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361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670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81.
对17份腰果种质进行截干处理,测定截干后萌生新梢的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分析不同腰果种质萌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同时对植株大小与萌生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新梢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腰果种质的萌生能力有差异,在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植株的萌生能力与截干前冠幅以及被截一级枝条直径大小有关,新梢长度、直径、叶片数、新梢总数与截干前植株冠幅和被截一级枝条直径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叶片数等性状中,除新梢总数与新梢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彼此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2.
采用形态比较学和数值分类相结合,对中国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的中国林蛙各居群的身体特征进行探讨.通过对大量标本的测量分析,结果认为:随着地理经纬度的变化和生境的转移,林蛙的各项身体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愈靠近东北林蛙分布区,其个体愈大,各项数据比对差异明显,从而可初步界定中国林蛙与东北林蛙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83.
隧道爆破振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隧道爆破方案,降低爆破振动危害,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对爆破振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确定振动速度、主振频率和振动持续时间作为系统特征变量,确定总药量、最大段药量、掏槽孔最大段药量、雷管段数、爆心距、最小延期间隔时间、临空面数等作为相关因素变量;再结合厦门某隧道爆破实测数据,进行灰色关联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和优势分析,得到爆破振动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其中准优因素为爆心距,可控准优因素为雷管段数和掏槽眼最大段药量;最后对隧道爆破参数进行优化,测点爆破振速由1.2 cm/s减小到0.74 cm/s,降振率达38.3%。结果表明,采用GRA确定爆破振动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爆破振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4.
唐熠  周文志  奚广平 《灾害学》2011,26(2):24-30
利用广西1952-2008年57年每年11月至下一年3月89个市县级台站地面报表资料和NCEP资料,对广西近20年来冻雨的多年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温度、水汽等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冻雨发生的周期是6~7年,基本发生在广西23°N以北区域。冻雨分布图上24~25°N有3个高值中心,这3个中心和地形图上3个高值中心基本重合。月平均温度10°N以内区域为冻雨易发区。广西冻雨天气主要有两种类型:阻塞型和两槽一脊型。阻塞型比两槽一脊型一般来说,冻雨维持时间更长。风场结构,上南风、下北风的层结结构加上中低层水汽发展旺盛,是广西冻雨形成的一个条件。在垂直方向,逆温层的存在是冻雨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5.
施晓雯  戈逸峰  张玉婵  马嫣  郑军 《环境科学》2020,41(3):1123-1131
本研究于2017年4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使用一套基于湿化学法的仪器对大气中的HONO进行了实时在线观测,HONO浓度范围在0.2~13.9μg·m~(-3)之间,平均值为(2.9±2.3)μg·m~(-3);同时,对O_3、 HCHO、 VOCs、光解频率以及气象参数进行了同步监测.利用MCM箱体模式模拟得到白天·OH浓度最大值范围在1.0×10~6~1.4×10~7个·cm~(-3)之间.同时结合观测结果与模式模拟结果计算了HONO、 O_3、 HCHO和H_2O_2的光解以及烯烃臭氧化反应对·OH的生成速率,定量表征大气氧化性,揭示了这5种来源对大气氧化能力的影响:整体上O_3光解(46.4%)HONO光解(41.1%)烯烃臭氧化反应(10.9%)HCHO光解(1.5%)H_2O_2光解(0.1%);清晨时HONO光解对·OH生成起主要作用,之后随着O_3浓度的增加,O_3光解对·OH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在17:00之后,由于太阳光解频率显著降低,烯烃臭氧化反应对·OH生成有主要贡献;甲醛与过氧化氢的光解对·OH的贡献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6.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土壤稀土元素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矿床,在长期开采过程中向周围环境中释放了大量的稀土元素.为了制定有效地修复方案,必须对稀土元素的浓度、空间分布、分布模式、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总稀土含量平均值为6064.95 mg·kg-1,高于对照点(207.44 mg·kg-1)、内蒙古(150.95 mg·kg-1)和中国(184.72 mg·kg-1)土壤背景值,说明周边土壤出现稀土富集现象.轻稀土元素占到稀土总量的83%~99%,Ce是最主要的轻稀土元素.总稀土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于矿源附近,分布极不均匀,受外界干扰较大.各个功能区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相似,归一化曲线向右倾斜,轻重稀土分馏明显.δCe和δEu的计算显示土壤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La/Yb、La/Sm和Gd/Yb的比值表明,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是轻稀土元素富集,而且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具有更为显著的分馏作用.采用4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地累积指数计算表明Ce、Nd、Pr和La的均值达到了重污染程度.校正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功能区稀土元素的平均mCd值范围为7.14~31.38,尾矿库属于高污染水平,居民区和工业区属于非常高污染水平,而采矿区和排土场则达到极高污染水平.污染负荷指数评价显示尾矿库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余功能区则达到重度污染水平.白云鄂博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120.99~6376.46,33%的样点呈现出极强生态风险,16%的样点呈现很强的生态风险,12%的样点呈现较强的生态风险,30%的样点呈现中等风险,只有9%的样点呈现较低的生态风险.因此,亟待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控制白云鄂博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7.
