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9篇
  免费   2095篇
  国内免费   5966篇
安全科学   3105篇
废物处理   704篇
环保管理   3490篇
综合类   15428篇
基础理论   2554篇
环境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280篇
评价与监测   1139篇
社会与环境   1506篇
灾害及防治   951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805篇
  2021年   983篇
  2020年   966篇
  2019年   840篇
  2018年   775篇
  2017年   973篇
  2016年   1124篇
  2015年   1168篇
  2014年   1328篇
  2013年   1747篇
  2012年   1965篇
  2011年   2036篇
  2010年   1430篇
  2009年   1471篇
  2008年   1101篇
  2007年   1635篇
  2006年   1591篇
  2005年   1298篇
  2004年   1123篇
  2003年   1046篇
  2002年   919篇
  2001年   767篇
  2000年   674篇
  1999年   642篇
  1998年   429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7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ABSTRACT: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based on mechanical movement of soil have induced land degradation in most agricultural areas due to soil erosion and soil fertility losses. Thus, farmers have been increasing fertilization rates to maintain an economically competitive crop yield. This practice has resulted in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and lake eutrophication in many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he Patzcuaro watershed in central Mexico to develop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hat prevent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from fertilizers. Organic matter (OM) and nitrogen (N) losses in runoff and nitrate (NO3‐N) percolation in Andisols with corn under conventional till (CT) and no‐till (NT) treatments using variable percentages of crop residue as soil cover were investigated for steep‐slope agriculture. USLE type runoff plots were used to collect water runoff, while suction tubes with porous caps at 30, 60, and 90 cm depth were used to sample soil water solutes for NO3‐N analyses.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N and OM losses in runoff as residue cover increased in the NT treatments. Inorganic N in runoff was 25 kg/ha for NT without residue cover (NT‐0) and 6 kg/ha for the NT with 100 percent residue cover (NT‐100). Organic matter losses in runoff were 157 and 24 kg/ha for the NT‐0 and NT‐100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Nitrate‐N percolation was evident in CT and NT with 100 percent residue cover (NT‐100). However, NT‐100 had higher NO3‐N concentration at the root zone, 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fertilization rates with the use of NT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912.
ABSTRACT: Increasing demands on western water are causing a mounting need for the conjunctive management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resources. Under western water law, the senior water rights holder has priority over the junior water rights holder in times of water shortage. Water managers have been reluctant to conjunctively manage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 water resources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quantification of the impacts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from ground water stresses. Impacts from ground water use can take years to propagate through an aquifer system. Prediction of the degree of impact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over tim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mpacts is very difficult. Response functions mathematically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unit ground water stress applied at a specific location and stream depletion or aquifer water level change elsewhere in the system. Response functions can be used to help quant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impacts to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caused by ground water pump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y of response functions and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transient response functions in the Snake River Plain, Idaho. Transient response functions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the conjunctive management of surface and ground water not only in the eastern Snake River Plain basin, but also in similar basins throughout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913.
太湖上游的水文特征及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57~1988年太湖上游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基于年径流量,对太湖上游河流每年的丰枯等级进行了评价,讨论了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特征,提出了可根据本文所分析结果进行太湖洪涝灾害预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14.
陕西佛坪、宁陕"6.9"山地自然灾害考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6月9日,陕西南部佛坪、宁陕等地因特大暴雨引发了极其强烈的泥石流、山洪等山地自然灾害.本文考察研究了这次泥石流、山洪等山地自然灾害产生的条件,分布与活动特点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15.
广东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省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地震、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软土地基变形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消极因素.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具有波动性,过去35年来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发期,分别是1985-1992年和1997年至今;其空间分布具有区域耦合性,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粤西、粤北低山丘陵区和人类活动剧烈、经济发达的沿海平原地区都是重灾区.地质灾害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它们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生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并调整人类的经济行为,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916.
环境政策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环境政策作用机制是环境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和核心,准确理解环境政策作用的背景、成因、过程、作用机制、效应动态、演变规律等;全面而深刻地环境政策副作用和变形的生成-演变规律,了解政策副作用形成机制、传导机制、积累发展机制、作用机制、研究政策变形对环境政策适应性和效率的影响才可能准确预测环境政策所引发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而对环境政策的反馈影响和反馈作用,才可能准确有效地设计开发政策工具和调控机制,有铲地进行环境政策调控,提高环境政策的预见性、准确性、操作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17.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安全报警系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站局部网络 ,支持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实时控制系统的通信功能 ,具有检错功能强 ,抗干扰 ,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笔者以CAN总线技术为基础 ,用单片机和个人计算机组成分布式安全报警系统 ,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全分散体系结构、安装维护简单等特点。笔者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构成及其软件和硬件设计。试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实现了事故现场、住户与住宅小区三者联系的安全报警功能。系统稳定性好 ,实时性强 ,报警准确。  相似文献   
918.
烟花爆竹生产安全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烟花爆竹生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危险性很大。近年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频发,危害严重。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烟花爆竹生产的危险性以及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着重讨论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可行性途径,强调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规章制度的落实;发展地方经济,从根本上防止非法生产;并通过对湖南浏阳花炮生产安全管理的分析,探讨安全文化建设在烟花爆竹这一高危行业的作用,认为烟花爆竹行业要发展,要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一定要注重安全管理,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19.
为了研究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对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状况的影响,对百余家已实施与未实施OSHMS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在对调研结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双对照分析的方法,对已通过OSHMS认证的企业在建立OSHMS前后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状况进行对照比较,以及已建立OSHMS与未建立OSHMS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状况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施OSHMS有利于提高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整体水平,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状况,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20.
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主要为通风、抽放等物理方法,该类方法仍不能完全满足防治煤矿瓦斯灾害的安全要求。笔者提出一种治理煤矿瓦斯的新思路,采用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试图通过生物技术使瓦斯涌出量减少,防治煤矿瓦斯灾害。为此,对应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甲烷氧化菌的氧化机理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初步试验对甲烷氧化菌降解煤样瓦斯的效果进行了测定,从而对其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已有的对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对应用甲烷氧化菌解决煤矿瓦斯危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