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128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基于改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的土壤六价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离和萃取环节,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六价铬的方法加以改进。采用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异戊醇为萃取剂,使三价铬和六价铬有效分离,并减少了测试干扰。考察了聚铝试剂用量和萃取液振荡时间对测定的影响,并将该方法与EPA 3060A方法和未改进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用于土壤中六价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492.
对土壤样品中总铬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首次使用HNO_3-HCl-HF-HClO_4-H_3PO_4混酸体系对样品进行消解,定容后的试液经离心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与传统的HCl-HNO_3-HF-HClO_4消解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可广泛应用于环境土壤中总铬的检测。  相似文献   
493.
水体重金属污染较难处理,且会对水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探讨水体中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影响,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铬(Cr~(3+))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r~(3+)对普通小球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的Cr~(3+)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小球藻的最优生长温度为31℃。此条件下,Cr~(3+)浓度为3 mg·L~(-1)时,小球藻的生物量最大。Cr~(3+)的浓度低于3 mg·L~(-1)时,Cr~(3+)能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且藻细胞中光合色素、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逐渐增加。当各胁迫组的Cr~(3+)浓度超过3 mg·L~(-1)时,随着Cr~(3+)浓度的提高,C.vulgaris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藻细胞的光合色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MDA含量持续增加,SOD和脯氨酸则表现出先持续增高后降低(Cr~(3+)浓度为7 mg·L~(-1)时)的趋势。证明不同浓度的Cr~(3+)对小球藻的生理生化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94.
Reduc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Cr(VI)) to trivalent chromium (Cr(III)) in the stomach prior to absorption is a well-recognized detoxification process thought to limit the toxicity of ingested Cr(VI). However, administr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r(VI) in drinking water cause mouse small intestinal tumors, and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Cr(VI) reduction rate and capacity for rodent stomach contents are needed for interspecies extrapolation using physiologically-based toxicokinetic (PBTK) models. Ex vivo studies using stomach contents of rats and mice were conducted to quantify Cr(VI) reduction rate and capacity for loading rates (1-400 mg Cr(VI) L−1 stomach contents) in the range of recent bioassays. Cr(VI) reduction was measured with speciated isotope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to quantify dynamic Cr(VI) and Cr(III) concentrations in stomach contents at select time points over 1 h. Cr(VI) reduction followed mixed second-order kinetics, dependent upon concentrations of both Cr(VI) and the native reducing agents. Approximately 16 mg Cr(VI)-equivalents of reducing capacity per L of fed stomach contents (containing gastric secretions, saliva, water and food) was found for both species. The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s were 0.2 and 0.3 L mg−1 h−1 for mice and rats,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at, at the doses that caused cancer in the mouse small intestine (?20 mg Cr(VI) L−1 in drinking water), the reducing capacity of stomach contents was likely exceeded. Thus, for extrapolation of target tissue dose in risk assessment, PBTK models are necessary to account for competing kinetic rates including second order capacity-limited reduction of Cr(VI) to Cr(III).  相似文献   
495.
纳米铁的制备及去除废水中的Cr(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铬离子(Ⅵ)是水体、土壤中的一类重要污染物,对人体及其他动物有毒害和致癌作用。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和电镀等工业排放的废水。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铬离子(Ⅵ)处理方法,实验以三价铁盐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的新型水处理剂———纳米铁,其广泛的应用于难降解的氯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的处理以及对受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等领域,通过其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与还原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最佳去除条件:即当投加量为0.02 g/L,pH为8,温度为30℃时,纳米铁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496.
粉质粘土和粉质砂土对铬渣渗滤液中Cr(Ⅵ)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铬渣堆场及其渗滤液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这一热点问题,在对锦州铬渣堆场附近不同土壤取样测定基础上,采用振荡平衡法,测定吸附时间、污染物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改变对粉质粘土和粉质砂土吸附Cr(Ⅵ)的影响,研究2种土壤对Cr(Ⅵ)的吸附特性,获得土壤吸附的等温吸附曲线,建立吸附动力学方程。结果显示,吸附时间、污染物浓度、pH值、温度等都对土壤吸附Cr(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粉质粘土和粉质砂土对Cr(Ⅵ)的吸附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很好地描述,以Freundlich方程为最佳。粉质粘土和粉质砂土的Elovich型公式、双常数速率公式、抛物线扩散公式3种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程度顺序均为:Elovich型公式>双常数速率公式>抛物线扩散公式,粉质粘土相较粉质砂土动力学拟合程度更高且吸附性更好。  相似文献   
497.
