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7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953篇
安全科学   578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531篇
综合类   2824篇
基础理论   627篇
污染及防治   250篇
评价与监测   258篇
社会与环境   362篇
灾害及防治   24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北京建成区道路绿化空间结构和行道树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普查测量方法,定量研究了北京建成区188条道路行道树的树种结构、径级分布、立木层次和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alba)、银杏(Ginkgo biloba)是建成区主要行道树种,使用量分别占研究区树木总株数的54.7%、13.7%和7.4%。建成区树木...  相似文献   
892.
耐高温酵母高浓度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水平部分因子设计(23Fractional Factorial),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糖浓度为自变量考察因素,以最终发酵乙醇浓度和9 h生物量浓度为响应值,考察耐高温高浓度酵母的燃料乙醇发酵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模型变异分析(Ahalysis of variance,ANOVA),建立了三元二次方程数学...  相似文献   
893.
用EOS/MODIS卫星遥感分辨率为1 km的贵州2001—2008年每8 d合成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分析了LAI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年、季空间分布特征;还用贵州69个气象站的日观测数据,分别与各气象点所对应的3×3个像元LAI平均值进行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和水汽压)与LAI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LAI年变化为0.3~3.0,多年平均LAI的空间分布是东南部最高(4.0),西部和西南部最低(1.0)。显著影响LAI变化的气象因子按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列是:温度、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降水(均通过了99.9%信度检验)。水汽压对LAI产生影响的原因可能与高原喀斯特地区土壤层较薄有关。在考虑云贵高原植被年际间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可以把这些要素作为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94.
神木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  王力  和文祥  王梅  易小波 《生态环境》2011,(8):1343-1347
通过对神府煤田开采区3个煤矿区周围土壤Cu、Cd、Cr、Mn、Ni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了煤田开采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运输等活动,已导致周围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污染,土壤中Cd、Ni质量分数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且Cd污染程度较高,Ni污染程度较低,而Cu、Cr、Mn基本不受污染。3个煤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Cu、Cr、Mn 3种重金属元素虽没有超出背景值,但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开采年限、土壤质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3个煤矿污染区土壤剖面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895.
林伟  郑博福  胡理乐  郭建明 《生态环境》2011,20(12):1831-1835
建立林木生物量模型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和材积与林木密切相关,是否可通过建立森林生物量与LAI或材积的相关模型来估算森林生物量,进而估算森林碳储量,值得探索。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两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乔木层、植被层和总体(植被层+土壤层)3部分分别计算碳密度,并对它们与叶面积指数LAI和材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总体碳密度为38.915kg/m^2,高于人工杉木林的27.460kg/m^2;两种森林类型乔木层和植被层碳密度与材积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7),在与LAI的相关性分析中,人工杉木林乔木层和植被层碳密度与LAI相关系数达到0.7以上,相关关系显著,而常绿阔叶林各层碳密度与LAI的相关性不明显;在森林总体碳密度与LAI和材积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只有常绿阔叶林总体碳密度与材积的R^2为0.7116,达到显著水平,其它相关性水平均不显著。因此,利用材积与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相关关系来推算井冈山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叶面积指数来推算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96.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植物耐旱生理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采样获取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侧柏、油松、山杏和山毛桃5种常见植物类型的4个耐旱指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和2个抗旱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数据,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不同植物的抗旱能力和不同指标的指示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上述6个生理指标对干旱条件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但基于单个指标获得的树种抗旱能力排序结果不完全一致,说明单个指标无法全面描述树种的抗旱能力,对5个树种抗旱能力大小的综合评价结果为柠条>侧柏>油松>山杏>山毛桃.耐旱指标叶绿素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谷胱甘肽含量和抗旱指标脯氨酸含量与抗旱隶属度的关联度值均>0.60,可用以指示植物的抗旱能力,其中,以脯氨酸含量的指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97.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9 a的田间施肥小区试验和4 a的养分耗竭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丘陵稻田生产力及抗逆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NPK+OM处理)方式下,双季稻各季和周年生产力最高,其周年平均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比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处理)高24.5%和20.2%。与单施氮肥相比,化肥氮磷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的氮素利用效率,而适量增施有机氮能够进一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化肥单施方式(N和NPK处理)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减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43.7和1.8 kg.hm-2.a-1,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下水稻周年籽粒产量呈递增趋势,上升幅度为6.9 kg.hm-2.a-1。平衡施肥方式(NPK和NPK+OM处理)下,水稻各季及周年籽粒产量的年际变异较小,可持续性产量指数和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较高。养分耗竭试验4 a后,各处理水稻各季及周年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高低基本表现为NPK+OM>NPK>N,试验期内周年籽粒平均产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稻田土壤耐瘠能力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可见,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使稻田系统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而且能够提升系统的抗逆性,有利于江南丘陵稻田系...  相似文献   
898.
介绍了管道高后果区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和风险可接收标准.将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在我国某长输原油管道城市穿越段的应用表明,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适用于人口密集的管道高后果区,能对管道高后果区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99.
分析了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提出的基于第一原理的安全技术,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及和常规安全技术的差异、联系,给出了基于第一原理的安全性设计方法的步骤.通过分析基于第一原理的安全技术在水坝、压力容器中的应用,指出应用于核武器安全性设计的第一原理同样适用于民用高危系统.  相似文献   
900.
中国东部沿海省市风暴潮经济损失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潮是我国沿海省市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给这些地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选取1989-2008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风暴潮的历史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得分基础上的聚类分析和熵值评价等方法,对这些地区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最终按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程度将沿海省市划分为3个区域:即上海为第1区,表示风暴潮经济损失风险最小;海南、福建、浙江、广东4省为第3区,风险最大;其他省、市、自治区为第2区,表示经济损失风险居中。3个区域的灾害区划,为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认识风暴潮的发生及是造成的损失情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