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6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1250篇
安全科学   753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475篇
综合类   2435篇
基础理论   803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87篇
评价与监测   204篇
社会与环境   250篇
灾害及防治   17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河口水质氨氮的自动监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了国内首台营养盐连续监测分析仪对光波长、显色时间、样品盐度、显色剂储存时间、测定过程的气泡等影响因素的分析 ,自动分析时这些因素可被控制使结果稳定。将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作比较 ,表明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82.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铝铁硼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工业水玻璃、氯化铝、氯化铁、硼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铝铁硼(PSBFA)。通过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水玻璃的胶凝时间、Si/Al物质的量比、硼的浓度、熟化时间等因素对聚硅铝铁硼产品应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硅铝铁硼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为2~4,Si/Al物质的量比在1.0左右,硼的浓度为0.02mol/L,熟化时间为5d左右。絮凝应用实验表明,聚硅铝铁硼对于印染废水脱色效果、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与传统混凝剂硫酸铝和市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相比,PSBFA的具有投加量少、沉降速度快、絮体体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3.
城市垃圾渗滤液场内循环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城市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水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垃圾渗滤水场内循环处理的两大研究流派-以欧美国家为主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和以日本为主的循环式准好氧填埋技术。根据我国城市垃圾有机物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将准好氧填埋技术与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特点相结合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波液场内循环处理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4.
通过安全生产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笔者从一个行业出发 ,阐述了安全文化系统工程 ,概括、总结并创建了以“1个严为特征、2个抓为重点、3项工作为途径、4个规范为核心、5个开展为动力”的“12 345”安全文化系统工程 ,以系统思维、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思想 ,论述了“12 345”安全文化系统工程的形成过程 ,为安全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丰富安全文化的内容 ,追求长久的安全效应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5.
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第2层次的监督机制,内部审核与绩效测量和监测、管理评审及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共同组成体系完整的监督保障机制。通过介绍内审的目的、内容、特点、原则、实施过程等方面内容,指出做好内审工作需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6.
阐述氧气生产过程中噪声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危害性,实施多种噪声防治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7.
紫露草微核技术对工业废水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钟梅 《四川环境》1997,16(4):54-58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以自来水为对照,不同浓度的氯化汞、三氧化二砷溶液及十几个工厂废水进行微核效应比较试验,筛选出破坏遗传物质的工业废水及其相应的污染水平。观察紫露草微核率变化及细胞的分裂情况,证明紫露草微核技术是监测工业废水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8.
/ Limit values are legal limits for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bstances in the environment. They must be agreed upon in a consensual procedure between science, economics/technology, and political forces. This is a crucial political precondition for their social acceptance. The arguments put forward to justify their expediency and numerical level are based not only on risk-benefit considerations but also on the aspect of the technical avoidability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xposure. The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direct benefit of specified exposures falls within the responsibility of economics/technology, whereas criteria for their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direct and indirect) are provided by medicine/biochemistry and/or ecology. Within this concept, the avoidance of nonbeneficial-even if not openly adverse-exposure is the essential aim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should be promoted by politics/science. In general, society or segments thereof reject adverse, accept beneficial, and tolerate unavoidable exposure. Conflicts of interest arise when different groups of society simultaneously define a given exposure as being adverse, beneficial, and unavoidable. Therefo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ety as a whole, an optimal exposure lies as far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t a level lower than known or plausible adverse effect thresholds (as defined by toxicology or ecology). This optimal level of exposure must be determined using a transparent and, hence, public procedure.KEY WORDS: Legal limit values; Benefit threshold; Social acceptance; Social tolerability; Adverse effect threshold; Avoidable exposure; Tolerance threshold; Environmental hygiene  相似文献   
89.
大庆地区水体环境的水生生物调查结果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区域工业污染源的构成特点,对分布在油田的13个湖库进行了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调查,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评价了各类水体的污染程度,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污染源的优化管理,实现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评价自然灾害健康效应及其需要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屠杭 《灾害学》1997,12(1):93-96
介绍了评价自然灾害健康效应及其需要的指标体系。提出通过调查死亡、伤亡、患病等,分析其与灾区人口、特定年龄人群、职业、习惯、地理位置、时间分布等关系,来科学评价灾害的严重性,提出救灾技术措施和确定主要卫生服务内容,保护易感人群,为灾后进行建筑物结构或位置的易感性分析以及制定防灾减灾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