通过改进WRF-CMAQ模型中非均相反应模块,定量研究了2017年夏季和冬季海盐与含氮气体非均相反应对我国山东沿海地区大气O3浓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海盐气溶胶非均相反应后,山东沿海地区夏季O3小时浓度增加了0.2×10-9~6.6×10-9(0.5%~15.5%),冬季增加了0.8×10-9~15.3×10-9(1.7%~27.4%),ClNO2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增加了100×10-12~250×10-12,300×10-12~650×10-12;夏季O3浓度增加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而冬季O3的增加则覆盖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表明海盐非均相反应对冬季O3的影响强度及范围均明显高于夏季.海盐非均相反应引起的O3浓度增加主要发生在日间,特别是8:00~16:00.该反应对渤海及南黄海大气O3浓度也有影响,且在这些海域生成的O3可通过4条传输路径影响山东沿海地区,甚至可影响到济南、菏泽等山东中西部地区(距离山东东部海岸线~350km);海洋大气中O3的传输可造成山东东部沿海O3浓度升高0.2×10-9~15.3×10-9,山东中西部O3升高0.3×10-9~6.2×10-9.  相似文献   
188.
林旭  严仁嫦  金嘉佳  许凯儿 《环境科学》2022,43(4):1799-1807
2019年3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期间采用Syntech Spectras GC955在线气相色谱仪对杭州市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体积分数的组成特征、 PM2.5和O3协同控制的优控VOCs物种和VOCs特征污染物比值.结果表明,烷烃是VOCs体积分数中最重要的组分,贡献了62.40%. C2~C6的烷烃、苯系物、乙烯和乙炔是VOCs关键物种.烯烃和芳香烃是OFP的主要贡献组分,贡献率分别为41.35%和37.50%.芳香烃是SOA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超过90%.低碳的烷烃、低碳烯烃和苯系物是OFP的关键贡献物种,控制好甲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这3种苯系物,是O3和PM2.5协同控制的关键.采样点大气中VOCs除了受机动车尾气的影响外,溶剂使用等工业排放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9.
王渊源  阎鑫  艾涛  李卓  牛艳辉 《环境科学》2022,43(4):2039-2046
Co3O4具有优良的活化过硫酸盐的性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但Co3O4粉体易团聚、使用过程中难以分离、易流失和重复利用率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通过水热法制备碳化三聚氰胺泡沫负载Co3O4非均相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催化剂活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其最优催化工艺参数:催化剂投加量为35 mg·L-1、PMS质量浓度为50 mg·L-1和pH为7、RhB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30 min反应后对RhB降解率为98%.结果表明,增大碳化泡沫负载Co3O4非均相催化剂投加量和PMS质量浓度能明显提高对RhB的降解率;而增加RhB初始质量浓度和提高pH值会明显抑制RhB的降解率.催化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温度对RhB降...  相似文献   
190.
The spread of invasive species is a maj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 Dynamic spread modelling is a potentially valuable tool to assist region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o monitor and control invasive species. To date a lack of suitable data has meant that most broad scale dispersal models have not been validated with independent datasets, and so their predictive ability and reliability has remained unscrutinised. A dynamic, stochastic dispersal model of the widely invasive plant Buddleja davidii was calibrated on European spread data and then used to project the temporal progression of B. davidii's distribution in New Zealand, starting from several different historical distributions. To assess the model's performance, we constructed an occupancy map based 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simulation realisations that have a population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to occupancy maps is introduced, but with specificity substituted by the proportion of available area used in a realisation. A derivative measure, the partial area under these curves when assessed through time (pAUC), is introduced and used to assess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pread model. The model was able to attain a high level of model sensitivity, encompassing all of the known locations within the occupancy envelope. However, attempting to simulate the spread of this invasive species beyond a decade had very low model specificity. This is due to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exponential process of spread (the further a population spreads the more sites exist from which it can spread stochastically), and the Markovian chain property of the stochastic system whereby differences between realisations compound through time. These features are seen in many reports of spread models, without being explicitly acknowledged. Our measure of pAUC through time allows a model's temporal performance and its specificity to be simultaneously assessed. While the rapid deterioration in model performance limits the utility of this type of modelling for forecasting long-term broad-scal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limit its attractiveness for informing smaller scale and shorter term invas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 such as surveillance, containment and local erad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