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736篇
安全科学   320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460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206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对羟基苯甘氨酸废水属于高浓度难处理有机废水,针对生产工艺的特点,采取了废水分类处理的新路线.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苯酚的回收率达到95%,每日回收硫酸铵约6t;低浓度废水采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艺是可行的,COD、BOD5、NH3-N及挥发酚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5.6%、94.6%、93.7%和99%.  相似文献   
132.
用于青霉素废水处理的高效菌株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制药厂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两株能以青霉素废水中有机物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k1和k2。通过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2株菌为芽孢菌,其中k2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2株菌的最适pH值分别为8和7,温度均为35℃,当废水含量50%时,菌株k1和k2对青霉素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79%和81%。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对废水的降解特性试验表明,前48 h混菌对废水的去除率不及单菌株,而48 h后混合菌株去除率高于单菌株,60 h时达到最高为85%。  相似文献   
133.
试验结果表明,以甲壳素为载体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100mg/L,氨氮容积负荷为2.19kg/(m3.d)时,氨氮去除率接近100%,系统运行稳定。载体投加量为2.778g/L时,膜通量可维持在87%左右。  相似文献   
134.
好氧-缺氧一体化高效分离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污水处理中对氮、磷去除率的要求和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存在的一些不足,为此,设计开发了一种好氧-缺氧一体化高效分离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该反应器对好氧循环流化区采用了独特的分格结构,当反应器处理规模增大时,在不增加反应器总体高度的基础上,保证了循环流化区的高径比。循环流化反应器与高效气浮分离反应器的耦合,克服了循环流化床以沉淀原理为基础的固液分离效果不佳的状况,既可以保证出水水质,又可以实现反应器的一体化。通过气体提升方式实现了好氧出水回流,使该种反应器能够实现脱氮和部分除磷的目的。该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很好的抗冲击负荷和去除有机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5.
采用单级A/O程序复合膜生物反应器(HSMBR)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在低DO浓度下系统对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低DO浓度下,CODCr、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4%和92.8%。由于进水CODCr/TN值仅为2.01,则使得总氮平均去除率仅为69.4%,但是当系统亚硝化累积率从60.5%~67.1%提高到83.5%~86.4%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提高了17.7%。另外,维持低DO浓度可以实现亚硝酸型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6.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颗粒化及其脱氮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作为种泥,启动SBR反应器,旨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以及研究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是富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1个重要控制因素,以HRT为30 d,第58 d时,SBR反应器就出现厌氧氨氧化现象,与此同时,颗粒污泥由灰黑色变为棕褐色,粒径减小.到第90 d时,成功培养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NH+4-N和NO-2-N同时被去除,最大去除速率分别达到14.6 g/(m3·d)和6.67 g/(m3·d).从第110 d开始,逐步降低HRT,以提高基质负荷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生长.到目前t=156 d,HRT降到5 d,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和62.5%,亚硝酸氮/氨氮的比率为1.12.污泥也由棕褐色变为红棕色,形成红棕色的具有高厌氧氨氧化活性颗粒污泥,总氮负荷达到34.3 g/(m3·d).  相似文献   
137.
李洪静  陈银广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8):1681-1686
2个实验室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SBRs)在厌氧-低氧(0.15~0.45 mg·L-1)条件下运行,以比较丙酸的加入对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丙酸与乙酸的混合酸(碳摩尔比为1.5/1)作为碳源(SBR1),还是乙酸作为单独碳源(SBR2),系统都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磷的去除(SNDPR),并且氨氮被全部氧化,系统中没有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与SBR2相比,SBR1中厌氧阶段磷释放量少,聚羟基戊酸(PHV)合成量高,好氧末磷剩余量少,硝态氮累积少,因此SBR1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8%和95%)比SBR2(分别为51%和92%)高,加入丙酸有助于SNDPR系统保持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38.
以某大跨连续高墩刚构桥为依托,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仿真模型,通过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双肢薄壁墩参数在地震响应下对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桥墩高度为主要参数,以模型阵型频率、桥墩墩顶、墩底位移及内力变化三个方面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其中一个桥墩高度的增加,桥梁频率不断减小,矮墩墩底及矮...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明确南海高温高压含CO2气井管柱材料腐蚀适用性,指导现场管柱材料选择.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釜腐蚀实验仪器对井筒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不同材料腐蚀速率进行实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腐蚀实验后试样腐蚀形貌进行分析,评价不同井筒环境下管柱材料腐蚀适用性.结果 150℃条件下,材料腐蚀速率随分压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  相似文献   
140.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审核是消防执法中的重要环节.以规范为指导,根据我国国情和具体工程设计情况,对高层建筑临时高压消防水系统中有关消防水泵房的出水管的布置、高位消防水箱的容积以及增压设施的设置几方面的规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