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2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1192篇
安全科学   947篇
废物处理   152篇
环保管理   501篇
综合类   2674篇
基础理论   452篇
污染及防治   392篇
评价与监测   157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25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应用水滑石实时合成的方法从高放废液中分离模拟放射性核素钕,通过酸碱滴定、单因素试验及X-射线衍射(XRD)研究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合成的含钕水滑石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模拟放射性核素钕的最佳分离条件,初始ρ(Nd3+)为150 mg/L,pH为10,n(Mg)/[n(Al)+n(Nd)]为3,在该条件下5次平行试验钕的去除率平均值为96.40%,并且钕嵌入到了水滑石的晶格中,合成的含钕水滑石形貌大多为层状六边形;含钕水滑石煅烧产物主要为尖晶石,煅烧产物中未见氧化钕相,表明嵌入到水滑石晶格中的钕在煅烧后仍存在于尖晶石的晶体结构中.   相似文献   
992.
温度和停留时间对DDT污染土壤热脱附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瑛  李扬  黄启飞  张增强 《环境工程》2012,30(1):116-120
采用热处理方法分别对自配DDT及其衍生物(DDTs,包括p,p'-DDT、o,p'-DDT、p,p'-DDD和p,p'-DDE)污染土壤在5个温度(100,200,300,400,500℃),6个停留时间(5,10,20,30,40,50 min)下的DDTs去除率及热处理前后的DDTs残留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脱附对DDTs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显著。当温度达到300℃以上时,热脱附技术的优势开始显现。300℃下40 min时的DDTs去除率与400℃及500℃处理10 min时相当,均能达到97%以上。对热处理前后土壤中DDTs的残留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的主要污染成分p,p'-DDT在200℃以上时大量减少,主要转化为p,p'-DDE。p,p'-DDE在200~300℃时大量生成,400~500℃被去除。根据能耗分析结果得出较佳热处理条件为400℃,10 min。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厌氧发酵液回流可提高厌氧系统性能,而不适的回流比例又会造成系统酸化的现象,采用单相连续反应器研究了发酵液回流及不同回流比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gVS/L的有机负荷下进行三种比例(10%、30%、50%)的发酵液回流使系统日平均产气量比不回流阶段分别提高0.7%、13.0%、4.9%,且对气体甲烷含量无显著影响。回流使VFA降解更充分,也使系统缓冲能力得到调节,但在较高的回流比(50%)下会造成Na+积累从而抑制系统产气性能。  相似文献   
994.
土壤固化剂在尾矿干堆适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土壤固化剂在尾矿干堆应用的可行性,选取了有机类(A: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固化剂W93与B:环氧树脂E51+环氧树脂固化剂T31)、无机类(C:水玻璃+氯化钙与D:水玻璃+五水硫酸铜+硫酸铝钾)与生物酶类(E:FRT与F:DS)固化剂开展室内试验,对固结后的硬度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固化剂的抗高温性能、抗风性能与抗水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洒固化剂的砂模表层会形成一定硬度的壳体;所有固化剂的抗高温效果良好;喷洒了C、D固化剂的砂模在风吹后的质量损失率较其余固化剂的大;B、F的抗水性能在所有固化剂中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5.
针对软弱基底露天矿排土场普遍存在的变形破坏问题,结合胜利东二露天矿南排土场南帮边坡的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给出了通过探槽及滑坡变形反分析综合确定基底赋存条件及抗剪强度指标的方法;提出了对软弱基底排土场的变形治理措施;根据已有监测数据,对南帮边坡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实施削坡减载措施后,各地表监测点的累计位移趋于平缓,边坡治理措施效果明显,解决了胜利东二露天矿迫切的安全问题,为同样具有软弱基底的其他露天矿排土场变形及破坏治理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96.
