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1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2670篇
安全科学   238篇
废物处理   168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4227篇
基础理论   1199篇
污染及防治   807篇
评价与监测   419篇
社会与环境   115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New Metal Emission Patterns in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e increased awareness of traffic as a major diffuse metal emission source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various traffic-related sources and how and where the metals are dispersed. In this study, metal emission patterns in the road traffic environment were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surrounding factors, e.g. the importance of intersections, deceleration, vehicle speed and traffic density. A total of 148 topsoil samples from 18 south Swedish roads were analysed (using GFAAS) for traffic-emitted metals, i.e. Cd, Cr, Cu, Ni, Pb, Sb and Zn. The roadside topsoil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used to examine correlations between metals and surrounding factors. The studied meta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emission sources: metals from decelerating activities (Cu, Sb and Zn), metals as historical residues from the combustion of petrol (Pb and Cd), and non-source-specific metals (Cr and Ni). It was found that Cu and Sb, despite their rather short history as traffic-emitted metals, have increased more than eightfold in roadside soils compared to background levels. The major source of road traffic related Cu and Sb is brake linings.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Cu and Sb in roadside topsoil stresses the need for metal transport studies as well as effect studies of these metals. Metals emitted due to decelerating activities were not correlated to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near road junctions. Emission patterns of traffic-related metals alongside roads are crucial in order to be able to evaluate the optimal localization of storm water treatment ponds.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用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重金属镍、铜、银、铅、镉和汞的方法。环境水样中的镍、铜、银、铅、镉和汞用四 -(对二甲氨基苯基 ) -卟啉 (T4 -DMAPP)柱前衍生 ,用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镍、铜、银、铅、镉和汞的T4 -DMAPP络合物 ,富集倍数为 1 0 0倍 ,然后用甲醇和四氢呋喃梯度洗脱为流动相 ,WatersXter raTMRP18( 3 9mm× 1 5 0mm)色谱柱为固定相分离 ,用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镍、铜、银、铅、镉和汞的检测限分别为3、2、4、3、1 5ng/L和 3n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1 8%— 3 2 % ,标准回收率为 92 %— 1 0 7%。该方法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重金属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3.
通过模拟煅烧试验制取水泥熟料,参照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制取混凝土样品,参考SR003.1和NEN 7375浸出试验,分别研究液固比对粒状及块状混凝土样品中重金属(Cr、Ni和A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液固比条件下粒状混凝土中的重金属浸出浓度为Cr>Ni>As,Cr、As浸出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2 500 μg/L左右和5~6 μg/L,Ni在液固比(L∶S)<6时,浸出浓度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降低,在L∶S>6时,浸出浓度较稳定,为35.7~41.5 μg/L;浸出量均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大。液固比(L∶S)<10时,块状混凝土中重金属累积释放量及扩散系数均随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大,当L∶S>10时两者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4.
煤矿复垦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煤矿复垦区种植农作物的充填复垦土壤的生态安全,以淮南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内Cd、Cr、Ni、Pb、Cu、Zn和Hg 7种重金属不同深度含量分析,总结其纵向分布特征,并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淮南市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作比较,分析这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这7种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土壤受Cd污染最严重,土壤中重金属垂直方向上无确定分布规律.总体而言,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危害.从垂直方向来看,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D随着深度的增加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40~60 cm深度的RI最大.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依次为Cd> Hg> Ni> Cu> Cr> Pb> Zn,其中Cd为矿区土壤中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85.
国内外重金属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有毒重金属对环境的严重威胁正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除了改进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外,各种廉价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新型可选择性重金属捕集剂都是研究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功能菌和植物处理含重金属污染已取得相当成效,并在工业上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和发展新型天然吸附剂、重金属捕集剂和生物技术,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6.
以新疆油田红浅稠油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稠油废水再生后回用热采锅炉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除氧工艺对稠油废水进行处理,出水各指标可达到热采锅炉给水水质标准,该工艺在油田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7.
掌握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对于科学制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针对目前重金属空间模拟较少考虑影响因素且平行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导致预测精度较低问题,选取自然-人为的23个影响因素,采用OK(普通克里格法)、NRK(仅基于自然因子的回归克里格法)和NARK(基于自然-人为因子的回归克里格法)对土壤镉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8.
闽西南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结合简单的生物可给性提取法(SBET)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闽西南农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闽西南农田土壤和稻米中部分重金属已存在富集.土壤中Cd、Zn、Pb和Cu含量分别在32.4%、15.5%、14.1%和12.7%的区域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  相似文献   
89.
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敏感藻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敏感藻是指在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中对毒物响应的温差大、时间快、种类多、剂量低的特殊藻类.自然藻中是否存在敏感藻以及如何确定,是建立藻红外测试法的关键.为此,开展了敏感藻确定方法的探索性研究.试验用8种藻,重金属、有机毒物、农药各10种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对重金属、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对有机毒物、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对除草剂和杀虫剂、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对杀菌剂的平均绝对温差分别为0.21℃、0.27℃、0.19~0.20℃、0.20℃,分别高出各自的总均温差0.07℃、0.15℃、0.07℃、0.08℃;4种藻的平均响应时间1.5~7.0min,较好响应药品的响应率≥80%;发光细菌对部分药品的灵敏度在0.07~50.0mg·L-1,而4种藻对相同药品的灵敏度在0.01~7.0mg·L-1.根据敏感藻定义和试验结果,确定短线脆杆藻、羊角月牙藻、纤细裸藻、水华鱼腥藻分别为重金属、有机毒物、除草剂和杀虫剂、杀菌剂的敏感藻.  相似文献   
90.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愈来愈受重视,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铅、锶等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重点:采用Pb、Sr、Zn等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多元统计及其它元素地球化学信息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