,远高于孝义市,表明市区存在较高的多环芳烃潜在风险;通过采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表明,吕梁市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煤和生物质的燃烧(61.9%)和机动车尾气排放(38.1%),由后...  相似文献   
944.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 one class of the most harmful DNA damage forms that bring elevated health risks, need to be repaired timely and effectively. However,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impair DSB repair from various mechanisms. Our previous work indica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unsaturated RecA nucleofilaments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homology recombination (HR) pathway which can accurately repair DSBs. In this study, by developing a benzonase cutting protection assay and combining it with traditional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analysis,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assembly patterns of four RecA mutants that display differential DSB repair ability and ATPase activity. We observed that the mutants (G204S and S69G) possessing both ATP hydrolysis and DSB repair activities form unsaturated nucleofilaments similar to that formed by the wild type RecA, whereas the other two ATP hydrolysis-deficient mutants (K72R and E96D) that fail to mediate HR form more compacted nucleofila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TP. These results establish a coupling of ATPase activity and effective DSB repair ability via the assembly status of RecA nucleofilaments. This linkage provide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disturb the essential HR pathway for DSB repair by suppressing the ATPase activity and altering the assembly pattern of nucleofilaments.  相似文献   
945.
中国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频发,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成分复杂,来源广泛,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中国近十年来室内VOCs在来源、浓度水平、影响因素及健康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室内建筑装修材料、人类活动及室外污染等来源都会影响VOCs的室内浓度;中国住宅内甲醛、苯等VOCs污染普遍存在,家具市场是甲醛污染最高的公共场所;VOCs浓度受到温湿度、通风和装修时间等因素影响;中国室内部分VOCs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值超过美国环保署可接受水平.调查更全面的室内VOCs数据,探索对各类因素影响机制,提出更有效降低VOCs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措施将是未来室内空气治理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6.
为了解中国稻田土壤镉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务农性接触的健康风险,对1991~2017年发表的205篇有关稻田土壤镉调查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并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概率模型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全国稻田土壤镉平均浓度[(0.54±1.38)mg/kg]显著高于全国表层土壤镉背景值(0.097mg/kg).虽未见显著的时间变异(β=-0.002,95%置信区间:-0.025~0.022),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为扰动下的稻田土壤镉浓度存在较大异质性:华南[(0.88±1.59)mg/kg]>西南[(0.46±0.85)mg/kg]>华东[(0.44±1.45)mg/kg]>华北[(0.36±1.05)mg/kg]>东北[(0.35±0.83)mg/kg]>西北[(0.01±0.05)mg/kg]和矿冶[(1.77±2.18)mg/kg]>其他工业活动[(0.64±1.22)mg/kg]>电子垃圾拆解[(0.59±0.87)mg/kg]>污灌[(0.57±1.26)mg/kg]>交通[(0.56±0.86)mg/kg]>常规稻田[(0.25±0.34)mg/kg].除西北地区外,各地区稻田土壤镉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尤其华南地区34%条土壤镉浓度数据超过农用地土壤镉污染风险管制值(1.5mg/kg).土壤镉务农性接触的非致癌风险(HQ<<1)处于可接受水平,其中皮肤接触是主要途径,女性是务农性土壤镉暴露的高风险人群,华南和西南地区是务农性土壤镉暴露的高风险地区.  相似文献   
947.
栾慧君  塞古  徐蕾  肖昕  梁妍  于勤学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1):4679-4687
采集了徐州北郊第三、四季度大气降尘样品,分析了降尘中As、Cr、Cd、Pb、Cu的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尘中Pb、Cu、Cr、As和Cd沉降通量分别为1.49,1.21,0.96,0.243mg/(m2·月),以及9.23μg/(m2·月).降尘中5种元素含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但未超过相关标准值.研究区域内Cu空间变异性最强(110.05%),Pb的沉降通量最高,Cd最低,相较于国内其他工业城市,Cr、Cu的沉降通量偏高,Cd偏低.时间上,第三季度,5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排序为:Cu>Pb>Cd>As>Cr;第四季度则为Pb>Cu>Cd>As>Cr.其中Cu、Pb、Cd污染程度均在中度和偏重度以上,As介于轻度和偏中度污染,Cr为轻度污染.10处监测点各重金属均为轻微潜在生态风险,降尘中As对儿童存在一定的非致癌风险和经口摄入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48.
为了满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和管理体系需要改革。在深入分析现有控规管理对国土空间应急安全保障方面的响应与不足的基础上,增加了“预防+应急”的控规管理工作路径并构建指标实施体系。“预防”是指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来提高城市韧性,增强城市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预防”主要方法是: (1)将健康城市理念融入控规指标体系;(2)缩小控规单元管理规模,形成从编制单元到地块单元的空间传导体系。“应急”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通过控规管理首先保障城市生命系统的可持续性;通过控规对部分土地兼容性的引导及对应急设施、通道、空间的布局来满足防疫需要。  相似文献   
949.
为解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大湾区的香港米埔、深圳福田、广州南沙和珠海淇澳岛4个典型城市红树林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识别健康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为淇澳岛(3.05,健康)>米埔(3.03,健康)>南沙(2.54,亚健康)>福田(2.13,亚健康).就压力指标而言,米埔和福田红树林的自然压力源为病虫害和生物入侵,人为压力源为人口、经济相关指标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福田还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压力.就状态指标而言,红树林受海水营养盐污染严重,南沙和淇澳岛红树林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红树植物多样性(除南沙红树林外)和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偏低,但鸟类生物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就响应指标而言,福田和南沙红树林由于面积小而生态服务功能偏低,南沙红树林的管理水平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红树林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生态失衡导致的病虫害与生物入侵、受纳外源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共性问题及自身特征与管护水平差异导致的其它个性问题.针对上述健康问题,建议:以缓解生态失衡为目标高效监测并推广基于自然法则的生态恢复,以源头控制为根本整体改善环境质量,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红树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50.
本文选取典型石化城市茂名市某石化工业园30名员工(男女各15名)进行裸露(额头、手掌)和遮蔽皮肤部位(前臂、小腿)的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擦拭样品中15种多环芳烃的浓度(∑15PAHs)并计算了经皮肤暴露和手-口接触的人体暴露剂量。结果表明,皮肤样品中∑15PAHs的浓度范围为21~1.9×104ng/m2,不同部位间PAHs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额头>手掌>前臂>小腿。PAHs以3~4环PAHs组成为主。男女性别间PAHs组成无显著差异,∑15PAHs女性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差异性。经皮肤吸收的PAHs日暴露剂量(DADderm)女性[41ng/(kg×d)]显著高于男性[28ng/(kg×d)]。手-口接触暴露剂量[0.34ng/(kg×d)]相比于皮肤暴露剂量[34ng/(kg×d)]可忽略不计。皮肤暴露剂量主要来自裸露部位皮肤的贡献(88%)。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AHs的皮肤暴露和手-口接触暴露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但约7%员工的皮肤致癌风险高于可接受的水平(10-4),表明存在一定的PAH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