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8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2820篇
安全科学   244篇
废物处理   182篇
环保管理   281篇
综合类   4366篇
基础理论   1215篇
污染及防治   875篇
评价与监测   420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复合菌系RXS中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菌系RXS能分泌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酶,为探究这些酶在木薯渣降解中的作用,对RXS的培养时间、酶作用的温度和pH值,以及添加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和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48 h后,木聚糖酶(Xylanase)、滤纸酶(FPAase)和内切葡聚糖酶(CMCase)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02 U/m L、3.14U/m L和6.78 U/m L),pH=6.0(FPAase和Xylanase的最适pH值)、温度为55℃(FPAase和CMCase酶活性最高)条件下,RXS酶液处理可使木薯渣的失重率达到18.78%,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由31.46%和20.19%下降到22.12%和12.23%。添加Cu~(2+)有效地抑制了酶液中FPAase和Xylanase的酶活性,木薯渣几乎不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质量分数基本不发生变化;分别添加Co~(2+)和Zn~(2+)时,对3种酶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木薯渣失重率仅为3.29%和4.70%;分别添加Fe~(2+)、Mg~(2+)时,FPAase酶活性被抑制,Xylanase与CMCase共同降解底物,木薯渣失重率分别达12.77%和15.81%,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明显降低。研究表明,Xylanase与CMCase是复合菌系中降解木薯渣的关键酶,其协同作用可使木薯渣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142.
针对电镀污泥脱水过程中金属离子大量溶出带来的处理难题,以四甲基乙二胺、二硫化碳为主要原料,以氢氧化钾为引发剂,采用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脱水稳定剂,并考察了稳定剂投加量、污泥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电镀污泥离心脱水时重金属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定剂投加量(稳定剂与污泥的质量比)为1%、反应温度为20℃、pH=1、反应时间为30 min、转速为3 000 r/min条件下对含Ni(Ⅱ)电镀污泥离心脱水后,Ni(Ⅱ)脱水稳定率达96.88%,且脱水稳定剂对混合电镀污泥中Ni(Ⅱ)、Cu(Ⅱ)的选择性大于Zn(Ⅱ)。脱水稳定剂的脱水稳定机理是其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与重金属离子M(Ⅱ)(Ni(Ⅱ)、Cu(Ⅱ)、Zn(Ⅱ)等)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稳定的交联网状结构,达到化学稳定,实现了离心脱水极少重金属离子溶出(即脱水稳定)的效果。所合成的脱水稳定剂可广泛用于含镍、铜、锌等金属离子的电镀污泥脱水处理。  相似文献   
143.
为了解河南省武陟县大田土壤重金属Cr、Cd、Pb、As、Cu、Se、Ni和Co的形态分布和生态风险情况,在该区域采集了12个表层土壤(0~20cm)样品,采用修正的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析,探讨其生物有效性,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差异很大,其中,Cr、As、Ni和Co均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其总量的66.6%、61.4%、50.7%和41.8%;Cu和Se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分别占其总量的43.8%和67.8%;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占总量的61.1%;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占总量的53.3%.生物有效性分析表明,Cd的可利用态K1为0.933,生物有效性是最大的,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性较大,其次是Pb和Co;Cu和Se在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再次释放到外界环境中;Cr、As和Ni不易被外界生物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参比值时,Cr、Cd、Pb、As、Cu和Ni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等级.  相似文献   
144.
本文对西部某老工业区土壤中As、Pb、Cr、Cd、Hg、Zn的含量、空间分布状况展开了研究,并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该老工业区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6种元素与陕西土壤背景值相比超标100%,表明其不适宜作为居住用地开发。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Pb、Cr、Cd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3.83、1.7、1.94、1.09,均超过非致癌风险可接受值1,表明该老工业区对人们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对于致癌风险,As、Cr、Cd元素的致癌风险值远大于致癌风险边界值,分别超过致癌风险值的2个数量级(2.64×10-4)、4个数量级(1.94×10-2)、1个数量级(6.12×10-5),表示As和Cr已经达到了显著致癌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5.
综述了钙钛矿型汽车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过渡金属简单氧化物相比,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ABO3)在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影响到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结构、形貌、粒度、比表面及催化活性等.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这类催化剂的比表面上.将纳米技术应用于钙钛矿型化合物的制备,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这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某些制备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催化剂与载体的反应, 从而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真对不同的制备方法,研制出了相应的负载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制备方法和负载技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催化机理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课题.事实上,钙钛矿型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还没有得到彻底理解.在催化机理研究中,还原氧化模型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吸附和解吸以及催化剂结构中的氧离子空位,是许多动力学模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6.
147.
环境温度在容器设计中不仅影响设计压力的合理确定,而且更影响最低设计金属温度的确定直至影响材料的正确选择。通过对规程标准的解读,结合液化石油气储罐设计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环境温度应视为容器的特例工况条件,容器设计应将与其对应的设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不仅要对容器的壁厚进行校核,而且尚需根据容器的一次应力判断并确认是否需要修订完善容器设计的选材、制造及检验等技术要求,使容器设计文件正确完整,保证容器制造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8.
重金属对人体的显著毒性和难降解的特性,使重金属水体污染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废水的危害、来源及常用处理方法,比较了不同类型活性炭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差异,阐述了不同类型活性炭处理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并对今后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9.
Long-term monitoring of mountain birch populations (1992–2006) was performed in 14 test plots located at distances of 1 to 63 km from the copper-nickel smelter in Monchegorsk (Murmansk oblast) and differing in the degree of disturbance. In the period from 1999 to 2006, atmospheric emissions of sulfur dioxide and heavy metals amounted to only one-third of those between 1992 and 1998, but birch mortality in heavily polluted areas (with nickel concentrations in leaves exceeding 160 mg/kg) remained at the same level, being absent (as previously) in less polluted areas.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 period, birch recruitment was observed only in areas where nickel concentrations in the leaves were below 160 mg/kg; i.e., this concentration proved to be the threshold with respect to both mortality and recruitment of mountain birch. The course of demographic processes in its populations has remained unchanged after the reduction of emissions, confirmi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inertial“ effect of industrial emissions on ecosystems. In some areas of industrial barrens, mountain birch may perish completely within the next decade.  相似文献   
150.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羟氨-25%醋酸溶液,提取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占总量的百分含量依次为Cu 26%,Pb 36%,Fe 7%,Mn 49%,Zn 32%,Cr 14%和Al 16%,沉积物基本未受到Cr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除Zn、Cr外,其余活性重金属在夏季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暴潮将大量细颗粒泥沙及其富集的重金属带离潮滩进入了河口水体中。受点源污染排放及沉积物粒度影响,活性重金属在长江口南岸的浒浦、顾路和浦东机场出现峰值含量,且高潮滩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潮滩。在垂向上,重金属一般在沉积物表层或亚表层形成富集。在口门附近的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早期成岩作用的控制,在污染较为严重、水动力作用相对较弱的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