Desertification has emerged 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alpine meadows of Northwest Sichuan in recent decades. Artificial vegetation had certain effects on desertification recovery, while how the CO2 flux changed and its reasons are still unclear.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 2016 (i.e., from July to September), we selected the desertified alpine meadows with different recovery degrees, including the early stage of restoration, the middle stage of restoration, the late stage of restoration, and control (the unrecovered desertification meadow) as four transects. CO2 flux was measured by the instrument LI-8100, and the microenvironme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CO2 flux chang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function of desertified alpine meadow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degree of recovery. 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 were -1.61, -3.55, and -4.38 μmol m-2 s-1 in the early, mid-term, and late transects, respectively, and the most dramatic changes occurred from the early stage to mid-term stage, increasing by 120.50%. Both ecosystem respiration (ER) and soil respiration (SR) were enhanced significantly with restoration (P < 0.05). In mid or late July, NEE, ER, and SR reached their maximum values, and thereafter, the indicators varied to near zero (P < 0.05).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the daily dynamic in CO2 flux for the control alpine meadow was mild and retained the trend of continuous release all day, but that in the desertified alpine meadow was a single peak pattern. Moreover, with restoration process, the peak of CO2 flux increased and reached a peak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recovery process.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2 flux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soil moisture (0-5 cm) (P < 0.01), and a weak correlation with 0-5-cm soil temperature (P < 0.01). This indicates that topsoil moisture (5 cm) is a more significant factor for CO2 flux than topsoil temperature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 the restoration of desertified alpine meadows in Northwest Sichuan. In general, the vegetation recover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arbon-sequestration ability of the desertified alpine meadow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 Northwest Sichuan, and at the middle stage of restoration, the carbon-sequestration abi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ue to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increase in topsoil (0-5 cm) moisture.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粉煤灰合成沸石的方法既经济又环保,在乙酸乙酯吸附领域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遵循节能减排、废物再利用的环保原则,探索了3种不同Si/Al比的粉煤灰、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和碱浓度4个因素对合成NaY沸石的影响.XRD、氮气吸脱附实验及ICP结果表明,Si/Al比和水热结晶温度对高比表面积NaY沸石的合成影响最大.Si/Al比在1左右的粉煤灰合成的沸石比表面积较低,且晶形中存在大量的NaA沸石,而Si/Al比在2左右的粉煤灰合成了高比表面积且纯度较高的NaY沸石;3种粉煤灰均在65 ℃下合成NaY沸石,但在105 ℃下完全转化为方钠石.实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合成条件为采用Si/Al为2左右的粉煤灰,在2 mol·L-1碱浓度、65 ℃水热温度下结晶12 h.该条件下合成的NaY沸石比表面积高达654.86 m2·g-1(比表面积最高的粉煤灰源沸石之一),是原粉煤灰比表面积的22倍左右,对乙酸乙酯的吸附量也由15.4 mg·g-1增至108.2 mg·g-1.  相似文献   
998.
为有效评估地下水中溶解组分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的潜在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配制天然地下水开展地下水TDS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稳定性影响的批实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和多重光散技术表征TDS影响下纳米乳化油粒径、背散射光通量、光子自由程以及峰厚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此来反映TDS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TDS浓度为300、500和1000 mg·L-1 的情况下,TDS对纳米乳化油稳定性起到正向作用.反映纳米乳化油整体稳定性的TSI随TDS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较于空白样稳定性分别提高了68.1%、55.6%和14.3%,其中300 mg·L-1 的样品稳定性最好.依据局部TSI、背散射光强度、峰厚度和光子自由程的变化进行局部稳定性分析,识别出纳米乳化油的不稳定性主要受顶部不稳区和底部不稳区的影响.纳米乳化油顶部不稳区的不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液滴上浮、聚并,具体表现为体积分数增大,液滴粒径增大;而底部不稳区受上浮影响引起的纳米乳化油体积分数减小是其不稳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TDS降低了纳米乳化油的布朗运动速率.相比于空白样,实验设计的TDS(300、500和1000 mg·L-1)对纳米乳化油的上浮现象和液滴的聚并现象起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大逐渐减弱. 300 mg·L-1的样品对两种不稳定因素分别减轻了88%和87.7%.因此,适宜的地下水TDS可以减弱布朗运动,降低上浮现象和聚并现象,从而对纳米乳化油的稳定性起正向作用,有利于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999.
吴忠广      申瑞君    万福茂    张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5):108-115
为建立高速公路岩质高边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指标选取代表性不足、指标分级阈值缺少定量判据、指标获取困难等问题,采用逐坡普查与重点调查、工程地质类比与复核、现场监测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岩质高边坡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边坡断面几何特征、水的影响、边坡岩体结构、支挡加固设施及边坡破坏模式等5个一级指标与坡高、坡度等15个二级指标,并确定了量化分级标准与取值方法。评估结果表明: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为后续评估运营安全风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煤岩裂隙漏风导致的煤自燃火灾严重危害矿井安全生产,在现有防治煤炭自燃材料的基础上,以聚丙烯酰胺(A)、复合表面活性剂(B)、混合粉体(C)为原材料研制了一种防控高温煤岩裂隙的膏体泡沫。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保水率、发泡倍数、阻化率为指标优选出了最佳的膏体泡沫配方为A4B4C4:A为70 g/L,B为19.5 g/L,C为270 g/L。对膏体泡沫进行了微观形态表征,并从泡孔尺寸大小及分布、液膜颗粒分布、液膜载体吸水等方面对膏体泡沫的保水、吸热和受热稳定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南方某煤矿复采工作面煤自燃发火为例,分析和判定了302工作面火区分布,采用钻孔压注膏体对火区高温煤岩裂隙进行控制,3d后工作面1-5#钻孔、三石门密闭处CO浓度从520 ppm,465 ppm,523 ppm,305 ppm,289 ppm,750 ppm下降到22 ppm,18 ppm,23 ppm,14 ppm,14 ppm,36 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