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工程可行性,以某化工厂铬渣堆存场内六价铬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还原稳定化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DARAMEND-M、硫酸亚铁(Fe SO4)和多硫化钙(CPS)3种药剂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超过了99%,糖蜜对Cr(Ⅵ)的还原率达93.9%。经糖蜜和DARAMEND-M处理的下层土壤,水溶态铬+交换态铬由原来的21.77%分别下降至6.26%和2.95%;经Fe SO4和CPS处理的渣土混合物,水溶态铬+交换态铬由22.12%分别下降至4.58%和2.94%,铬的稳定性明显增强。采用糖蜜、DARAMEND-M和Fe SO4处理后可以降低土壤p H值,而CPS处理则提高土壤p H值;糖蜜和DARAMEND-M有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总体而言,糖蜜和DARAMEND-M适合修复低Cr(Ⅵ)污染土壤,在还原稳定化效果和长效性方面,DARAMEND-M药剂优于糖蜜;Fe SO4和CPS在修复高Cr(Ⅵ)污染土壤方面具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98.
采用恒温水浴法制得纳米β-Fe OOH,将其负载在改性沸石(SMZ)上制得复合材料β-Fe OOH/SMZ。用β-Fe OOH/SMZ吸附溶液中的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 H、初始Cr(Ⅵ)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Fe OOH/SMZ对Cr(Ⅵ)的最佳吸附时间为5 h,适宜的溶液p H为6.0;随着初始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β-Fe OOH/SMZ加入量为5.0 g/L、溶液p H为6.0、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250 mg/L、吸附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量最高(为22.1 mg/g)。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用于描述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过程。该吸附由多个过程共同控制,颗粒内扩散并非唯一控速步骤。Freundlich等温方程比D-R等温方程更适于描述Cr(Ⅵ)在β-Fe OOH/SMZ上的吸附行为,β-Fe OOH/SMZ对Cr(Ⅵ)的吸附为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499.
铬暴露导致的秀丽线虫多重毒性的世代间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对铬(Cr)暴露导致的多重毒性及其在世代间的可传递性进行了研究.发育、生殖、运动行为、行为可塑性与寿命等方面的参数被用于多重毒性的分析.结果表明,Cr能够导致线虫出现多种表型和行为缺陷.低浓度(2.5μmol·L-1)Cr暴露即可导致发育、生殖与寿命上的严重缺陷,而高浓度(75和200μmol·L-1)Cr暴露还可以导致运动行为与行为可塑性上的严重缺陷.而且,大部分高浓度Cr暴露导致的缺陷可以从暴露当代传递到后代,使后代仍然呈现出严重的表型与行为缺陷.在这些后代中,各表型与行为缺陷只能得到有限的恢复,或没有明显的恢复.因此,就秀丽线虫而言,Cr暴露导致的各表型与行为缺陷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暴露当代传递到后代个体中.  相似文献   
500.
铬(Ⅵ)是突发性水污染常见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我国给水厂常规工艺出水铬(VI)超标风险较高,当污染强度为0.20m∥L时,投加混凝剂(PAFC)100mg/L,出水铬(VI)浓度为0.10mg/L,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0.05mg/L的要求。活性炭吸附法不是理想的铬(Ⅵ)应急处理方法,当污染强度为0.114~0.794mg/L时,在未调节原水pH(7~8)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投加量,去除效果无明显改善,出水铬(Ⅵ)浓度大于0.05mg/L。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是可行的铬(Ⅵ)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当铬(Ⅵ)污染强度为2.00mg/L,pH为7~8时,投加硫酸亚铁16mg/L,铬(Ⅵ)去除率达99.1%,出水铬(VI)与铁浓度分别为0.019和0.021mg/L,满足标准要求,改变硫酸亚铁投加量可满足不同污染强度下应急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